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侯极快地穿好衣裳,打开房门,便见陈青立在门口,“夫人是不是走了?”
虽还没扶正,但他已经同下头交了底,让他们将崔易欢当侯夫人对待。
陈青点头。
“为什么不拦着?”
忠勇侯好气。
看到床上那情形,又不见了人影,他就猜到了。
昨日那顿饭,他就觉得反常得很。
可又不敢不吃。
自然,他也不敢气崔易欢提出裤子不认人,他气的是底下人不阻止。
就算他们阻止不了,也该叫醒他。
可陈青的话让他更气了。
陈青说,“您不让,您让我们什么都依夫人的。”
他也很为难。
昨日侯爷吃醉了,就关起房门和崔夫人圆房了。
主子圆房他和吴东也不敢靠太近,故而里头具体什么情况,他也不知道。
只知事后崔夫人要带着世子的尸骸离开,他们要阻拦,崔夫人返回房间不知同侯爷说了什么。
侯爷便隔着门训斥他们,要他们事事顺着夫人,还威胁他们,若敢不敬夫人就把他们卖了。
还是卖到黑矿去。
担心侯爷醒来后悔,他就劝了一句,侯爷又说将他卖去男风倌做老倌去。
无情的很!
当真是将见色忘仆发挥的淋漓尽致。
他才三十,风华正茂,哪里就是老倌了。
陈青觉得心都被侯爷伤透了。
不过,他可是忠仆,不会真同自家主子生气,也知道侯爷醉酒的德行,虽不敢阻拦,但让吴冬带着人秘密跟着了。
陈青将这点告知了忠勇侯,“夫人往京城方向去的。”
忠勇侯瞪他,“那还等什么,收拾东西追啊。”
陈青心道,那还不是要等您醒来嘛。
心里嘀咕着,刚跨进房间,又被忠勇侯扯住了。
“你收拾别的去,这里本侯自己来。”
话毕,忠勇侯砰的一声关了门,快速将染红的床单叠好收进包袱里。
陈青鼻子都险些被夹断了,心里委屈得要命。
忠勇侯此时可顾不上他,心里百转千回。
易欢这是要我,还是不要我?
她将自己给了我,当是要我的,可既要我,又都是回京,为何要丢下我提前跑?
还是说,她依旧怨我,只是信了叶桢的话,想将儿子再生出来,所以借我一用?
若当真是这样,她怀上了会不会只要儿子,不要我了?
崔易欢可不是真正的崔易欢,她可是娄听兰啊,以他对妻子的了解,她真的可能带着身孕回王家。
而王老夫人对她疼爱如骨,王御史又是个听娘话的,他们必定会留下她……
忠勇侯一边胡乱收拾东西,一边想着,越想后背越发寒。
恰此时,陈青幽幽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侯爷,夫人离开前喝了药,属下拿了药渣给大夫看过,是助孕的。”
忠勇侯一听,再也呆不住了,“你留下善后,本侯先行一步。”
“可侯爷,几个副将今天还要来汇报军情呢。”
忠勇侯头也不回,“写信。”
他猜的肯定没错,易欢就是借用他,她不打算跟他过了。
媳妇都要跑了,他哪还有功夫听那几个莽汉说事,眼下又不是战时,什么事能有追媳妇重要。
崔易欢坐在马车里,旁边是一个箱子,箱子里是世子的骸骨。
这一路,她的手始终不曾离开箱子,眼底的红亦不曾褪去。
“福禄绥之,娘盼你平安顺遂,故替你取了个乳名,绥哥儿。
可娘生下你,不曾看你一眼,更不曾抱一抱你,你我母子便阴阳相隔。
这个乳名便也无人知晓,娘的绥哥儿,若你泉下有知,再给娘一次机会,让娘再做一回你的娘,这一次,娘定护你平安顺遂,可好?”
无人回应她。
只有眼泪滴落在箱子上,碎成几瓣,衬得那红木箱子愈发鲜艳,似血。
崔易欢将脸贴在箱子上,闭上了眼,任由泪水滑落。
她日日期盼生下的孩儿啊,娘俩不曾相处一日,儿子就成了一堆白骨,只要想起来,便心痛难当。
老天爷,您既让我重生,还请再可怜可怜我,让我们母子再续前缘吧。
崔易欢在心中无声呐喊。
“侯爷!”
马车骤停,外头响起护卫的声音。
没一会儿,车帘被掀开,忠勇侯钻了进来,“易欢……”
“出去,我想和孩子单独待会儿。”
祈祷被打断,崔易欢眼也未睁,声音淡淡。
忠勇侯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别伤了身子,姨母知晓会担心的,孩子定也不希望你难受。”
崔易欢不语。
失去孩子的母亲,怎么能做到不难受呢,那是剜心刺骨之痛啊。
忠勇侯看她消瘦了许多的脸,知道她内心的苦,便也不敢再劝,退出去,骑马跟在马车旁。
夜里,在客栈落脚时,他没忍住同谢霆舟写了封信,将崔易欢的执念告知了谢霆舟,让他看看有没有法子联系上大魏那边。
忠勇侯看崔易欢的情况,直觉很不妙。
崔易欢眼里没光了,日日抱着那箱子,吃得少,睡得也少。
他担心若她不能顺利怀上孩子,会钻牛角尖。
谢霆舟收到信后,将信拿给了叶桢看。
两人心里也都不好受。
幸在大魏那边来了消息,谢霆舟刚收到,便一并带来给叶桢。
“时晏是大魏摄政王,当今陛下是他的亲侄子,这大魏皇家有些另类,他们都不愿做皇帝掌江山。”
想到自己看到的情报,谢霆舟也嘘嘘,继续道,“大魏明景帝时瑾在位时,立长公主卫清晏为皇太女,欲将皇位传给女儿。
但皇太女无心皇位,成日带着夫婿微服天下,时瑾无法,只得立皇太女之子为皇太孙,带在跟前亲自教导。
皇太孙勤学治国之道,可不知是不是受了自己母亲影响,长大后竟也不愿做皇帝,迟迟不肯继位。
皇位无人要,时瑾这个皇帝做到了八十岁,趁着子孙回朝替他庆祝八十生辰,他留下传位诏书,带着年迈的皇后及双胞胎儿女周游列国去了。
江山不能无人管,时瑾年纪也的确大了,皇太孙这才不得不登基称帝。
但他继位二十年后,便将皇位丢给了大儿子,那大儿子更绝,做皇帝才不到一年,就跑了。
彼时,太子还在襁褓之中,为免朝堂动荡,离开多年的皇太女回朝,抓了她的小孙子时晏,也就是小太子的皇叔为摄政王,辅佐襁褓中的太子登基,直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