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有个世家子弟叫崔猛,表字\"勿猛\"。这表字还是他老师给起的,因为他从小性格刚烈: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只要有同学稍微招惹他,抬手就打,老师怎么管教都改不了。到了十六七岁,更是武艺高强,能拿着长竹竿直接跳到房顶上。他最爱替人打抱不平,乡亲们都服他,家里每天都挤满了来告状喊冤的人。崔猛专爱压制强横、保护弱小,从不顾忌对方背景,谁要是敢反抗,他抄起石头木棍就打,能把人四肢打断。每当他发大火,没人敢上前劝,只有母亲一来他就消气。母亲要是狠狠训斥他,他就乖乖低头听着,可一出门就又忘到脑后了。
邻居家有个泼妇,天天虐待婆婆。有一次婆婆快饿死了,儿子偷偷给她点吃的,泼妇知道后破口大骂,骂声传了好几户。崔猛大怒,翻墙进去,把泼妇的鼻子、耳朵、嘴唇、舌头全割了,当场打死。母亲听说后吓坏了,赶紧喊来泼妇的儿子好言安抚,还赔了个丫鬟,这事才算平息。母亲气得哭着不吃饭,崔猛害怕了,跪下请母亲打他,说自己知道错了。母亲哭着不理他,他妻子周氏也跟着一起跪,母亲才拿起杖子打他,又用针刺他手臂,刺出个十字纹,涂上红颜料让印记不掉。崔猛全都受着,母亲这才吃饭。
母亲喜欢施舍饭食给僧道,常有僧人道士来家里吃饱饭。有一天门口来了个道士,崔猛路过时,道士盯着他说:\"公子身上有股凶横之气,恐怕难有善终。积善之家不该有这种气息。\"崔猛刚受完母亲教训,听了连忙恭敬地说:\"我也知道自己这毛病,只是一见不平事就忍不住。努力改的话,能免祸吗?\"道士笑道:\"先别问能不能免祸,先问自己能不能改。必须狠狠压制自己;如果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改得了,我告诉你消灾的办法。\"崔猛向来不信法术禳灾那套,笑而不语。道士说:\"我知道你不信,但我这话不是巫觋骗术,做起来也是积德的事;就算没效果,也没坏处。\"崔猛这才请教,道士说:\"刚才门外有个年轻人,你要好好结交他,将来就算犯了死罪,他也能救你。\"说完带崔猛出去,指给他看那个人。
原来那赵家的儿子叫僧哥,赵家人是南昌人,因为遭遇灾年饥荒,逃难到建昌暂住。崔猛从此跟僧哥深交,把他请到家里做老师,好吃好喝地供着。僧哥当时十二岁,还登门拜了崔母,跟崔猛结为异姓兄弟。过了一年春耕时节,赵家收拾行李回老家了,两家从此断了联系。自从上次崔猛打死邻居悍妇后,崔母对他的管教更严了,再有乡亲来家里告状喊冤,她都直接轰出去。
有一天,崔母的弟弟去世,崔猛跟着母亲去吊丧。路上遇到一群人,捆着个男子又打又骂,逼他快走,围观的人把路堵得水泄不通,崔家的马车根本过不去。崔猛一打听,认识他的人争着过来诉苦:原来当地有个豪门公子叫某甲,在乡里横行霸道。他看上了李申的妻子,一直没找到机会下手,就指使手下诱骗李申赌博,借给他钱却定了高利息,还逼他在契约上签字用妻子抵债。李申输光了钱,某甲又接着借,一夜就欠了几千文,半年下来连本带利滚到三十多千。李申还不起,某甲就带人硬抢走了他老婆。李申跑到某甲家门口哭求,某甲大怒,把他绑在树上,又是鞭打又是刺扎,逼他写下“永不反悔”的字据。
崔猛听完气得火冒三丈,挥鞭打马就要冲过去动手,母亲掀开车帘大喊:“啧!又想闹事吗!”崔猛这才停下。吊唁回来后,他不说话也不吃饭,直勾勾地坐着生闷气。妻子问他怎么了,他一声不吭。夜里穿着衣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折腾到天亮,第二天夜里还是这样。忽然他开门出去,没一会儿又回来躺下。这样反复了三四次,妻子吓得不敢问,只能屏息听着。后来他出去很久才回来,关门倒头就睡了。
当天夜里,有人把某甲杀在床上,肚子被剖开肠子都流出来了,李申的妻子也光着身子死在床下。官府怀疑是李申干的,抓起来严刑拷打,打得脚踝骨头都露出来了,李申始终没认罪。过了一年多,实在熬不住酷刑,只好含冤认罪,被判了死刑。这时崔母去世,刚办完丧事,崔猛对妻子说:“杀某甲的其实是我,之前因为有老母在,不敢泄露。现在母亲的后事已了,怎能让别人为我的罪送命?我要去官府自首赴死!”妻子慌忙拉住他,他扯断衣襟挣脱,径直去公堂自首了。
官府大吃一惊,给崔猛戴上枷锁关进监狱,释放了李申。可李申说什么也不答应,坚持说人就是自己杀的。官府一时没法决断,就把两人都关了起来。亲戚们都责备李申犯傻,李申说:“崔公子做的事,正是我想做却没能力做的。他替我出头,我怎能眼睁睁看他死?今天就算说公子没自首,我也认了!”始终不改口供,跟崔猛争着顶罪。时间长了,衙门里都知道了真相,强行释放了李申,判崔猛抵罪,眼看就要处决了。
这时正好赶上恤刑官赵部郎(刑部郎官)来巡查囚犯,看到崔猛的名字,支开旁人单独叫他进来。崔猛一抬头,发现堂上坐着的正是当年的赵僧哥!他又悲又喜,把实情全说了。赵僧哥犹豫了很久,还是让他先回牢房,但叮嘱狱卒好好照顾。不久,崔猛因自首减刑,被判充军云南,李申主动跟着去做仆人伺候他;不到一年,遇上大赦回乡——这都是赵僧哥暗中帮忙的结果。
回乡后,李申始终跟着崔猛不走,帮他料理家业。崔猛给他钱,他坚决不要,平时就关心崔猛的武艺(比如爬竿、打斗这些本事)。崔猛很感激,给他娶了媳妇、分了田地。从此崔猛努力改正过去的暴脾气,每次抚摸手臂上的刺青十字,都会流泪后悔。乡亲们有事想找他帮忙,李申总是谎称崔猛的意思去调解,不让崔猛知道(怕他忍不住又动手)。
当地有个王监生,家里有钱有势,养了一群无赖恶霸,出入他家的都是些不仁之徒。城里的富户大多被他们打劫过;谁要是得罪了他,就会被派强盗在半路杀掉。他儿子也一样荒淫暴虐。王监生有个守寡的婶子,父子俩竟都霸占她(乱伦)。王监生的妻子仇氏多次劝阻,竟被他上吊杀死。仇氏的兄弟告到官府,王监生贿赂官员,反说兄弟俩诬告。兄弟俩冤屈无处申,就来找崔猛告状。李申却把他们赶走了。
过了几天,有客人来访,崔家正好没仆人,崔猛让李申去泡茶。李申默默出去,跟别人说:“我和崔猛是朋友,跟着他流放万里,可以说够仗义了;如今他连基本的生活费都不给,把我当仆人使唤,这我忍不了!”说完生气地走了。有人把这事告诉崔猛,崔猛惊讶他突然变了态度,但也没太在意。
没想到李申转头就告到官府,说崔猛三年没给佣人钱。崔猛觉得奇怪,亲自去公堂对质,李申却怒气冲冲地和他争辩。官府觉得李申无理,责打一顿赶走了。又过了几天,李申夜里突然潜入王家,把王监生父子都杀了,还在墙上贴纸条,写上自己的名字;等官府追捕时,他早已逃得无影无踪。
王家怀疑是崔猛主使李申杀人,官府却不相信(因为知道崔猛已改性子)。崔猛这才醒悟,之前李申故意告他拖欠工钱,原来是怕杀人连累自己(提前撇清关系)。官府发文到附近州县,紧急追捕李申。这时正好赶上闯王李自成造反,这事就搁置了。等到明朝灭亡、改朝换代后,李申带着家人回来,和崔猛又像从前一样要好。
当时各地土匪聚集,王监生有个侄子叫王得仁,召集叔叔生前养的那帮无赖,占山为王,烧杀抢掠村庄。一天夜里,土匪倾巢出动,以报仇为名攻打崔家。崔猛正好外出;李申撞开门才发现情况,翻墙躲进暗处。土匪没搜到崔猛和李申,就抓走了崔妻,抢走财物离开。李申回来后,家里只剩一个仆人,他愤怒至极,把绳子砍成几十段,短的交给仆人,长的自己揣在怀里。叮嘱仆人绕道土匪老巢,爬到半山腰,点火烧绳子,把燃烧的绳子挂在荆棘丛里,然后立刻回来别回头。仆人照做去了。
李申见土匪都腰系红带、帽缠红绢,就打扮成一样的装束。有匹刚生了小马的老母马被土匪扔在门外,李申就把小马绑在马背上,自己骑上母马,嘴里叼着枚(防止出声)悄悄出发,直奔土匪老巢。土匪占据一个大村庄,李申把马拴在村外,翻墙潜入。见土匪们乱哄哄的,兵器都没放下。李申悄悄向贼寇打听,得知崔妻被关在王得仁那里。不久听见传令让大家休息,土匪们轰然答应。忽然一人报告东山起火,众贼抬头看:起初只有一两处火光,很快像满天星星一样多。李申气喘吁吁地大喊“东山有情况”!王得仁大惊,赶紧收拾人马出发。李申趁机从右侧溜出来,反身回到帐内。见两个贼兵守着帐篷,骗他们说:“王将军忘了带佩刀。”两人争着去找,李申从背后砍倒一个;另一个回头时,又被他斩杀。最终背着崔妻翻墙而出,解开马缰绳说:“娘子不认识路,松开缰绳让马自己跑就行。”母马惦记小马,一路狂奔,李申跟着跑。出了一个隘口,李申把剩下的绳子点燃,挂满沿途荆棘,这才返回。
第二天,崔猛回来,觉得被土匪劫妻是奇耻大辱,气得坐立不安,想单枪匹马去平贼。李申劝阻他,召集村民商量对策,众人却胆小害怕,没人敢响应。李申反复劝说,才征得二十多个敢去的人,可又愁没有兵器。
正好在王得仁的族人家里抓到两个奸细,崔猛想杀掉他们,李申却说不行;他让二十个村民各拿一根木棍,列队站在奸细面前,然后割下他们的耳朵放回去。众人抱怨说:“咱们这点人手,本怕贼寇知道,现在反而故意示警。要是他们倾巢而来,全村都保不住了!”李申说:“我就是要引他们来。”(接着他)以“窝藏强盗”的罪名杀了几个通贼的内奸。又派人四处去借弓箭、火枪,还到县城借了两门大炮。
天黑后,李申率领壮士到隘口,把大炮架在路口,让两个人藏好火折子埋伏着,叮嘱看到贼兵就开炮。又到山谷东口,砍倒树木堆在悬崖上。随后和崔猛各带十多人,分守两岸埋伏。一更将尽时,远远听见马蹄声,贼兵果然大批涌来,队伍络绎不绝。等他们全部进入山谷,就推倒悬崖上的树木,切断退路。紧接着大炮轰鸣,喊杀声震动山谷。贼兵慌忙后退,自相践踏;退到东口时,被堵得水泄不通。两岸火枪弓箭齐发,密如风雨,沟里堆满了断肢断头的贼兵。剩下二十多个贼兵跪地求饶,李申派人捆了押回村。
众人乘胜直捣贼巢,守巢的贼寇听说后四散奔逃,他们搜缴了辎重才返回。崔猛大喜,问起之前设火的计谋。李申说:“在东山放火,是怕贼兵往西追击;用短绳子,是让火尽快烧完,免得他们发现其实没人埋伏;后来在谷口设伏,那里狭窄,一人就能守住,贼兵就算追来,看见火光也会害怕:这些都是不得已的冒险下策。”提审俘虏,果然贼兵追进谷口,看见火光就惊慌撤退了。那二十多个贼兵,全被割了鼻子、砍了脚后放走。
经此一战,崔猛、李申威名大震,远近躲避战乱的人蜂拥而来投靠,很快组成了三百多人的民团。各地强寇再不敢来犯,一方百姓得以安宁。
异史氏(蒲松龄)评论说:“烈马容易拉坏车,说的就是崔猛这样的人吧!他意气慷慨,世间少有。但想让天下没有不平事,岂不是理想太过天真?李申一个平民百姓,却能成就美事:他像猿猴一样翻墙入宅,在深闺中斩杀禽兽般的恶人;断路夹攻,在隘谷里荡平妖魔。如果能让他拥有军队为国效力,何愁不能建功立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