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赵舒兰确实年少轻狂,欺君之罪不在怕的。
她很清醒,她知道自己要什么。
富贵险中求,她敢赌。
而赵齐英的性子与赵钦也不一样,他不是完全的君子,更不是完全的忠臣。
他很出色,更要紧的是,他得闳秩的信任。
而他只认一样,兴盛荆国公府。
他与赵家两房的亲长都不熟悉,所以在他心中,宫里的两个妹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差别。
与其说是帮赵舒兰的忙,不如说是各取所需。
赵家需要多一个筹码,赵舒兰想要恩幸和富贵,两人一拍即合。
建庆帝驾崩,闳秩正是用人之际,赵齐英作为他的贴心人,在那时的权度极高。
等建庆帝身边的大内侍拿着被赵齐英打点好后的彤史给闳秩看时,闳秩才真的惊到了。
本就有猜测,这一下子直接信了六成,等再看到赵舒兰惊慌不承认的模样时又更加了一成。
是啊,惊慌不承认才正常,赵舒兰要做的不是直接去骗,而是要让闳秩先打从心底里确信。
赵舒兰一直就没承认过,她只会在无人时不经意落泪,只会偶尔用一双忍痛含情的目光看向闳秩。
建庆帝驾崩的事情一了,闳秩一行人就得快马回京登基善后,而已是太后的叶氏直接以妊妇不宜远行的理由让赵舒兰留在了别宫。
她的目的是眼不见心不烦,也有让赵舒兰母子一辈子都别回京的意思。
赵舒兰以退为进,欣然接受,不在平京,留给她的可操作空间更大。
叶太后铁了心,闳秩拗不过,于是只能留下一个太医照看。
在别宫的日子赵舒兰难得放松许多。
虽说叶太后与她不睦,但又因闳秩特意打点过,所以没谁敢犯到她头上。
赵齐英倒是常来看她,这自然也是奉了闳秩的令。
徐朝筠就是那时候被赵齐英带来和赵舒兰相识的。
赵齐英怎么办到的赵舒兰不知道,但她敢信。
别宫养胎一养就是大半年,按照那份彤史,赵舒兰肚子里的孩子是时候出生了。
孕期有徐朝筠照料,赵舒兰这胎生得很顺畅,消息传回平京,该信的人这下是全信了。
任凭赵舒兰嘴上再不承认,可事实已经摆在跟前,闳秩真的欣喜了许久。
这是他的长子,虽然不能相认,但这并不会妨碍什么。
赵舒兰带着闳稷回京那日是个艳阳天。
连日头也在欢迎这对母子归京。
皇宫多了这两人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那时的人也不会觉得一个太妃和先帝幼子能造什么能耐出来。
当了太妃的赵舒兰还是与从前当后妃时不一样的。
她发挥的空间小了许多,她将浑身的精力都用在了闳稷身上。
只不过有些人天生性子如此,赵舒兰即便当了母亲也依旧不够慈爱,依旧不够温柔。
但意外的,闳稷不怕她的冷脸,从小到大都最亲近她。
这或许,是赵舒兰第二次感受到的纯粹的不加任何理由的亲近和依赖。
小小的闳稷在外称霸王,可只要到她跟前永远都是那个聪慧嘴甜会撒娇的小孩。
赵舒兰在心里把闳稷摆到了跟她自个儿一样重要的地位。
闳稷和她自己,一样重要。
事实证明,她的儿子值得她的看重。
逐渐长大的闳稷展露出了足够的耐心和学习天赋。
他课业优秀,骑射极好,他机敏不蠢笨,比起赵娉兰那个傻乎乎爱哭的儿子,闳稷不知胜过多少。
赵舒兰看着闳稷一步步长成。
有些心思再一次勃发。
嗯,为什么不呢?
但她知道自个儿儿子的心思,闳稷太重感情,但他的这份重感情又带着极致的偏执。
爱便爱绝,弃便弃绝。
他是赵舒兰的儿子,有些事情,母子是真的相像。
闳稷想护闳谦,赵舒兰不多说什么,也不给他施压,她只做好她能做的一切。
她自信她能等到她想要的那一日。
她看着闳稷入朝,看着闳稷封王开府,看着闳稷娶亲,也终于等到了闳稷要争夺的心。
哈,她就知道,她赵舒兰的儿子不是个孬种。
至于闳谦做的小动作,赵舒兰其实比闳稷的人手更先发现。
闳谦没那么笨,他下的其实是让人逐渐虚弱的药,赵舒兰身子一直不太好,那身体逐渐垮下去又有什么不正常呢?
而闳稷的人手查出来的毒,哈,这自然是赵舒兰的手笔。
从闳谦动手那刻,两人就必会反目,赵舒兰不过是下了一剂猛药罢了。
闳稷能干,赵舒兰在后宫其实不必操心太多。
但也是到了这时候,她不会允许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影响到闳稷。
成容的出现在一开始就引起了赵舒兰的注意。
闳稷的眼神装都不装,那种眼神赵舒兰在任何一人身上都没见过。
当时的赵舒兰只担心这是个变数。
警告闳稷的话也没有开玩笑,若是他们所谋之事真因成容而有了什么意外,赵舒兰哪怕拼着和闳稷决裂也不会放过成容。
赵舒兰依旧是那个赵舒兰,依旧心狠。
当然,事情到后来也确实出乎了赵舒兰的意料。
事实证明,成容是个好的,她有用,确实值得她儿子对她上心。
她生的孩子也好,褒儿黏人乖巧,赵舒兰打心眼里喜欢。
宫里的故人一个接一个的走,叶氏薨逝,闳秩驾崩,赵娉兰也要迁往别宫,赵舒兰其实心里难得感慨了一下。
她说不清心里是种什么感觉,宫里蹉跎半生,她终是成了大邺尊贵的皇太后,儿子孝顺,儿媳恭敬,儿孙承欢膝下,整个大邺无人能越在她前头,幼时不甘的执念到了如今也能一笑置之。
好像到了这时候,赵舒兰才真正轻松。
她好强,处处不服人,她有别于所有贵女。
她自私,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她玩弄了许多人心,欺骗了许多人也害了许多人。
可若是让她再重头来一回,赵舒兰依旧会这么做。
她不是个好人,她只为她自己活。
年迈的赵太后见证了大邺的逐渐富强。
最终于征朔二十九年在寿宁宫寿终正寝,终年六十九岁。
闳稷遵她临终遗命让她不与建庆帝合葬,将她的陵寝修在了平京最高的山峦之上。
位置不是最好,风水也不怎么样。
但只要那里最高,看得最远,赵舒兰就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