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
宁采薇皱了皱眉,刚想开口,刘翠华笑看着她,“听嫂子说完。”
刘大娘和赵老太两个人,都没有说话。
也没有阻止刘翠华说下去。
“你只要往前走就行,你做什么,嫂子不问。”
“但嫂子知道,你做的都是好事。”
胡同的故事,她知道了。
她佩服刘大娘,佩服胡同里的每一个人,可她这个人,永远都成为不了那样的人。
但……
她不会妨碍自家采薇,成为那样的人。
“采薇,家里有嫂子呢。”
“老人,孩子,都有嫂子呢。”
“老二保家卫国,你也是,嫂子为你骄傲。”
这些话,她很早就想说了。
一直都找不到机会。
今天看到采薇脸上的歉意,她终究是忍不住说了。
“嫂子。”
内心的感动,如同翻江倒海。
她何德何能,能遇到这么好的人?
“看看你那是什么表情?”
“心安理得地受着,咱家的好日子,也是你带着走出来的,我们现在过得好,不都是你领导有方吗?”
“看看咱娘,干劲十足。”
“走,一会再回来吃。”
“嫂子带你去新院子看看。”
宁采薇一脸懵,怎么又要去新院子了呢?
她是没见过吗?
当两个人走后,刘大娘看着赵老太,“你有两个好闺女。”
不是儿媳妇。
是闺女。
赵老太笑了笑,“也是你闺女。”
两个老太太心里妥帖,一个闺女爱国,一个闺女爱家。
两个闺女,同心协力,不就是他们老人家最大的幸福吗?
此刻宁采薇看着变样的新院子,一脸的惊喜,忍不住瞪大眼睛。
这是……
“这边是紫藤花长廊。”
“老二特意给邮寄回来的种子,让咱爹一直照顾着。”
“你累了,疲了,就在下面看看书,喝喝茶。”
刘翠华看着采薇,这些小资的生活,她不懂。
可她愿意给采薇安排。
那桌子上,是她买的茶具。
在桌子边,是一个遮风避雨的书架。
她什么时候想坐坐了,就能在这里坐坐。
偷得浮生半日闲。
宁采薇轻笑着,看着那紫藤花,看着那茶桌,看着那书架。
都家人的心意。
他们或许不善言辞,可却用他们的方式对她好。
“但是……”
“我估计……”
“你更喜欢这些。”
“来。”
刘翠华带着宁采薇来到了后院,后院也有一个花廊,可是那个花廊很小,与其说是花廊,不如说是一个长一点的凉亭。
“看看,喜欢吗?”
“这是我选的。”
只见……
之前光秃秃的花廊,被藤蔓植物爬满了,那盛开的火红的花朵。
宁采薇忍不住轻轻地勾唇。
蔷薇。
蔷薇花。
红色的蔷薇花。
热情,奔放,敢爱敢恨。
“这个蔷薇,和你故事里的蔷薇,是不是一个?”
突然……
刘翠华小声地询问一句。
她看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蔷薇姑娘……
宁采薇眨了眨眼睛,她一直都偷偷做这件事,没想到第一个发现的,却是以前不认识字的大嫂。
“那故事里的话,那个故事里的人,都带着你的影子。”
“我是不认识字,可现在不是在学吗?”
“也能用拼音读一些的。”
“里面传达的东西,里面讲解事情,一个个的小故事,一个个的历险记。”
“蔷薇,就是你。”
刘翠华那一脸骄傲的模样,让宁采薇看得心里好笑。
她大嫂啊!
多么细心的一个人啊,明明什么都不知道,可凭借故事,却推测是自己。
“是不是?”
看着宁采薇但笑不语的表情,刘翠华又有几分不确定了。
猜错了吗?
不会吧!
那几个性格各样的孩子,带着孩子视线的故事,应该不会错啊。
不会这么巧吧?
“是。”
宁采薇笑了笑,看着那蔷薇的小小花廊,在中间的位置,秋千……
秋千是木头的花架子,固定好的。
在秋千的绳子上面,倒是没有什么藤蔓花,可是却缠绕着各色的绳子。
“来。”
“坐上来。”
“我推推你。”
刘翠华站在花廊下,看着发呆的宁采薇,吆喝了一声。
她回过神来,快步向前。
这个花廊,蔷薇花廊。
一个书里的故事,那是一个小女孩梦想中的地方。
她希望破旧的木板房,变成一个充满蔷薇的花廊,一定是红色蔷薇,充满生命力,有一种怒放的感觉。
在这个花廊里,一定有一个木秋千。
在秋千上,挂满各色的绳子,那是所有人对她的祝福,幸福,平安,快乐,喜乐……
所有的美好汇聚,形成一条条彩色的绳子。
原来……
书里的场景,她写故事时候,想象中的场景,真的会出现。
“你会飞得很高,很远。”
“别怕。”
“咱家在下面托着你呢,你不会摔倒的。”
这个花廊,在小姑娘梦醒后,一切恢复成了原样,破旧的木板,依旧是木板,不是那爬满蔷薇的花廊了。
秋千没有了,只有地上一个单薄的褥子,是她住的地方。
……
刘翠华轻轻地推着宁采薇,“你即使醒了,花廊也在,秋千也在,家也在。”
在这个午后,在这个小小的花廊里,大嫂给她编织了,亲人间,最美的情话。
“再高点!”
“来了……”
“嫂子,我推你。”
“我不来,我都多大岁数了,还能和孩子一样,坐秋千吗?”
“嫂子,来,坐。”
“那我试试?”
刘翠华小心地坐上去,带着几分拘谨和不好意思。
宁采薇往前推着,嫂子的一声声惊呼,随后是放松的笑声。
两个人,只是属于两个人。
快乐得像孩子。
“娘。”
“娘。”
“二婶。”
“二婶。”
当孩子们中午回来吃饭,看到宁采薇后,一个个打招呼。
明瑞中午很忙,没有休息时间,课业虽然不多,可他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预习高中的知识了。
明华还是老样子,边玩边学,一向算着分,保持自己第二梯队的成绩。
只是刚刚入学的时候,他发现板云小学和村里的小学不同,大家的学习劲头都很大,彼此之间比着学习。
他刚刚入学的一个月,一直都在努力地学习,以前是控分,控制到第二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