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哪个姓氏最大,人数最多,那就叫什么村,其他的姓那就都算是外来的了。
刘家村依山傍水,是一块风水宝地,刘家村就是在一条河的两边建的房子,那条河差不多七八米宽,左边一排房子向阳,房子前是一条主路,然后才是河。
对岸也是一排房子,不过是房子后面了,靠近河也是一条主路,供人走路的,河上也有一条三米宽的桥。
众人吃过午饭都会在桥上聊天消食,或者八卦新闻,这座桥为村里的情报系统提供了位置,为村里的情报传输做出了杰出贡献。
三嫂刘牡丹的娘家就是桥头第一家,所以还没等他们走到家,就被眼尖的村民看到了。
他们刘家村的村民现在可羡慕嫁到傅家村的姑娘了,尤其是刘牡丹了,直接嫁给了那第一批弄大棚养殖的傅大队长三儿子了。
一个月一百块钱,那可是比城里铁饭碗赚的都多啊!
自从搞上了大棚赚到了钱,刘牡丹回娘家都硬气多了。
“牡丹回来了啊?”
“这次咋带这么多东西?”
“不愧是傅队长家,你看看,平时串个亲戚,带的礼品跟过年差不多了。”
村民一个个议论了起来。
“姑娘啊,你咋突然回来了?女婿也来了啊!午饭吃了没?娘给你们再炒两个菜,珍珠跟梅花咋没带回来呢?”
刘牡丹她娘看到自家闺女带着女婿,手里还提着这么多礼品,也愣了一下。
这又不是逢年过节的,带这么多礼物回来看他们干嘛啊?
“娘,我们吃过了过来的,今天回来是有事的,这礼品是两份的,一份给你们,另一份是给大伯的。”
刘牡丹开口解释道。
“哦?有啥事啊?”
刘牡丹她娘王珍珍好奇地开口问道。
“我过年回来不是跟你说了傅家老二媳妇把家里钱拿去给娘家了嘛!原来是她娘家弟弟在外面闯了祸,人家让赔钱,不赔钱就送他去坐牢。
所以老儿媳妇就把钱偷回去了,后来不知道怎的,我们估计,是被她娘家人还有娶她那家人给忽悠了。
让她回去跟傅家老二离婚,老二被弄的没办法,就跟她离婚了,离婚后,她娘家人就把她五百块钱嫁到了城里。
我估计她以为嫁的是老头二十几岁的儿子,结果迎亲那天,却是五十几岁的老头,哈哈哈……”
刘牡丹幸灾乐祸地说道,她娘王珍珍也瞪大了眼睛,无法理解老二媳妇的这波操作。
“这个傻女人,以后苦日子还在后面呢!自己家儿女不养,还替别人养那么大的儿子,真是脑子有问题,城里户口就那么香吗?那你这次回来干嘛的?”
王珍珍开口点评了几句,最后还问到了刘牡丹此行的目的。
“嘿嘿!我大伯家月儿妹妹不还没嫁人么,我想撮合她跟傅家老二,人家傅家老二人也不赖,踏实肯干的。
现在还是糖厂正式工,吃公家饭的,而且也有三女一儿,也不需要月儿妹妹生儿子,月儿嫁过去绝对是享福的。”
刘牡丹开口打着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