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户口落定
元瑶都有些震惊了,李队长居然还差使男主的妈妈干活儿?
啊?之前元良在任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做,属实是那位阿姨的身子骨不好,随时都要去了的感觉。
“那范家没说啥?”
元满觉得妹妹的问题有些奇怪,“现在能说啥?毕竟是大队长安排下来的工作,不管拿到谁的面前说,这都是合理的,再说现在范长奇和他未婚妻俩人还过去帮忙干,那阿姨自己干的也不多。”
可能因为因为成分吧,范家和大队里都没什么来往。
不过现在和刘家成了亲家之后,也慢慢地和大队的人有了些交集,比起之前孤立无援的日子,确实是好了不少。
这也是范长奇妈妈能接受刘丽丽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翠花也觉得没什么,“李队长这么做,我看是知道了木炭那个事儿的真相,这也不是很难查的事儿。”
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这样加剧了矛盾,越是铁腕那民众的怨气自然是越重。”
顾旭不意外李队长干出的这些事儿,他现在也只有这种法子能够服众了。
元瑶摇了摇头,他们家才来首都一个月的时间,感觉大队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戏码。
“快吃,一会儿还要干活儿呢。”
方圆对这些毫不在意,刘丽丽在他看来……只是一个放弃了深造读书的蠢人,何必纠结她的故事?
一家人吃顿饭的功夫,都把最近的事儿都给捋顺了。
前进大队,元良早上去办事儿的时候,李队长果然没有为难他
人家给出的证明材料都是全的,他也没有为难人家的必要,很痛快的就给盖章签字了。
“你现在去公社和县城继续走流程就行。”
李队长笑着道,又和元良寒暄了好一会儿,这才把人放走。
虽说元家之后在大队里待的时间不长,但是人家身后有靠山,交好是没坏处的。
而且……因为江家闹出的那摊子事儿,他现在也时不时就在领导面前说这些,还是有人吃这一套的。
嘴上说一句这人怎么想的,他只要能接上话,何尝不是一种社交方式?
不得不说,这还是需要感谢江家人的。
元良办好手续之后,就带着行李去了县城,元昭和李志成自然是全程陪同的。
“家里我都给收拾好了,等老三就能直接住。”
元昭低声道,“等老三回来我和他说,你这次去首都,什么时候再回来啊?”
“现在还真说不准,等暑假的时候看看,你们谁能带着孩子去首都住一段时间,反正现在家里有房子。”
不得不说,这现在户口的事儿办完了,元良是彻底松了一口气。
“到时候再说,我和李志成现在还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呢。”
现在的经济形势一天一个样,还真说不好那时候忙不忙。
元良也理解他们的工作性质 ,“到时候再说,要是你们没时间的时候,姥爷回来接你们也行。”
李志成不顾儿子的尖叫声,“哪儿能一直麻烦爸啊?到时候再说吧,你们暑假不回来吗?”
“小幺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她现在在写新书,之前那些还要二次出版,我看她一天是忙的不行。方圆现在说是要准备跳级,准备早些进实验室,我也不知道他们暑假回不回,要是他们都不回的话……不行我和你妈带着安安回来住一段时间也行。”
虽说元良的语气带着一丝抱怨,但神情很是骄傲。
孩子忙点儿好啊,忙说明有出息啊!
元昭点了点头,“那到时候我给你们打电话。”
不得不说,她现在在供销社内也是一号红人,现在办公室的电话也能自由拨打
但她一向很谨慎,所以平日里打电话的时间也不多。
再加上……现在顾家寻亲这件事儿传出圈之后,元昭感觉自己在单位里更受欢迎和重视了。
越是这样,越是不能给顾家惹麻烦。
即使他爸妈都说顾家对小幺和安安很好,但这会儿刚刚认亲,谁知道之后怎么样呢?
要是自己给小幺惹了麻烦,那就是她这个做大姐的不懂事儿了。
元良嗯了一声,中午就在大闺女家里吃了一顿,路上带着他们准备的一些特产,还有从家里拿的腊肉,元良就坐车回了首都。
“你去给妈拍个电报。”
元昭把糖豆抱着,让李志成赶紧去拍个电报和她妈。
李婶看着儿媳妇,头一次觉得自己和老头子人不封建蛮好的。
看看自己媳妇儿这能力,现在人家娘家多旺的,要是早些有这些事儿,李志成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儿?
李志成自然是乖乖听话,“妈,你先带着孩子们回家,我们俩回趟大队,去把家里的腊肉给拿回家里冻着。”
天气马上就要热了,这东西也不能放时间太长,剩下的就都给他们家了。
他们家里现在有冰箱,能放的时间会长一些。
他们回大队的时候,正好遇见大队的人下午收工。
最近因为晚上还要进行思想学习,他们现在下午收工的时间都变早了。
但没有人想要这样的特殊待遇,还不如和之前一样呢……
现在感觉每个人都是白加黑,但工分还变少了!
不过今天他们也是无心去想那么多,看到元昭回来,立马就把人堵住了。
“元昭,听说你爸妈他们也搬到了首都,这是真的假的?”
“嗯,真的,我们要赶紧回家拿东西,明天还要上班呢。”
都是一个大队的人,元昭也不好直接把人赶走,模棱两可地回答了问题,把提前装好的腊肉拿着就走了。
大队的人虽说能猜到这个事儿,但真的变成了真的,还是有很多人接受不了的……
“不会吧?人家有那么大的权利?”
虽说那时候看出顾家不一般,但也没告诉他们有这么不一般啊!
“你看元家现在这样子,你觉得呢?”
“他们也不可能直接住在亲家家里吧,总不能是自己买房了吧?”
“人家几个孩子都有出息,都凑一凑还是能凑出来吧。”
“我还是觉得顾家肯定出了大力。”
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养孩子不如别人,只能安慰自己没有一个强大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