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地下指挥中心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感。
卫新站在主控大屏前,手里攥着一杯温水。他的身旁聚着蓝娜娜、赵刚及几名技术组成员。
技术组夜里连轴转,刚刚将一组卫星侦查数据过筛。
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敌军营地的鸟瞰画面。卫新盯着图像右下角逐帧回放,一支约二十人的小队远离主营地,正朝着基地几小时前伪造的“地下水源点”缓慢前进。
卫新冷声说道:“果然上钩了。”说话时,嘴角并没有浮现什么笑,只是下颌稍稍收紧。
他心里清楚,这些人已经踏进他布好的局。
蓝娜娜抬手指向画面,“你们注意这个人,”她把画面定格在小队前排一个瘦削高个身上,“郑天的副手。
南区连核心人物都派出去了,这说明他们对地下水源情报相当重视。”
赵刚一直蹙眉,面色压抑,“北区倒是没怎么动静。
看这些人穿的军服和挂件,只有四五个是北区的,其他基本都是南区主力。
北区大部队还是死守水坝。”
卫新点着下巴反复琢磨:“南区押宝新水源,北区按兵不动,各自打主意。
这种分兵配合,正是他们互相算计的最好证明。”
技术组成员小孙没有插嘴,只是在旁边迅速敲键盘,将敌军人员分布信息分类回档。
卫新把敌军演变趋势一项一项记录进行动面板。
上午九点,技术组调出第二路监控。他们中有个瘦削的小伙子叫王明,是这次情报监控的责任人。
王明将画面切到另外一组传感器渠道:“白小柔的位置已经锁定,她现在还在北区地界。”
画面投到最右侧的辅屏,只见一只发夹拍摄下的影像映出物资堆垛、帐篷、铁桶和零散工具。
白小柔是卫新派入北区的卧底。她目前分在了物资管理处,平日负责一些账目和搬运工作,从表面上看,算是边缘岗位。
技术组筛查连续画面,能拼接出一个小范围情境,有北区军官进进出出、偶尔低声交谈。
白小柔中午替换同伴,开始仔细核对物资进出单据。
通过发夹传回的画面和音频,基地里几名分析员一格一格地把每个细节都记了下来。
她的动作十分规范,卫新琢磨,这姑娘心里没把自己当“主人”般跳脚,只安静地做事。
每当指挥官或者武器库负责人的身影一晃而过,白小柔就会停笔,看一眼,然后装作无意地登记下哨卫换班时间,还在小本子边角顺手标出武器库入口的朝向和钥匙存放位置。
午后,一个重要的录音被截获。白小柔背着身子在物资间理货,前方传来两名军官的议论声,其中有一个低声说:“长官越来越戒备南区那边了,总觉得他们要独吞,这事迟早会出乱子。”
另一人回话很含糊:“没错,咱们也不能只靠他们,东西该留多少,心里得有数。”
白小柔没抬头,只把东西摆好,然后贴近货架,把这些内容原封不动地讲录了下来。
卫新坐在监控台边,听得一字一顿,心里有了算计。
午间简餐过后,卫新召集赵刚、蓝娜娜及几名技术员小会。
他摊开最新敌军兵力分布图,“敌人分兵,南区主力已出营,北区心思全在自保,这对我们是个机会。
可北区戒心很重,若只是正面强攻,恐怕还会引发其他变数。”
卫新看向负责通讯设备的是一位中年男子宋超,宋超是基地通讯组领头人,也是老通信兵。
卫新简明交代:“咱们需要制造一段‘南区内部’的假对话,内容是南区高层计划在水源大事完结后立刻动手清除北区残部。”
宋超点着头,思路飞快:“我们可以用变频发报机,伪造南区通讯协议,再通过功率稍强的覆盖,确保北区能截获。”
“内容要狠一点。”卫新低声补充,“把南区‘独吞资源’的想法说得明明白白。
只要北区头目一听,绝不会心安。”
技术人员快速开始方案设计,蓝娜娜则整理之前收集的“南区方言样本”,让模拟通话更接近原声。
到了下午四点,行动指令下达。赵刚率领的精干小队,在指挥中心接受突袭水源哨所的详细部署分工。
他们要伺机从虚假目标的侧翼绕行,为主力进攻打开缝隙。
此时卫新关掉主控画面,翻开手里的记录本,脑子里复盘着每一环节的衔接——敌人兵分两路,空虚了西北角的防守;通讯干扰会加深南北区互疑;而白小柔安插下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成功的筹码。
天擦黑时,技术组成员王明将一条加密消息交到卫新桌上,是白小柔通过隐秘渠道上传回的。
卫新和蓝娜娜、赵刚共同研判。信息显示:北区营地西北角,晚上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之间一向是防守最薄弱时间段,只剩两人巡逻。
白小柔还补充,水源哨所的备用发电机独立放在村头角落。
如果能破坏发电机,便能直接让北区监控断线。
最引人警觉的是白小柔报告的另一则情报:北区指挥官悄悄调拨大批物资,分批藏入一处不起眼的仓库,明显不是常规物资储备。
他们有分批单独撤退的打算。
赵刚首先发话:“北区怕被南区坑,准备单飞。
我看,他们迟早要狗咬狗一嘴毛。”
蓝娜娜分析:“西北角确实是突破口。若能趁夜色控制备用发电机,让监控和照明统统哑火,再混进物资存放点,捣乱撤退线,北区乱起来,南区就彻底信不过他们了。”
卫新觉得时机越发成熟。他直接下达命令:“今晚主突小队不走正门,全部绕行西北角。
先破坏发电机,随后混编潜入。通讯组在南区能观察到的地方,扔下北区预先准备好的撤离装备和秘密物资箱,让南区以为北区要甩开他们,双方一定自乱阵脚。”
赵刚点头应允,准备队伍。宋超则着手准备伪造南区对话的通讯流。
晚上八点,指挥中心里,卫新调出战备通知。
赵刚、蓝娜娜和主突分队披上灰色制服,装备伪装物料。
卫新一面盯着大屏一面反复确认每个人通讯联络。
与此同时,基地内的另一端,陈博士带着技术团队在地下掩体内忙得不可开交。
陈博士本来气质温和,今日却眉头紧锁,看起来更有精神。
大型钢制水箱正一点点运进地下仓,王明和另一名技术员负责排列连接管线。
陈博士将滤芯一根一根对着太阳灯检查,然后自言自语:“目前储水已达三百立方,足够整个基地用七天。
再加上过滤装置,最高可以撑到两周,只要大家节约点,用水犯不上慌。”
他和身旁的几个组员一边调试流量阀门,一边用干脆的话语安排明天继续加装检修口。
周工是新加入的水利工程人员。他带着一沓手绘草图进来,将最新方案递交给卫新审阅。
周工开门见山:“我设计了一个雨水收集系统,把各栋楼的屋顶接一根主管,流到地下池,经过初滤再分流。
虽然水质不能饮用,但浇花、清扫、冲洗绰绰有余。
如果三天后那场大雨能赶上,这几百吨雨水可至少为我们省下宝贵饮水量。”
卫新批阅完毕,毫不犹豫答道:“这个办法好,材料和人手立即给你安排。
行动当晚必须全部验收完毕。越多备用水源,我们后续越有空间。”
周工不啰嗦,立刻去调岗点人。陈博士听了,顺势协调过滤设备分批调拨。
夜里十点,通讯组已完成南区假信号的准备。
宋超在演播监控室简明禀报:“假信号十五分钟后准时上线。
内容包括‘解决完水源后立即清算北区’、‘南区只留自己人’等关键字。
发射频点就在北区指挥组惯用频道。”
卫新用力按下确认,随后将主力分队名单逐项复核。
赵刚携带的侧翼小队也暗中转移到西北角接应。
十一点整,白小柔的信号最后一次出现。技术组截取的画面中,只有两名北区士兵昏昏欲睡地靠在哨位边,一盏备用探照灯又一次因油料不足间断熄灭。
发电机位置空无一人,周围只有低沉的引擎声。
卫新用最低沉的语气吩咐:“赵刚,准备出发。”
会议室里,他和蓝娜娜、赵刚、宋超、王明以及技术组所有成员都在。
卫新再次强调:“发电机必须优先处理,所有穿插队伍一律带静音工具。
白小柔今晚的任务完成,天亮前她要彻底隐蔽。
备用联络点继续开通,随时呼叫。”
蓝娜娜把一叠定位地图递给赵刚,“撤离线沿旧土路北延,要避开水流区。”
赵刚接过,没有再说一句废话,把文件装进作战包。
陈博士那边也通过对讲确认储水状态,报告一切就绪。
地下指挥中心安静得听得出操作键盘的细碎敲击。
大屏幕上的敌军红蓝光点分明地闪动,卫新低头默算:北区主力已调空一角,南区贝壳般合拢。
所有刺刀早晚要自己拧成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技术组不断汇报定位信号和通讯干扰进展。
雨水系统的材料堆在施工通道里,几个年轻工人搬着管道进进出出。
卫新站在屏前、指尖一下一下敲击着水杯盖。
他脑子里一条线一条线地串联每一环节,没让自己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