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林火旺在深圳开的电子厂,那可以说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彼时的深圳,到处都是林立的厂房,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工业蓬勃发展的气息。
林火旺的电子厂就坐落其中,周围是嘈杂的机器轰鸣声和工人们忙碌穿梭的身影。
从最早期只能够做一些小的电容和塑料外配件,再到后面,可以生产一些小的家用电器。
电子厂内,最初那简陋的生产线上,工人们专注地摆弄着细小的电容,旁边堆积如山的塑料颗粒等待被加工成外配件。
随着时间推移,厂房里增添了新的设备,逐渐能够制造出简单的小家电,简陋的车间内摆放着初具雏形的收音机、小风扇等产品。
再到后面的 Vcd、dVd,还有山寨手机的生产,林火旺的小小电子厂,可以说是伴随着国产电子行业的发展,而慢慢壮大起来的。
当涉足 Vcd、dVd生产时,工厂的规模明显扩大,新的生产车间里,先进些的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将各种零部件组装成成品。
而山寨手机生产阶段,更是一片繁忙景象,手机零部件摆满了工作台,工人们争分夺秒地组装,包装好的手机一箱箱堆放在角落,等待运往各地。
在这期间,林火旺的电子厂因为是小小规模的民营厂,那些拥有大学文凭的理科大学生们,根本就不屑于来他的厂里当技术员。
毕竟,他的电子厂只是一个小作坊的规模,周围环境略显破旧,与那些大厂气派的办公区形成鲜明对比。
如此环境,对于心高气傲、手持大学文凭的理科大学生来说,自然缺乏吸引力,他们宁愿在大城市的大厂里谋求一份职位,也不愿屈就于这个小小的民营厂。
所以,林火旺也是被逼得没办法,拉着几个老技术工,购买大量其他公司的小家电什么的,拆开来研究,然后开始山寨仿造。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林火旺的脑子里,几乎是存着许许多多小家电的制造原理和设计图。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那些拆解研究的经历深深地刻在了林火旺的脑海里,各类小家电的线路图、构造原理如同烙印一般清晰。
像高压锅这种还只是小意思,他脑子里还有未来先进的日本进口电压锅的山寨设计图,拿出来都足足能领先现在日本二十年以上的技术。
在林火旺现在的记忆里,那先进的日本进口电压锅设计图,细节之处无比清晰,每一个部件的功能和构造都了如指掌,其技术之先进,足以让当下的日本电器制造业都为之惊叹。
更不用说,其他的类似电饭煲、微波炉、循环扇、吹风机、空调、彩电、复读机、学习机等等这些小家电的关键性技术。
这些电器的关键技术在林火旺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电饭煲的精准温控技术、微波炉的高效加热原理、循环扇的独特风道设计、吹风机的恒温技术、空调的节能制冷制热技术、彩电的高清显示技术、复读机和学习机的语音处理技术等等,应有尽有。
这些电器,其实现在在国外已经相当普遍了,只不过大多都是功能差,能耗大,造价售价都特别高。
国外的电器市场上,陈列着各种功能有限、能耗颇高的电器产品,它们的价格标签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那些笨重的冰箱、耗电量大的洗衣机,虽然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随着科技发展,其劣势逐渐凸显。
类似德国、美国的电器制造大厂,后来就是被日本的各种廉价电器厂商给冲垮了。
曾经辉煌的德国、美国电器制造大厂,厂房高大却略显陈旧,而日本新兴的电器厂充满活力。
日本厂商以其廉价且功能相对实用的电器产品,如潮水般涌入市场,逐渐侵蚀着德美大厂的市场份额,让那些老牌大厂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
日本的电器制造业,也是借着八十年代全球贸易的东风,迅速地在国际上打出了名声,并且掠夺了大量的利润。
八十年代,全球贸易蓬勃发展,日本电器厂商抓住机遇,将产品推向世界各地。
集装箱满载着日本电器驶向各个港口,日本电器的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大量的财富流入日本企业的口袋。
因为日本国内经济一片繁荣景象,商界人士在豪华的会议室里高谈阔论,狂妄地喊出买下美国的口号,仿佛日本的经济实力已能主宰世界。
最终,便被他们的父上美国反噬,签下广场协议,日元升值,各种产业的出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压,从此日本原本腾飞的经济,一落千丈,彻底沦为了美国经济的附庸。
日本的工厂外,货物堆积如山,却难以出口,企业纷纷面临困境。
曾经繁华的商业街变得冷清,经济泡沫破裂,日本经济从此一蹶不振,只能完全依附于美国经济体系。
但不得不说的是,在七八十年代,日本的各种家用电器和半导体,的确是全球最强的。
在那个时期,日本的家用电器和半导体产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先进的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独树一帜。
商场里,日本的彩电画面清晰,半导体收音机音质出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竞相购买。
不过……
现在有了林火旺这个变数,一切可就变得不一样咯!
而此刻,林火旺站在吉省通用机械厂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晒得人暖洋洋的。
“嘿嘿!小日子们,你们且放心。我这肚子里好货还多了去!咱慢慢玩……”
重生而来的林火旺,知道自己脑子里装的这些跨时代的技术和原理发明等,在这个年代拿出来,绝对是对小日子本国那些电器厂商的降维打击。
别的不说,单这个高压锅的三重防爆安全设计,原理就是林火旺抄袭了九十年代,日本厂家最新研制出来的技术。
原理上的技术不难,但难的是整合了这些技术,应用在了高压锅上。
周围的技术员们围过来,看着图纸,虽然原理似乎并不高深,但如何将这些技术完美整合到高压锅上,却是个难题,而林火旺这个农民出身的非技术人员,竟然做到了。
所以……
当吴总工看到林火旺设计的高压锅防爆设计后,就好像看到了什么至宝一样,两眼放光,拍手称赞了起来。
“没想到啊!这些技术原理,还能用在高压锅的防爆上。”
吴总工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他已经看到了这项技术应用后的美好前景。
“太巧妙了呀!原来的惯性思路,是如何加强高压锅的锅体材料和密封性。可是林火旺同志的这个思路,却是另辟蹊径,直接从源头上将高压锅爆炸的可能性给掐灭了。”
一名技术员也对林火旺的设计思路赞不绝口,在他看来,这绝对是一种突破传统的创新型技术。
“太棒了,你看他设计的气阀。这样非但效果更好,甚至连成本也会降低不少。”
“制造这样一个高压锅,材料上的成本,恐怕连十块钱都不到吧!并且不需要什么高超的生产线或技术,就我们厂里的高工就能手搓出来。”
“如果能上一个生产线,将锅体和气阀等零件,都批量生产的话,那……生产效率将会非常惊人。”
“完全没问题呀!锅体的形状又不复杂,我们现有的好几条生产线,虽然老旧,但稍微改一改的话,绝对可以改装成高压锅的生产线。”
……
技术科的其他技术员们,一个个也都是兴奋非常起来。
毕竟,他们在吉省通用机械厂这么多年,基本上是空有一身本事,却没有找到能够发挥的地方。
吉省通用机械厂的机器设备虽然整齐摆放,但大多陈旧。技术员们每天面对这些老设备,心中的抱负难以施展,空有一身技术却无处可用。
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研究这几条老生产线,解决各种故障和问题。
平日里的工作,都在昏暗的资料室里,翻阅着已经泛黄的老生产线说明书,努力寻找解决设备故障的方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这样单调的工作。
像新开发一款产品的创造性工作,几乎是没有的,毕竟谁也承担不了开发新产品失败的风险。
加上,之前几年,因为备战的原因,军工方面的订单又非常多,吉省通用机械厂压根就没有多余的产能,去开发什么新的民用产品。
这便导致,现在吉省通用机械厂需要一个新的拉动产能的产品,一时半会压根就搞不出来。
但现在林火旺拿出了这么一份高压锅的改进设计图,立马就引燃了所有技术科技术员的创造热情起来了。
甚至,孙厂长都还没有发话,已经有技术员,找到了在场来的高级钳工和高级焊工等,拿着设计图纸和他们商量了起来。
车间里,技术员们拿着图纸,匆匆走向高级钳工和高级焊工,脸上带着兴奋与急切,与他们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如何将设计变为现实。
“王工,你看一下,一个小时之内,能不能搞出这个锅体来。”
一名技术员满脸期待地看着王工,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势必要在一个小时内搞出锅体来。
“张工,这个阀门,我们做的阀门和它类似,只是这里和这里改了一下设计。马上搞一个出来看看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