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件事,崇祯展现出了他大度的一面,他微笑着对张好古说道:“不必放在心上,此事并非你之过错。”不仅如此,他还对张好古夸赞有加,称赞他处理事情的方式得当。
正在交谈之际,突然间前方传来了三声巨响,“砰砰砰”,声音震耳欲聋。众人皆被这突如其来的炮声吓了一跳,纷纷循声望去。原来,这是用大炮仗作为信号,表示车辆即将启动。
张好古见状,赶忙对皇帝说道:“陛下,车辆即将开动,请诸位落座。”说罢,他自己却并未坐下,而是依然稳稳地站在皇帝身旁。
随着一声清脆的“咔嗒”声响起,众人明显感觉到车身微微晃动了一下。张好古虽然也跟着晃动了一下,但他迅速调整好姿势,双脚如同钉在地上一般,稳稳地站立着。
紧接着,车厢开始缓缓移动,速度逐渐加快。张好古再次邀请皇帝站起身来,两人一同走到窗前。张好古指着窗边的一个把手,轻声对皇帝说:“陛下,您可以扶着这个把手,这样会更稳一些。”
皇帝依言而行,手扶把手,兴奋地看着窗外的景色。只见窗外的树木如闪电般迅速掠过,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皇帝不禁感叹道:“这可比坐马车快多了啊!”
看了一会儿车窗外的风景,张好古转过头来,对着崇祯帝轻声说道:“皇上,烦请您移步到后面的车厢,徐大人他们都在那里等候着呢。”
崇祯帝闻言,微微颔首,表示同意,然后对张好古说道:“好,那就有劳致远你在前面引路了。”
张好古恭敬地应了一声,然后转身稳步前行,每一步都显得沉稳而自信。崇祯帝见状,心中稍安,便也不紧不慢地跟在张好古身后。
起初,崇祯帝还有些不太适应这种摇晃的感觉,身体微微有些晃动。但走了几步之后,他逐渐掌握了平衡,步伐也变得越来越稳健,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摇摇晃晃了。
张好古走到车厢尽头,轻轻推开一道门,然后又推开了另一道门。门开处,露出了后面车厢的景象。
当两人走进车厢时,里面的二十来个朝廷重臣们顿时惊呆了。他们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地看着崇祯帝和张好古,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些大臣们显然没有想到皇帝和张好古会从这个方向进来,一时间都有些不知所措。他们原本正老老实实地坐在沙发上,有的沉默不语,有的则东张西望地看向两边的窗子外,似乎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当崇祯帝和张好古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都愣住了,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这节车厢与前面的相比,确实存在一些差异。它的构造相对简单,没有独立的房间设置,整体布局更为开阔。此外,车厢的颜色也有所不同,前面的车厢主要以黄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庄重而华丽的感觉;而这节车厢则是以鲜艳的红色为主调,显得更为活泼和热烈。
当这些重臣们看到崇祯帝走进车厢时,他们纷纷想要起身向皇帝请安问好。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站起来的瞬间,车厢突然晃动了一下,这突如其来的震动让他们都有些措手不及,身体失去了平衡,差点摔倒在地。众人惊恐万分,连忙重新坐回座位上,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这一跌坐,可让这些平日里注重礼仪的大臣们有些狼狈不堪。他们一个个面红耳赤,心中既尴尬又懊恼。毕竟,在皇上面前如此失态,实在是有失体统,让他们感到无地自容。
不过,崇祯帝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失礼而生气或责备。相反,他看到这些大臣们的窘态后,竟然哈哈大笑起来。皇帝的笑声在车厢内回荡,让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崇祯帝自然明白这些大臣们并非有意失礼,而是因为车厢的晃动导致他们站立不稳。所以,他并没有过多地计较这件事情,反而用一种幽默的方式缓解了大家的尴尬。
为了不让这些大臣们继续难堪下去,崇祯帝微笑着对他们说道:“众位爱卿,不必拘谨。来,到窗前去看看吧,外面的风景可是相当不错呢!”
听到皇帝的发话,这些大臣们如蒙大赦,纷纷松了一口气。他们感激地看了崇祯帝一眼,然后小心翼翼地再次站起身来,一小步一小步地朝着车窗挪动过去。
崇祯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那副小心翼翼的模样,不禁又笑出了声来。他语气轻松地说道:“在这里走路,刚开始可能会有些不习惯,但稍微适应一下就没问题啦。”
众人听闻此言,纷纷走到窗前,好奇地向外张望。只见道路两旁的树木如闪电般飞速向后掠过,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而在外面,一群骑马的护卫正疾驰而过,马蹄声响彻云霄。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没过多久,那些原本风驰电掣的护卫竟然渐渐被大自行车甩在了身后。这一幕让众人目瞪口呆,他们惊叹于大自行车的速度之快。
大约行驶了一里多地后,突然间,两声或一声清脆的炮仗声响彻云霄。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外面有一个人正挥舞着一面绿色的旗子,动作十分醒目。张好古见状,连忙解释道:“这是在传递安全的消息,表示前方道路畅通无阻,自行车可以全速前进了。”
众人听了张好古的解释后,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之前的疑惑瞬间烟消云散。他们开始对这新奇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的景色,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窗外的世界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不断地在众人眼前展开。他们看到了高耸入云的建筑、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而又充满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