李长风治下因内燃机技术掀起变革热潮之际,胡大令率远征军如一把利刃,继续向西迅猛挺进。这支远征军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一路过关斩将,锋芒直指苏伊士运河地区。
胡大令骑在高头大马上,身披重甲,目光如炬,凝视着前方未知的征途。他身后的将士们,手持先进火器,燧发枪、火铳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腰间还别着手榴弹,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他们乘坐着装配内燃机的车辆,滚滚烟尘中,那股一往无前的气势,仿佛要碾碎一切阻挡在前方的障碍。
随着远征军逐渐逼近苏伊士运河地区,当地守军察觉到了这股强大力量带来的威胁,匆忙组织防御。但他们的武器装备与胡大令的远征军相比,简直天差地别。
胡大令的鲨皮军靴碾过西奈山的燧石,火星在黎明前的黑暗里迸溅。脚下三十里外的苏伊士地峡正腾起狼烟,奥斯曼人的新月旗像被烫伤的蜈蚣蜷在沙丘上。
\"禀都督!热气球哨探回报!\"传令兵喉结滚动,\"红毛番在运河故道埋了三百桶希腊火!\"
胡大令的钨钢护腕擦过野战图,刮下片波斯湾带来的盐晶:\"让油罐车上前,给老子灌条火龙!\"
八十辆装配长风三型内燃机的铁甲油罐车突然咆哮,铸铁履带碾碎拜占庭时代的石砌引水渠。车尾喷出的蓝焰点燃沙尘暴,远远望去像群发狂的赤兕。没等奥斯曼守军点燃希腊火,油罐车的输油管突然打开——黑潮般的原油倒灌进壕沟,守军埋好的希腊火被提前点燃,没有起到效果。
\"破虏炮装填石油弹!\"胡大令的令旗劈开热浪。五十门后装线膛炮齐射,裹着磷粉的陶壳弹在敌军马厩上空炸裂。沾油的草料轰然爆燃,受惊的阿拉伯战马拖着火尾冲进本阵,把瑞士雇佣兵的长矛方阵撞成满地糖葫芦。
\"报!左翼出现法兰西胸甲骑兵!\"了望塔旗语未毕,三十辆加装青铜冲角的装甲车已横切战场。王铁柱探身车外,转轮机枪的铜制散热管红得发亮:\"孙子诶!尝尝你祖宗的火铳阵!\"
铅雨泼洒间,法兰西人的白旗刚举起就被打烂。胡大令冷笑着展开宁远侯八百里加急的运河图,羊皮卷上朱批\"遇山焚山,遇水煮水\"八字正被血雾染得猩红。
地峡最窄处的巨石阵成了绞肉机。三百奥斯曼死士身缠浸透沥青的麻布,举着大马士革弯刀从地缝钻出。胡大令的瞪着眼睛怒喊:\"喷火营!给老子烧条通天路!\"
五十具改良自猛火油柜的加压喷火器骤然怒吼,火龙卷过之处,千年风化的砂岩熔成琉璃。瑞士钟表匠打造的奥斯曼自鸣钟在火海里疯狂报时,铜齿轮融成金汁滴落,将土耳其禁卫军的铁鳞甲焊成棺材。
日落时分,胡大令站在运河东岸新铸的\"镇夷铁碑\"上,手中捏着半截法国元帅权杖。脚下三十丈处,山西矿工正用硝化甘油炸药爆破最后一道花岗岩屏障。
短短数日,胡大令便成功打下了苏伊士运河地区。站在未来的的苏伊士运河边,胡大令望着这条今后会贯穿两大洋的黄金水道,心中豪情万丈。他深知,占领此地,对于李长风的势力而言,意义非凡。
打下苏伊士运河地区只是第一步,他深知,要为李长风铸就不世霸业,还需继续南下,掌控更多关键之地。
一声令下,远征军再次踏上征程。他们乘坐着装配蒸汽机的先进舰船,沿着非洲东海岸破浪前行。此时的非洲东海岸,各个港口虽然规模不一,但都蕴含着巨大的贸易潜力。胡大令深知这些港口对于建立庞大商业帝国与战略网络的重要性,因此决定在各重要港口都设立据点。
当远征军抵达第一个目标港口时,当地部落首领听闻这支装备奇异、气势汹汹的军队到来,心中满是警惕与不安。胡大令并未急于动用武力,而是派遣能言善辩的使者,带着精美的丝绸、瓷器等礼物前去与部落首领谈判。使者向首领阐述了建立据点的好处,不仅能为港口带来先进的技术与繁荣的贸易,还承诺保障部落的安全与利益。在利诱与远征军强大武力威慑的双重作用下,部落首领最终同意胡大令的军队在港口附近设立据点。
随后,远征军如法炮制,在其他重要港口逐一设立据点。每到一处,他们便迅速展开建设工作。工匠们运用先进的建筑技术,搭建起坚固的堡垒和仓库,用以储存物资和保护据点。同时,还修建了码头和船坞,方便船只停靠与补给。随着一个个据点的建立,胡大令在非洲东海岸逐渐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战略网络,为李长风的势力在非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胡大令并未满足于此。他的目光越过非洲东海岸,投向了更遥远的南方——南非。听闻南非蕴藏着丰富的金矿,胡大令明白,若能占领此地,无疑将为李长风的势力注入强大的经济动力。
于是,远征军再次拔锚起航,向着南非进发。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航行,他们终于抵达南非海岸。此时的南非,居住着众多部落,虽然他们民风彪悍,但面对远征军先进的火器,却显得不堪一击。
胡大令指挥军队迅速登陆,与当地部落展开战斗。远征军的火炮轰鸣,将部落的防御工事轰得七零八落。士兵们手持燧发枪,以整齐的队列稳步推进,每一次射击都精准地打倒敌人。在强大的火力压制下,当地部落节节败退。经过数场激烈战斗,胡大令成功占领了南非部分地区,并迅速组织人手开始挖掘金矿。
无数劳工在金矿中日夜劳作,一船船黄金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李长风控制的地区。这些黄金极大地充实了李长风的私库,为其进一步发展军事、经济和科技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
占领南非后,胡大令的目光又落在了非洲大陆东南方的马达加斯加岛上。这座岛屿面积广阔,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无论是作为贸易中转站还是军事要塞,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远征军再次出征,驶向马达加斯加岛。当舰队靠近岛屿时,岛上的居民们看到这支庞大的舰队,惊恐万分。但胡大令依旧希望能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他再次派出使者,与岛上各部落进行谈判。然而,岛上一些部落首领对胡大令的意图心存疑虑,拒绝合作。
无奈之下,胡大令只能下令进攻。远征军登陆后,迅速与岛上部落展开激战。岛上部落虽然顽强抵抗,但他们的武器和战术远远落后于远征军。经过一番苦战,胡大令成功占领了马达加斯加岛。
在占领马达加斯加岛后,胡大令开始对其进行全面治理。他惊奇的发现,岛上竟然有一支部落号称来自中国,是郑和下西洋时留在岛上的。他派遣官员管理岛上事务,组织当地居民发展农业、渔业和手工业。同时,利用岛屿的港口优势,大力发展贸易,将非洲大陆的资源与李长风控制地区的商品进行交换,使得马达加斯加岛逐渐成为了连接非洲与其他地区的重要贸易枢纽。
胡大令成功掌控苏伊士运河地区、南非及马达加斯加岛后,将目光聚焦于苏伊士运河的挖掘工程。这片区域战略意义重大,而拓宽加深运河,能让更多大型船只通行,极大提升贸易与军事运输能力。
为解决人力问题,胡大令利用当地非洲人贩卖奴隶的陋习,购置了大量奴隶投入运河挖掘工作。与此同时,他将内燃机技术应用于挖掘机,原本笨重低效的挖掘工作,在新型挖掘机的轰鸣中,效率大幅提升。
工地上,内燃机驱动的挖掘机挥舞着巨大的机械臂,轻松地挖掘着坚硬的泥土和岩石。奴隶们在监工的督促下,配合着挖掘机清理渣土、搬运物料。挖掘的进度日新月异,原本旷日持久的工程,因这一技术与人力的结合,呈现出迅速推进的态势。
然而,这一行为引发了诸多复杂的连锁反应。欧洲殖民势力一直视非洲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胡大令大规模购买奴隶用于工程建设,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蛋糕。这些老牌殖民国家在背后密谋,准备联合起来向胡大令施压,试图遏制他在非洲势力的进一步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