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可儿感觉自己懂了,又好像差点,似懂非懂,但总算让原来的一团迷雾,变淡了许多。
决定回去和姜姜讨论,看姜姜的神情,就知道她懂了。
等姜姜给她开个私教课,那层迷雾便散了。
时可儿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她忍不住把自己遇到的其他问题抛出。
想一同从王影松身上得到正确答案。
“那如果角色需要同时表现恐惧和克制呢?比如……”
话刚出口,她就后悔自己的冒失,担心问题太幼稚。
王影松却笑着鼓励:
“比如面对恶霸的勒索,但身边有孩子在看着?这时候恐惧在肌肉里,克制在骨子里。
你可以试着用指尖的颤抖来暗示恐惧,但脊背始终挺直。
细节越小,越真实。”
姜明月听得入了迷,忍不住插话:
“王老师,您总说‘细节是灵魂’,但有时候我加太多细节,反而显得琐碎,该怎么平衡呢?”
这个问题,上辈子她也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答案。
但不妨碍她想知道,像王影松老师这样的好演员,在这个问题的见解。
“好问题。”
王影松微微侧身,让阳光落在姜明月的脸上。
“关键在于找到‘锚点’。每个角色都有一个核心动机,所有细节都要围绕这个锚点展开。
比如,一个节俭的老人,他反复擦拭茶杯的动作不是为了展示洁癖,而是表现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当你的每个细节都有‘为什么’,观众就能感受到角色的生命力。”
三人边说边走,不知不觉已快到拍摄现场。
时可儿原本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怕还是怕,只是没一开始那么怕了。
姜明月则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不断抛出问题,王影松的回答如同春雨,滋润着她对表演的理解。
“王老师,等会儿的戏是关于争吵的,您觉得应该怎么处理情绪爆发前的铺垫?”
姜明月的话题又转到即将观摩的拍摄内容。
王影松正要回答,远处传来剧组的喊声:
“王老师,可以化妆了!”
他笑着拍了拍姜明月的肩膀:
“去现场看吧,答案就在前辈们的表演里。记住,观摩不是模仿,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
时可儿羡慕的看着和王影松正常交流,不被他身上的气场吓退的姜明月。
转念一想,好像不只是王影松,姜姜与剧组里的前辈们相处得格外融洽,仿佛天生就带着一种能让人亲近的魔力,让那些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戏骨们,都忍不住对她喜爱有加。
姜明月的眼眸中仿佛藏着一汪清澈见底的湖水,能映照出世间最纯净的美好。
那娇俏的面容上,总是带着甜美的微笑,如同春日里温暖的阳光,不经意间就能融化人心。
越相处,时可儿在姜明月身上发现的闪光点就越多。
嘻嘻(?????)~
不只是前辈们喜欢,她也喜欢。
除了和时可儿搬个小马扎,排排坐的记忆点。
《沉默的目击者》的剧组生活,剧组闲暇时,也不全是对词,对戏,排走位,讨论。
也给姜明月留下了许多回想起来会,会心一笑的时光。
…………
拍摄间隙的片场总是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氛围。
姜明月蹲在摄影机旁的箱子上,剧本摊在膝盖上,铅笔尖在纸页上沙沙作响,不时用指尖轻轻抚平被风吹皱的页角。
阳光从场务刚支起的遮阳棚缝隙里漏下来,斑驳地落在她发梢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
不远处,几位前辈正坐在折叠椅上休息,保温杯里的热饮冒着袅袅热气,空气中传来的气味,姜明月耸动小鼻子。
自己和自己玩起了,闻味识茶的小游戏。
有枸杞茶,应该是王老师的,有热咖啡,……还有胖大海和罗汉果的味道。
前者应该是丽娅前辈的,后面的应该是郭文彬前辈的。
不过! ? ????
这么热的天还喝热饮,三位前辈都是狠人呐!
思维开了个小差,姜明月又回到剧本上,那标注密密麻麻,像星星点缀在夜空中。
她攥着记号笔,脚步轻快得像踩着云朵,先来到王影松身边。
老师的椅边堆着,被道具组暂时抛弃,这场戏不需要用到的,摞得整整齐齐的书籍,老花镜链子随着手势晃动。
“王老师,您说这段独白要‘外松内紧’,可我总找不到感觉……”
她话音未落,王影松已摘下眼镜,用铅笔敲了敲剧本:
“你看这里,人物的矛盾像冰糖葫芦——得先咬开脆壳,才能尝到里面的酸甜。来,跟着我念,气息沉到丹田。”
他的示范声如洪钟,引得周围演员纷纷侧耳倾听,她模仿着调整发音,喉间竟真涌出一缕沉静的韵味。
这段交流虽然带着师徒间的严谨,但王影松眼中闪烁的慈爱,却让她感受到如春风拂面的温暖。
经过一段时间的拍摄,众人对姜明月这时不时向王影松请教的事,早就习以为常。这边的小课堂一结束。
郭文彬把装龙眼的果盘往姜明月的方向推了推。
“吃龙眼。”
“谢谢郭哥。”
除了王影松,本就是她和时可儿的老师,两人对剧组里前辈的称呼,也不再像最开始那样陌生。
姜明月目光一转,郭文彬正倚在道具箱上剥龙眼,脖颈上挂着的佛珠随着大笑轻晃。
她突然用粤语俏皮道:
“郭哥,听讲你当年拍《江湖情》嗰阵,导演话你哭戏唔够真,你仲真系落辣椒油添?”
话音未落,对方立刻竖起大拇指:
“好家伙!港普都讲得咁正!系咪专门学过噶?”
他递来一颗龙眼,果皮上还沾着星点汁水。
“当年确有此事!不过依家当然唔使咁搏命啦,但情绪要够‘破釜沉舟’!你睇呢——”
他忽然压低声音,用粤语加了一句俚语,逗得她憋笑憋红了脸,连声道谢时还模仿着学了两句。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粤语夹杂普通话的对话引得周围人偷笑,氛围格外轻松。
剥龙眼、聊旧八卦,这些琐碎的小事,却让众人的关系愈发亲近,仿佛不是因为一部戏短暂相聚的‘同事’,更像是相识多年的老友。
人群中有眼尖的场务喊了声:“娅莉老师的男朋友来探班啦!”
前几天刚和时可儿夜聊时,吃过瓜的另一个主人公突然到来,让姜明月好奇的不行,探头探脑的张望,像只瓜田里的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