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其实并没有特别喜欢吃河豚鱼,主要是他觉得这河豚尚且没有鲜到冒险也要去吃了。
不过他也十分理解那些喜欢吃河豚的人,身为一名厨师,既然有人爱吃,他自然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就放弃了学习,所以自然是掌握了河豚的处理技巧的,这一世远月学园就有相关的资质考核,沈墨身为首席,之前抽空去处理了一条鱼,没花多久就拿到了资格证。
不过,河豚鱼的毒素实际上是一种外源性毒素,并不是河豚自身分泌的,它们会主动食用富含毒素的藻类,让毒素在自己的体内富集,最终成为了一种致命的美味。
所以,实际上只要控制好水质,控制好河豚的食物来源,是可以培育出无毒的河豚鱼的,而且这并非是仅仅处于理论阶段,华国已经有很成熟的无毒河豚鱼养殖技术了。
不过说了这么多,并不会影响到沈墨的烹饪流程,因为在深入探究对河豚鱼的古法烹饪过程中,他发现这个排毒的步骤,实际上也已经是烹饪步骤的一部分了,除了切除有毒部位,排毒过程同时还起到了去腥入底味的效果。
而且另一方面来说嘛,刀鱼、鲥鱼和河豚毕竟被并称为长江三鲜,现在野生食材已经十分珍贵了,有机会沈墨还是希望用最顶尖的食材进行烹饪,反正现在科技发达,完全可以餐前进行毒性检测,排除了吃河豚的风险。
先拿出冷藏的精囊,平铺于瓷盘中,盘里倒入黄酒,用猪网油覆盖,上锅旺火蒸15分钟,同时旁边热锅,炒一个嫩糖色,加热水放在一旁备用。
沈墨这里其实还是用了自己最熟悉的鲁菜烹饪技巧,这里如果觉得对糖色的颜色控制没那么有把握的话,其实可以选择用苋菜红汁,都是起到一个上色的作用。
预热好砂锅,加入已经吊好的高汤,用糖色将汤调成琥珀色,将蒸好的精囊倒进砂锅中,微火慢慢笃了起来。
笃,也就是汤刚刚冒起气泡,但是距离沸腾还有一定距离的状态,因为精囊极嫩,翻滚的高汤很有可能破坏口感,只能这样慢慢入味。
这也是要提前将精囊蒸熟的原因,蒸熟之后定型,能更加坚韧一点不至于在汤中破损。
看着沈墨小心翼翼的动作,再看看屏幕上对这白色食材的介绍,很多人竟然第一次出现了犹豫,不知道自己今天究竟要不要进行抽签,万一选中了吃不吃啊。
河豚这种东西,因为其毒性,本来除了华国,日子国和棒国之外就没有太多的国家食用了,再加上还是这种部位,很多人一时之间接受不了倒是也可以理解。
再起一口锅,沈墨要开始处理河豚鱼身了,刚拿过来之后就一直泡在水中,此时鱼肝、鱼肉和鱼皮已经化冻,就暂时保存在水中。
再热一口锅,下鸡油加热,取出鱼肝沥干水分,中火煎至表面金黄微焦,淋太雕酒激发香气。
取一些南瓜打成泥,加水调整一下浓稠度,锅里依旧炒糖色,随后直接加入南瓜泥调成胭脂红嫩糖色。
砂锅预热,倒入高汤,加糖色、姜汁,下切片鱼肉、鱼肝,同样小火笃起来。
虽说用的是砂锅,沈墨却并没有像刚才的西施乳一样盖上锅盖,这道菜是可以直接把汤汁收到浓稠状态的。
所以随着炖煮,锅里高汤的随着蒸发慢慢扩散开来,从前排的围观观众开始,越来越多的人闻到了这一股淡雅的香气,并不浓烈,却勾人心魄。
“算了,毕竟是这位沈墨主厨的菜,食材是稍微奇怪了一些,但应该也会很好吃吧?”伴随着咽口水的声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道菜充满期待起来。
十多分钟后在锅中加入春笋尖,收汁前10分钟再加入鱼皮,一直到大约四十分钟后,汤汁只剩下了三分之一左右,沈墨沿锅边淋入太雕酒,大火收汁至酱汁浓稠可挂勺。
将两个锅子都关了火,另取锅里热水焯熟一些苦屈菜,在大盘子中摆出一大一小两个鸟巢一般的造型。
小号的苦屈菜中央加一勺西施乳,因为这个玩意量太小了,一人份只能分到一勺的量了,而大号的苦屈菜巢中央则是连浓稠汤汁带河豚鱼肉、肝、鱼皮和笋尖一起倒入。
将煮西施乳的高汤倒在锅里,勾一个琉璃芡,少加白胡椒粉,再淋一些鸡油提亮,浇在西施乳上。
整个过程中是不用加盐调味的,当然这并不是指望着吊高汤时的那点咸味就够用了,而是这道菜本来就要清淡口,用来蘸料吃。
在沈墨在做出餐的最后准备阶段时,今天的食客们已经被抽选了出来,大家还是被沈墨这道菜给征服了,依旧是热情十足。
观众们此时有些议论纷纷,但并不是因为沈墨正在用试纸给菜品试毒的操作,而是因为被选中的食客里,有一位还挺出名的人。
艾丽卡·杜兰德,法兰西与意国的混血,wGo的一位自由撰稿人,同时也是经营着自己的美食评论博客。
她原本是法律系毕业的,所以在对食材进行评论时,以极高的标准和严谨的评论措辞着称,不过同时,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极高,一直在锻炼自己的味觉敏感度,同时在烹饪理论和烹饪史上都有着很扎实的理论知识。
再加上依靠自己的专业能力,深入调查,曾用一篇投稿曝光了一整条黑色食材产业链,从而一举成名。
此时的她依旧穿着招牌的一身得体男士西装,高马尾梳在脑后,见到食材快要上桌,便撸起了自己的袖子,一副干练的模样,做好了准备,她有一种预感,以这位的名气,今天这道菜,回去之后恐怕能写成一篇不错的文章。
“玉脂赤瑙映春江,请慢用。”看着这位年轻的厨师面带微笑将菜品放在自己的面前,同时用中文念叨着她并不明白的菜名,艾丽卡点了点头,低头看向了盘中的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