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问都请了那些人?
吴桂花说:“你奶的娘家亲戚,村长家,还有和她处得好的几个老姐妹们。”
锦绣闻言感到头大,她是真不喜欢和那些人打交道。
大多都是喜欢说闲话的碎嘴子。
本打算,回来问个好送完寿礼,吃完饭就走的。
太早过去,也是聚在一起八卦聊天。
吴桂花一眼看穿女儿在想什么。
“宴席没那么快开始,最快也要到中午,你和姑爷留在家歇息吧,差不多开席你和姑爷再过来。”
这话正合锦绣心意。
“这不太好吧。”看了一眼黎大有的脸色。
“你们自己决定。”
黎大有倒觉得没什么。
刘婆子这个奶当得偏心,锦绣天河和她不亲近也是没办法的事。
今日女儿肯带姑爷回来,走个过场,很不错了。
他不会勉强。
吴桂花黎大有去了老黎家。
小两口没有在家待着,而是从村尾散步到田野。
十二月底。
秋收完毕,大部分田都翻土,种上了黄豆大白菜等作物。
只有少部分田里剩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稻茬根部还冒出了些许嫩芽。
也就是在南部。
要在北部,早已大雪覆盖,寸草不生。
锦绣和谢锦南手牵手,不紧不慢走着。
“锦儿,看那片小山坡,用来种果树怎么样?”谢锦南下巴抬了抬。
锦绣满脸兴趣:“过去看看。”
她这次回来,也不仅仅是为了参加寿宴,还想劝说爹娘买地来种果树。
光靠养兔子,挣不了多少钱。
思来想去,种果树是最好的选择。
等果树成长起来,不用怎么操心,最重要的是,这儿的水果实在太太太太值钱了。
收获一季,够普通人家吃一辈子,一点都不夸张。
两人走到小山坡。
小山坡面积不大,估计四五十亩,这里环境极好,山坡向阳,背靠青山,面朝活水,种果树最适合不过了。
夫妻俩转了一圈,决定寿宴结束,就劝吴桂花将这个小山坡买下来。
锦绣和谢锦南走回去,直接来到老黎家。
院子已经坐满了亲戚。
所有人都围坐在桌子上嗑瓜子,聊天。
“哟,这不是锦绣吗?咋现在才来?”
“身边这个是你相公吧,不错,不错,长得一表人才,听说还是个读书人。”
也不知是不是被特意叮嘱过,没有人提起那老黄历了。
也是,黎家姐妹俩那时闹得这么大,如今两人各自嫁了夫婿,再提就不好看了,今日刘婆子做寿,总要给老人家面子。
尽管如此,看向锦绣时,眼神难免有些异样。
锦绣还不是来得最迟的。
只见一架马车停在院子外。
就在众人疑惑是谁家的马车。
黎珍珠在婢女的搀扶下慢条斯理地下了车。
钟西柳和吴桂花几个妇人在灶房忙活,听到动静跑出来,看到女儿女婿欢喜得如同孔雀开屏。
“珍珠,怎么现在才回?你奶都等久了,适才还念着你呢。”
一众看着黎珍珠身披披风,着绫罗绸缎,发髻挽起,头戴玉簪珠翠,还有婢女伺候,十足夫人的派头。
“珍珠,听说你相公家在镇上开粮铺,这段时间因为罗州天灾,粮价连着上涨,开粮铺的都赚翻了。”说话的是刘婆子娘家一个亲戚。
孙成安谦虚一笑:“生意是要比以往多赚一些,时机好罢了。”
”哎呀,咱们家族,还是珍珠最有福气嫁得最好,瞧这身派头,看起来真像大户人家的那些贵夫人。”
“珍珠本来就是夫人!哪是我们这些泥腿子能比的!珍珠嫁得好,天荣也争气,和他爹学木工,将来继承他爹的手艺和铺子,柳姐,以后你可享福了。”
钟西柳下巴微抬,骄傲地听着亲戚的奉承。
黎珍珠视线直勾勾落在锦绣身上。
她今日来,不是为了听这些泥腿子拍马屁的。
“堂姐,还以为奶大寿你不打算回了呢?”
“嗯,珍珠怎么会这么认为?”锦绣轻笑。
黎珍珠心想,还用说吗?
那回在点心铺,锦绣一看到她和成安哥在一起,脾气立马就炸了,话说得如此难听。
自己成亲也没回来参加。
分明还放不下成安哥,不敢面对,还要嘴硬。
黎珍珠暗自勾唇,一副娇柔的语气:“我和相公成亲,锦绣堂姐都没回来,一直以来,我把锦绣堂姐当成亲姐姐,却得不到您的祝福...真叫妹妹伤心。”
感觉到在场看好戏的目光。
锦绣觉得黎珍珠怕不是脑子有病。
人家都识时务地躲避这个话题了,她还要有意无意提起。
黎珍珠承认,自己就是故意挑拨。
上次在大庭广众被锦绣羞辱,这口气她咽不下,非要讨回来不可。
不是说谢家开了作坊吗?
穿得这么寒酸,还想和她比。
今日这么多亲戚朋友在场,再骂一个试试。
越骂得欢,证明锦绣越后悔。
“现在祝福也未迟。”锦绣还是笑,“祝你们一辈子锁死..嗯,我的意思是,祝珍珠和堂妹夫天长地久。”
懒得继续和她纠缠,笑意嫣然地握谢锦南手腕,“相公,我们去给奶道贺。”
“好。”
恩恩爱爱,说说笑笑往屋里走。
黎珍珠磨牙。
哼!
装什么!
待会送礼才是重头戏。
“珍珠,我们也走吧。”孙成安柔声提醒。
刘婆子坐在堂屋主桌,和亲戚朋友聊天,接受小辈们的祝福。
吴桂花出来将锦绣拉到一边。
“还没问你,给你奶准备了什么贺礼?别是为了和珍珠较劲....”
“娘放心,我有分寸。”
锦绣凑娘耳边低声说着什么。
吴桂花点头。
“也好,送这个挑不出错处,也不会太寒酸。”
就在这时。
堂屋里爆发出一阵惊呼。
“这料子真好看,好漂亮的衣裳!”
“乖乖,还有人参,两样加起来,起码要几十两吧!”
黎珍珠吩咐婢女将礼品放到桌上。
“奶,这是云纹缎面袄,我听人说,六十岁用‘福’字纹,七十岁用‘寿’字纹,你看,上面是‘福’字纹。”
“还有这一支十年人参,给你补身子的,祝福你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刘婆子那叫一个红光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