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空下起蒙蒙细雨,贺兰和蒋梅亲自护送秦家明和严婷婷去考场。
谢益清昨晚被周耀贤一个电话叫走再没回来,考试铃响起后他才开车赶到。刚好雨势越来越大,贺兰和蒋梅收起雨伞上了他的车,汽车掉头的时候又在马路边招呼杨俊一起。
酒店跟考场就隔着一个路口竟还堵上了车。
贺兰在车里百无聊赖地问谢益清:“周耀贤找你什么事?”
谢益清:“张厂长前些天不是建议咱们开发生产魔芋食品么,周厂长认为海鑫的生产力过剩,需要开发新产品来消化过剩的产能,所以让我跟你商量一下,魔芋生产线能不能给海鑫。”
贺兰:“他不是一直希望海鑫走硬膨化的路子吗?怎么又惦记上魔芋了?”
谢益清:“开发部门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周厂长有些着急。”
贺兰长吁短叹一阵后说道:“是我看走了眼,回头我去跟周厂长说,实在不行就把开发部那几个吃白饭的开除算了。”
海鑫开发部现有五个人,其中三人是当初鼎誉国际高薪聘请来的专业研发人员。汝辉最开始准备接手海鑫的时候贺兰对这三个人极为重视,觉得他们既然能为鼎誉国际开发出脆丝这种硬膨化食品,后续肯定还能研究出更多,所以便用比鼎誉国际还要高的薪资待遇把这三个人留了下来。
谁知这三个人留下来后却一直没能再有新的研究成果。倒也不能说一点没有,研发部陆续向贺兰提交过两次成果报告,但都被贺兰给打了回去。
第一次的研究成果被研发部命名为通心脆,就是把细的鼎誉脆丝改成意大利通心粉那种粗细规格,然后再将撒粉的口味略作更改。
贺兰在报告上批了弄虚作假四个字。
隔一段时间研发部又呈上了第二份报告,这次他们把马路边蹦爆米花小摊上都有卖的那种长条形康乐果尺寸改小,空心改实心,甜味改咸味,就这么呈给了贺兰。
贺兰只瞥了一眼就把报告扔给周耀贤,让他自己看着办。周耀贤回到厂里召集研发部所有人员开了一个小会,据说会上他的语气十分严厉。
自此后海鑫研发部再没能正式递交出任何一份像样的研究成果报告。
谢益清想了想,说道:“把人都开掉谁来负责研究新产品?”
贺兰早有准备一样说道:“车到山前必有路,大不了我把研发任务交给周教授的实验室。”
谢益清似乎不太赞成,摇头道:“周教授是辣椒深加工方面的行家,对膨化食品恐怕隔行如隔山。”
贺兰:“那你说怎么办?”
谢益清也不知道。
一片沉默当中,坐在后排的杨俊忽然开口说道:“我有个建议,贺厂长不妨听一听。”
贺兰一脸兴味地看向他:“请说。”
“咱们卫宁农业大学有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里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工程等几个专业学科的科研成绩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贺厂长或许可以试试跟学院进行专项合作,你负责出资,学院负责给出符合你要求的研究成果。”
贺兰的眼睛唰一下亮了,高兴地一击掌,说道:“对啊!专业的事就得专业的人来干!杨秘书既然这么说肯定在大学里有熟人,能不能帮忙引荐一下?”
杨俊笑道:“熟人没有,不过是上一次陪市委领导过去视察,听学院领导讲了一些实际当中遇到的困难,刚刚又恰巧听到了贺厂长正面临的难题,所以才突发奇想觉得你们双方或许可以优势互补一下。”
贺兰笑得越发真诚,说道:“杨主任跟我就别客气了,叫我贺兰就行,你说的这件事我觉得非常可行,你看什么时候有时间安排我跟学院那边见一见,我保证随叫随到。”
杨俊点头说道:“没问题贺兰,待会儿我回到办公室就帮你联系一下。不过我上午还有个会要开,如果时间太长的话,中午可能要麻烦你帮忙接一下我侄女回酒店。”
贺兰给他比了个oK的手势,“没问题。”
杨俊走后谢益清趸眉问贺兰:“跟食品学院合作和培养自己的研发部门哪个更划算?”
“当然是研发部更划算,但杨俊的面子也是必须要给的。”贺兰微微一笑,想起之前“渡劫”时江仕春曾在杨俊办公室里看到的那份文件,其实聪明人都知道,那份文件是杨俊有意泄露给江仕春知道的。
虽然那次他的帮忙没能起到什么作用,但至少证明了他本人的态度,所以贺兰还是十分想交他这个朋友的。
“另外我还想,如果食品学院的研究成果还不错,那就把研发部原来的人全部开除,从食品学院招聘应届毕业生进厂专门搞研究。”
谢益清对她这个想法倒是十分赞成,两个人在房间里一讨论就是一个多小时,快到考试结束的时间才收住话题。
杨俊果然发短信通知贺兰他赶不及回来,请她帮忙接一下杨舒敏。紧接着秦家明又打来电话,问能不能带几个同学一起回酒店。
师大附中因为教学质量过硬,每年都要从偏远地区破格录取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秦家明他们班就有三男两女五名同学长途跋涉来到卫宁读书。
五名住校生本来打算中午随便找个阴凉地休息一下下午接着考试,谁知天气预报该准的时候不准,不该准的时候却准的可怕,明明只是说局部地区有大雨,结果这个“局部”就恰好落在了考场附近。
雨势实在是太大了,天像裂开了一道口子,大雨倾泻而下,雨声大到两个人面对面说话都要靠吼。
这种情况没人敢冒雨而出,万一真的生起病来,十几年寒窗苦读可就真的白费了。
师大附中的陪考老师一面紧急联系学校提供车辆接送学生,一面统计需要乘车的学生人数。
秦家明这个生活委员作为帮忙的学生干部,理所当然地发现了那五名同学的紧张与不自在,不用想就知道他们肯定在为车费而为难,并且有很大可能不止一天的车费。
锱铢必较的日子他经历过,所以特别能够感同身受,于是在没打电话给贺兰前他就已经擅自邀请五名同学跟他回酒店,因为他有信心贺兰绝对不会不同意。
果然,贺兰在电话里说道:“你们在原地不要动,我和你谢大哥开车去接你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