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琼道:“西秦果然已经开始动手了,可知从哪里过来?”
王尚道:“探子的消息,看方向应该是商南关。”
沈清河道:“他们上次在商南关吃了亏,现在是想原地找回面子了。”
齐振沉思片刻后道:“据我所知,西秦如果要进攻咱们,最便捷的应该是商南关北方四百里的云宁道。上次他们占领商南关是因为陕州叛乱,这次为什么要舍易求难?”
傅琼对燕国兵力部署很是熟悉,直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在云宁道驻守了三万多边军,那可都是精锐,即便对方有六万人也不是轻易可以通过。”
王尚道:“还有一种可能是故意攻击商南关,好让云宁道派军南下支援,好调虎离山?”
齐振摇摇头,“如果是用计,就不会直接出动六万人,目标太大了,而且我们也不一定非要从云宁道调人支援。”
沈清河道:“先不管那么多,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商南关做好准备,马上要陕州做好准备。”
傅琼道:“我现在去安排,陕州当地驻军现在有三万余,再加上有商水阻隔,应该可以给咱们争取时间。”
傅琼说完刚要走,却被齐振叫住,低声道:“刚才王尚说的第二个消息我认为很可能是有人在故意误导,现在陛下有恙,西秦又犯边,此时就是这些人最好的机会。”
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白,在座的都是老狐狸,各人心里都有了猜测。
沈清河道:“齐侯的意思是……”
齐振双眼微眯,“咱们来个引蛇出洞!”
……
几人从偏殿出来时,每个人的表情都很严肃,看样子有些不欢而散。
沈傅二人返回政事堂,王尚则去拱卫司坐镇,齐振和方忠南宫沐晴一起返回女帝寝宫。
这时小安子也将药拿了过来,齐振并没有给女帝服用玉露解毒丸,而是先服下了小半粒仙羽回春丹。
女帝现在的体质太弱了,贸然服下解毒丸不一定能撑得住。
借这个机会,齐振把小安子拉到旁边,低声嘱咐几句。
小安子先是不解,而后重重点头,“侯爷放心,陛下的消息一丝都不会泄露出去。”
两个时辰后女帝再次醒来,这次的状态比之前要好了不少,眼睛里明显有了神采。
小安子把早已准备好的清淡膳食端了上来,几个人看着女帝进食,都心里一松。
女帝倒被他们看的不好意思,齐振则趁机把西秦的情况说了一遍。
女帝听后问道:“商南关能顶得住吗?”
齐振道:“陛下放心,上次商南关失守是因为弥勒教的原因。现在西秦想要横渡商水攻克商南关绝非易事,加上陕州驻军增援,暂时肯定无忧。”
女帝对齐振的判断没有质疑,“还有其他的事么?”
齐振想了一下,还是把谣言的事说了一下。
女帝闻言怒道:“简直胡说八道!”这谣言明显就是在故意中伤齐振,想要折损她的羽翼。
齐振淡淡一笑,然后低下头把脸凑到女帝耳边,悄悄细语。
其实殿内只有南宫沐晴和小安子两人,他有话完全不用这么近,可齐振就是做了。
南宫沐晴和小安子连忙把脸转过去,尤其是南宫沐晴的脸霎时红了。
女帝更是不好意思,想要避开却又行动不便,也怕齐振有想法,心跳一下子加速。
可是心里又有一丝的期待,也不知道在期待什么……
翌日,兵部接到商南关的塘报,秦军已经列阵商水西岸,不过暂时尚没有渡河的迹象。
这条消息立即在蓟都疯传,朝野上下大骂西秦背信弃义寡廉鲜耻,呼吁朝廷强硬反制。
政事堂说正在研究对策。
伴随这条战报,还有一个秘密的消息传出,那就是女帝的凤体似乎更加危险,甚至昨日有小太监从紫宸殿拿出了沾满黑血的毛巾。
第三天有数十名官员到政事堂请愿,高呼打到西秦。期间有人喊出让齐振亲自带兵出发的建议,理由是上次齐振曾经全歼过西秦数千边军。
沈清河亲自出面,保证会立即做出决定,同时对领头之人严厉批评。
第四天由政事堂下令,决定让齐振带领重骑营和陌刀营立即出发商南关。
齐振在政事堂与沈清河爆发争吵,说暂时不想离开蓟都。但沈清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齐振无奈答应,当天带兵出发。
此次出征,除了四千正兵之外,还带着两千辅兵,六千多人浩浩荡荡一路向西。
齐振出发两天后,有官员上书请立太子,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封奏折上报之后没有得到任何回响,政事堂诸公同时沉默。
紧接着有皇室三位郡王和五位当朝勋贵联名上书,再次请立太子。
不等沈清河等人有所行动,政事堂又接到各地藩王请立太子的奏折多达七份!
尽管如此,女帝却没有一条旨意发出。这样一来,所有的压力都给到了沈清河等人。
形势急转直下!
沈清河只能召集各部尚书会商,决定第二天召开大朝会,由百官共同商议。
翌日。
奉天殿。
燕国几乎所有在京的四品以上官员以及各府勋贵全都到场,更让人瞩目的是绝大部分的皇室宗亲也全部到场。
个个神情严肃一言不发,似乎都憋着一股火。
沈清河看看乌泱泱的人群,轻咳一声,“诸位,今日召集大家来到奉天殿,就是要解释一下。陛下凤体确实欠安,但并无大碍,相信过不了几日就能康复。所以有人提出立太子之事,本相认为还是等陛下临朝后再做决定不迟。”
人群中马上有人高声道:“就是因为陛下凤体欠安,所以才要立太子。这并不是对陛下不敬,相反只有立了太子,国朝根基稳固,四海才能安定。”
有人附和,“说的对!我们也是为大燕国祚考虑,请沈相不要再拖延!”
沈清河两手一摊,“并非本相拖延,而是……”
而是什么他却没有说出来,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这时临清郡王上前两步,手指沈清河,“立不立太子还要陛下说了算,不是你沈清河说了算。”
说完他转向众人,大声道:“所以,我等现在就要觐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