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川慧子面无表情地看着梅川酷滋,淡淡地问道:“你可知道礼亲王为何会向我们倭国求援?”
梅川酷滋闻言,不由得一怔,他确实未曾深思过这个问题。在他的设想中,礼亲王之所以向倭国求助,无非是想借助倭国的力量,尽快消灭镇北王的军队,以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梅川慧子凝视着梅川酷滋那张略显迷茫的脸,轻叹一声,缓声道:“镇北王在白沙滩的海域上,仅有区区三艘军舰与礼亲王的战船对峙,而且在白沙滩的陆地上,镇北王的兵马也不过两三万人而已。可即便如此,礼亲王却依然向我们倭国求援,你难道就不觉得其中有什么蹊跷吗?”
梅川酷滋心头一紧,还真没想过什么原因,他知道礼亲王麾下的大将赵子易已经战败,但他实在想不通,镇北王究竟是如何以如此少的兵力击败赵子易的。要知道,在望江城的赵子易可是手握十多万兵马啊!
梅川酷滋难以置信的说道:“难道大周的镇北王这么强大,凭借着几万兵马击败了赵子易的十多万大军?”
梅川慧子的眼中流露出一丝向往之情,她轻声说道:“你绝对无法想象镇北王的军舰是何等壮观!那简直就是一座在海上移动的堡垒,坚不可摧。
而且,这如同战舰的堡垒还被钢铁紧紧包裹着,无懈可击。如果我们倭国能够拥有这样先进的军舰,那么倭国必将成为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轻而易举地扩张我们的领土。”
梅川酷滋对镇北王的军舰一无所知,但他深知梅川慧子是一个极度自信的人。如今,连她都对镇北王的军舰心生羡慕,这足以证明镇北王的实力确实非同凡响。
梅川酷滋小心翼翼地问道:“公主殿下,您是否已经答应了镇北王的条件呢?”
梅川慧子略微迟疑了一下,然后回答道:“此事关系到倭国的未来发展,本宫还需要再仔细斟酌一番。”
梅川酷滋见到梅川慧子已经没有继续谈下去的意思了,连忙恭敬地送她离开书房。他站在原地,若有所思,心中正琢磨着该如何回复赵子易。
正如梅川酷滋所料想的那样,清晨时分,赵子易竟然亲自登门拜访。梅川酷滋心中有些烦闷,脸上却故意露出惊讶之色,高声说道:“哎呀呀,赵将军,您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呀?”
赵子易对梅川酷滋本就心存轻视,但如今有求于人,也只得强压心中不满,客客气气地说道:“梅川将军,我家王爷托我给您送来的书信,想必您已经收到了吧?”
梅川酷滋嘴角微扬,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哦,赵将军,那封书信我确实已经收到啦。一收到礼亲王的信,我就立刻开始筹备战事了呢。不过呢,您也知道,前几天咱们的战船出港了,估计还得再过几天才能返航呢。”
赵子易眉头微皱,显然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他紧接着说道:“梅川将军,这南平城中可还有两万倭国士兵呢,他们完全可以一同出征啊。”
梅川酷滋心中鄙视,表面上却装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叹息着说道:“赵将军啊,您也不是不晓得,这南平城里的大周百姓和倭国百姓之间,那可是经常闹矛盾的哟。要是没有士兵们在这儿镇场子,我真担心那些大周百姓会失去控制。”
赵子易对于南平城的情况自然是心知肚明,这座小城原本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但自从被礼亲王租借给倭国之后,经过数年的发展,它已经逐渐扩张成了一座规模不小的大城。
如今的南平城,不仅规模庞大,而且还由礼亲王亲自掌管,同时允许倭国在此地驻扎两万士兵,以确保倭国的利益不受到任何侵犯。
然而,随着南平城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周的百姓也越来越多,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各种矛盾的频繁发生。面对这样的局势,梅川酷滋确实不敢轻易将自己的兵力调离南平城。
赵子易见状,语重心长地对梅川酷滋说道:“梅川将军啊,你可得深思熟虑啊!我希望你能够全心全意地与我合作。要知道,如果镇北王成功占领了东洲,那么你们倭国想要继续在南平城安居乐业恐怕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了。”
梅川酷滋听出了赵子易话里的威胁之意,但他并未显露出丝毫惧色,脸上依旧挂着笑容,缓缓说道:“赵将军,您别着急,我们的战船很快就能回来。等它们一到,我们必定全力配合您进攻镇北王,绝对不会有丝毫拖延。”
然而,赵子易心中的焦虑却愈发严重。时间已经过去整整六天了,每多拖延一天,镇北王的后援大军就离白沙滩更近一步。
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一旦镇北王的后援大军从白沙滩登陆,那么他们就更加难以守住这片土地了。
赵子易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说道:“梅川将军,我最多只能再给您两天时间。港口那里还停靠着一些倭国的战船,两天之后,无论如何您都必须率领这些战船去进攻镇北王在海上的军舰。如果倭国方面不配合,那就休怪本将军翻脸无情了!”
说完这些话,赵子易没有再给梅川酷滋任何回应的机会,他猛地转身,带着满腔的愤怒快步离去。
虽然他心知肚明,自己的军队实力远逊于镇北王的大军,但若是要与倭国的军队交战,他绝对有信心能够战胜对方。
梅川酷滋眼睁睁地看着赵子易的背影渐行渐远,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凶狠的光芒,仿佛要将赵子易生吞活剥一般。就在这时,大公主梅川慧子走了进来。
梅川慧子优雅地落座后,轻声问道:“赵子易是不是有些着急了?”
梅川酷滋将与赵子易的谈话过程一五一十地讲述给大公主梅川慧子听,梅川慧子则静静地坐在一旁,认真聆听着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