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闻言冷哼了一声带着一丝不悦问道:
“那边能出什么状况?难不成……洛阳的人和东林党勾结,把福王掳走,准备学老四来个“清君侧”?”
“非也。”报信的锦衣卫面色变得有些怪异,“福王已经伏诛。”
朱元璋眉头顿时皱了起来:“福王既死,还能出什么意外?”
锦衣卫道:“是李推官失踪了。”
“李贤?”朱元璋闻言一愣,疑惑地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说清楚来!”
锦衣卫道:“据洛阳大牢的狱卒说,李贤去找福王之后,把所有的人都支开,然后牢中没多久就传来了福王的惨叫声,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方才停歇,可李贤却迟迟没有出去,狱卒等了大概半个时辰主动进了关押福王的地方查看情况,结果发现福王已死,可李贤却没了踪影,臣已经盘问过了牢中的狱卒,没有一人见过李贤离开。”
朱元璋的眉头越皱越深,他怀疑是狱中的人和李贤串通好了,所以故意说谎!但稍微一想便发现,这一猜测完全不切实际。
可朱元璋哪怕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其他的可能性。
“一个大活人,还能凭空消失了不成?”朱元璋不解地自言自语。
而就在此时,又有一个锦衣卫跑了进来。
“陛下,洛阳府有百姓报案,说是在一处山路之上发现了具尸体,似是失足坠崖而亡,从随身携带的文书来看,似乎是李贤。”
“那家伙,偷偷跑出城,然后摔死了?”
朱元璋感觉这件事有点儿离奇。
但懒得去追究。
福王的事情已了。
朱元璋已经没有继续在洛阳停留的理由以及时间了。
现在明末的顺天府之中阴云密布,东林党的那帮人就差没直接政变造反了,而崇祯却因为那见鬼的面子,不愿意按照他说的去做!
解决这个问题这才是当务之急的事情!
朱元璋本是打算再和崇祯说一说这件事。
不过话还没说出口。
崇祯就十分郁闷地说道: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和皇祖口中李暄那般直言敢谏的好官,刚刚,他还来找孙儿死谏要诛福王呢!当时他那架势,大有孙儿不答应,就直接一头撞死的架势,孙儿还想着把他带回顺天府呢,没想到,居然会这样莫名其妙的死在荒郊野外。”
“死都死了,想这么多有何用?别管李贤了,咱之前说的……”
朱元璋话说一半忽地愣住,心中涌起了强烈地违和感。
李贤只是一个地方的推官而已,并非言官。
他专司的是刑狱,福王的事情,和初来乍到的他没有任何关系。
他何必为了福王,豁出去自己的性命?
死谏。
真打算一头撞死。
这感觉,怎么这么熟悉呢?
不知不觉间,朱元璋的脑海里,李贤的脸与李暄的脸重合了起来。
“难道说……”
朱元璋忽地起身,命令道:“带咱去看看李贤的尸体!”
不一会,朱元璋到了停尸房。
才一只脚迈进去,他就闻见了令人作呕的尸臭味。
“不对劲。”
蒋瓛斩钉截铁地说:“这味道,至少已经死了两三日,李贤不久前才离奇消失,怎会臭成这样?”
朱元璋闻言想要进去,蒋瓛连忙拦住:“陛下,验尸的事情就交给臣去办吧。”
“用不着,不过是尸体罢了,咱见的还少了?”
朱元璋愣是顶着强烈的尸臭味,面不改色地把盖在尸体上的白布掀开。
他目光一凝,道:
“虽然有三五分相似,但这人,并非咱这两日见过的那个李贤!”
“如此看来,咱的猜想应该没错了。”
崇祯听的一头雾水:
“皇祖,您猜到什么了?”
“蠢。”朱元璋骂了一声,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道:“这个人随身带着能证明身份的文书,但官印却不见了!这说明,这两日洛阳城之中的李贤,是其他人假扮的!而洛阳之中的那个“李贤”的性格,你都看得出来与咱提过的李暄十分相似,你仔细想想,满足这一条件的情况下,还能凭空从四处都是耳目的大牢之中消失的人,最有可能是谁?”
崇祯呆愣了一会儿,忽地把眼睛瞪的老大,不可置信地说道:
“皇祖的意思是,那个李贤,是李暄假扮的?他和皇祖您一样,可以穿越到孙儿这来?!”
“应该八九不离十了。”朱元璋轻轻点了点头,心中有些儿庆幸,还好自己足够谨慎,没有暴露身份,否则自己也有系统的事情,八成会被李暄给猜出来。
“这?!可是!!”
这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崇祯震惊的连话都说不明白了。
朱元璋道:“李暄的事情你不必多管,也不必多问。”
“额……”
崇祯心里虽然对李暄好奇的紧,有很多想问的问题,可朱元璋已经这样说了,他自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的胆子。
“咱之前和你说的事情,你考虑的如何了?”
朱元璋冷不丁地切入正题。
崇祯额头上顿时冒出虚汗,浑身像是有蚂蚁在爬,站着坐着都不自在。
“没用的东西!”朱元璋一看他这反应就头疼。
崇祯小小声试探道:“皇祖,不然,您还是帮孙儿去请教一下李暄的意见吧?”
“混账!”朱元璋气的吹胡子瞪眼:“难不成在你眼里,咱还比不过李暄了?”
崇祯辩解道:“孙儿绝对没有这个意思!孙儿就是觉得,这么重要的事情,还是集思广益会比较好!”
“你!”
朱元璋想抄起鞋拔子给这不肖子孙揍一顿。
他说的计划,虽然是自己从李暄的话中悟出来的,但这和是李暄说的有什么两样?
结果崇祯这个混账东西死活不信!
感情就他朱元璋残暴。
李暄是个圣人呗?
这会朱元璋特别想让崇祯亲眼去看看,不久前李暄一脸不满地批评他太过仁慈的场面……
“罢了,逆子,打了也没用。”
朱元璋无可奈何地收起了抄鞋拔子的心思。
问道:
“如果李暄也让你那样去做当若何?”
崇祯不假思索地说:
“李暄又不是皇祖,怎会……”
啪!
话没说,崇祯的脸上就多出了一个通红的巴掌印。
崇祯捂着脸,委屈地说:
“孙儿的意思是,如果李暄也支持皇祖的计策,那孙儿绝不会再有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