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日子,孙小欠和援朝两个人成天苟在一起,神神秘秘的,每天晚上半夜才回家。
白小白和穆秀兰问他俩就说公司有事儿。
可是问长海,长海也懵逼,但是作为几十年的老哥们儿,只能装作知道啥回事,把白小白和穆秀兰打发走。
白天还找不到他俩,挂电话也不接,问谁都不知道。跟失踪了一样。
这天晚上,长海一直等在胡同口,终于两个人的车停在路边。
孙小欠好像很疲累,援朝也没精打采的。
长海跑到他俩后面,一人给了一个大脖溜子。
援朝反应快,回身跟长海对了一个照面。
练过真功夫的都知道,两个人交手就是电光火石之间的事儿。
仗着长海有准备,要不然就援朝练了五十多年的劲力,一般人弄不好一下子就没了。
三个人在马路牙子坐着,长海问他俩干啥最近神秘兮兮的。
孙小欠看看援朝,援朝嘟囔着“看我干啥,我说跟他早点说,你说要给个惊喜,就他跟个孙猴子一样,能瞒住吗?快说吧!”
“小海,我跟援朝包了一片山,最近手续办下来了,这几天带人规划呢!本想着规划图出来再跟你说,没想到瞒不过你。”
“你俩闲的没事干,包山干鸡毛?你俩会种庄稼还是会种树?”
援朝不高兴的说“我们会打猎!”
长海白了他一眼“滚边啦去吧,都他妈禁猎多少年了,咋滴?活了几十年你还想换一个活法,进去蹲几天呗?回头你去找钱大赖子,那里面他熟,每年都得去里边待两个月,要不活不下去。”
孙小欠打断他的话“不是你想的那样,我俩跟军哥联系的,他家三小子现如今养殖基地弄的挺好,我俩也想在咱们这整一个。”
“你看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出来玩的人也多,咱们这又是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弄一片山,养点野牲口,弄个狩猎文化旅游点是不是挺好?”
长海想了半天“还别说,可以整,再弄点野果子树,林下参之类的,说不定还真行,退一万步讲,现在的他们已经不为钱发愁了,留着自己玩也可以啊,这不比买个飞机,游轮强!”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不光孙小欠和援朝抓不住影,就连长海也抓不住人。
孙小欠和援朝圈的这片山可是不小,方圆能有七八平方公里。
要是全部开发出来,投资也得上亿,这还是九十年代末的评估价。
但是地理位置相当不错,紧挨着界江。
姜喜军家的三小子给发过来二百头鹿,还有一百多只野猪和家猪杂交的下一代品种的猪,兔子,野鸡,狍子这些都有,还有十只狐狸。
规划图是长海去京城找人给设计的,还找人做了评估预算。最后总投资需要将近两个多亿。
弄了一溜十三招,最后家里人和东升知道的渠道还是通过政府报道得知的。
当地政府把这个当成一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报给市里的,一个大山沟子,别说上亿投资,几百万的投资乡长都能乐醒。
李老四埋怨二货三人组不带他玩,东升要把这个产业划到集团名下。
结果都被二货三人组给推了,这是他们三个寻找从前哪个情怀才弄的。一是不想别人掺和,二是不想让这片土地染上太多的现代气息。
十月一,二货三人组弄回来一堆的野牲口,三个人在四合院忙活着杀猪宰狍子。
回家过节的几个孩子们哪里见过他们的爹干过这活,吃惊的在旁边瞅着。
王尚友装大尾巴狼,在旁边指挥他们从哪里下刀,那块肉干啥吃。
要说他们二货三人组手里的这个活,还真是王尚友给启蒙的。只不过后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罢了。
收拾野牲口这个手艺还数援朝厉害,孙小欠白费。
李老爷子乐乐呵呵的坐在躺椅上,怀里抱着二狗子的闺女甜甜,血糊里拉的场景,小丫头看的津津有味。
李老爷子念叨着“都多长时间没吃这么新鲜的野牲口了”
一顿狍子馅饺子用了半只狍子肉,余下的也没剩,全都做了菜。
李老爷子吃到野猪肉以后,嘟囔着“这他妈也不是正经野猪呀!咋滴?老百姓生活好了,山里的野牲口也改良啦?”
惹的大家伙儿一阵大笑,抗美跟他解释“爷!这是野猪和家猪杂交出来的猪,你尝是不是味道比野猪好!”
“好是好,就是没有那个味,说不出来,就跟洗干净的猪大肠不受待见一样!”
合着李老爷子这辈子愿意吃的就是山里野牲口的那种腥臊味。
长海疑惑的问老头“爷,你为啥愿意吃这玩意儿?”
李老爷子呲溜一小口酒,吃了一块兔子肉说“二九年在井冈,委员和总司令带人下山跳出包围圈,大将军带着剩下的我们八百来人守井冈。”
“可是白匪太多了,足足有三万多人,我们利用地形优势苦守了将近一个月,后来有当地地痞流氓带路,敌人从小路绕上山。”
“没办法只能突围,当时你爷爷我就是一个马夫,我养的马就跟我的半条命一样,突围的时候马惊了,我去追马,就跟大部队走散了,我的马结果也被山里的野牲口给祸祸了。”
“当时我就来了火气,再加上也没了吃的,就一边打猎一边打游击,在山里足足待了一个半月才找到队伍,当时是一二月份,山里也没野果子啥的,只能打野牲口吃,就这样爷爷才活下来的。从此以后就多了这么个爱好。”
家里人听的唏嘘不已,援朝端着酒碗敬老爷子“爷!回头我们哪个山上弄利索后,我带您去再打一次野牲口,过过瘾!只有在山里现打现吃才有味道!”
老爷子情绪挺好,也难得援朝这几十年能这么正常的跟自己说话,以前援朝和李老爷子就跟犯冲一样,援朝出口就伤人,老爷子是掐半拉眼珠子看不上他。
老爷子看了看姨姥爷杨书记“你们问问老杨,当年在对岸,刚过江,在白马山,老杨还捡到一头被炸死的黑瞎子,他给我送过来,那是我第一次吃的熊肉。”
杨书记补充说“对,那时候是冬天,咱们刚过江,黑瞎子蹲仓,结果被炮弹闷死在仓子里,战士们都说,这是洋鬼子给咱们加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