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凯乐歌辞之三
舞曲歌辞·凯乐歌辞·贺圣欢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
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
注释
? 皇风:帝王的教化、风尚。
? 被(pi):覆盖,引申为遍及。
? 德水:古人以“德水”称黄河,此处借指帝王的德政如水流清润。
? 戎衣:军装,代指战争。
? 着(zhuo):穿。
译文
四海之内都沐浴着帝王的教化风尚,千年德政如清水润泽天下。
从今不再需要穿上军装征战,今日宣告大功告成、天下太平。
赏析
诗中以“四海被皇风”“德水清”赞颂帝王德政广布,用“戎衣不着”“告功成”直抒战乱平息、国泰民安的喜悦,语言简练明快,洋溢着对太平盛世的歌颂与对战争终结的欣慰,体现盛唐时期国家统一、政局安定的时代风貌。
在华夏历史的浩渺长河中,唐代以其辉煌灿烂的文化、繁荣昌盛的国力,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明珠。这首由唐代佚名作者创作的《舞曲歌辞·凯乐歌辞·贺圣欢》,虽短短四句,却宛如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窥探唐代盛世风貌与皇家威严的大门。诗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皇帝的颂扬之情,也饱含着对国家和平繁荣的深切期盼,引领我们穿越时空,感受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首联:皇风德水,彰显圣德威严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诗歌开篇,便以一种磅礴的气势,将皇帝的威严与德行铺陈开来。“四海”,在古代是天下、全国的代名词,它涵盖了广袤无垠的土地,象征着国家的辽阔疆域。“皇风被”,一个“被”字,生动地描绘出皇帝的仁政与威严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拂着四海之内的每一寸土地。这意味着皇帝的统治并非依靠武力的威慑,而是凭借着高尚的品德与英明的决策,使得全国上下都沐浴在他的恩泽之中,百姓们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这种统治的广泛性,彰显了皇帝的强大影响力和卓越的治国才能。
“千年德水清”,则运用了精妙的比喻手法。将皇帝的美德比作清澈的水流,“千年”强调了这种美德的源远流长,它并非一时的善举,而是历经岁月沉淀、传承千年的高尚品质。水,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纯净、滋养与包容,皇帝的美德如这清澈的水流一般,滋润着世间万物,孕育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它不仅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更成为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这一比喻,形象地突出了皇帝的善行和高尚品质,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皇帝的圣德如同清澈的泉水般,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
尾联:功成罢战,畅享和平安宁
“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诗歌的最后一联,笔锋一转,从对皇帝圣德的颂扬,转向了对国家和平的赞美。“戎衣”,即战袍,它是战争的象征,曾经见证了无数的金戈铁马、硝烟弥漫。而“戎衣更不着”,则以一种简洁而有力的表述,宣告了战争的终结。皇帝不再穿上战袍,这一细节寓意深远,它意味着国家已经摆脱了战争的阴霾,步入了和平的轨道。战争,往往伴随着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如今,战袍被束之高阁,象征着和平的曙光终于照耀大地,人们不再需要在战火中颠沛流离,不再需要为了生存而浴血奋战。
“今日告功成”,则是对皇帝功绩的高度总结与赞美。皇帝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国家取得了和平与安宁,这无疑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今日”,这个时间节点,既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新的时代里,国家将迎来繁荣与发展,人民将享受太平盛世的美好。这一句诗,不仅表达了对皇帝功绩的认可,更传达出人们对和平、繁荣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弥足珍贵。
整体赏析
(一)主题思想
这首诗紧紧围绕对皇帝的颂扬这一核心主题,通过对皇帝威严、德行和功绩的描写,全方位地展现了唐代皇权的荣耀和崇高。诗人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从皇帝的仁政遍及四海,到美德传承千年,再到最终成就和平伟业,每一句都饱含着对皇帝的敬仰与庆贺之情。同时,诗中也深刻地表达了对和平、繁荣的向往,战争的结束意味着人民将迎来安定的生活,国家将步入繁荣发展的轨道。这种对和平与繁荣的追求,不仅是唐代社会的普遍愿望,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使诗歌具有了跨越时空的价值。
(二)艺术手法
从艺术手法来看,这首诗简洁而不失韵味,精炼而富有内涵。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但每一个字词都恰到好处,精准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比喻手法的运用堪称一绝,“千年德水清”将皇帝的美德具象化为清澈的水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此外,诗人通过对皇帝不同方面的歌颂,营造出一种宏大、祥和的氛围。开篇的皇风遍四海,展现出广阔的空间感,而结尾的功成罢战,又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真切地感受到唐代盛世的辉煌与和平的珍贵。
(三)文化价值
这首诗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它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了唐代的盛世景象。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强大的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皇帝的仁政能够覆盖四海,这无疑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体现。同时,诗中对和平的追求,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厌恶。这种文化内涵,对于我们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