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将将军府的飞檐染成血色时,东方婉儿已在书房枯坐三个时辰。案头摊开的舆图上,北疆与京城的路线被朱砂重重圈起,烛泪滴落在“王崇礼”三个字上,凝成暗红的痂。暗卫统领影一悄无声息地落在窗棂,檐角铜铃轻晃的瞬间,他已将密报放在案头。
“王崇礼三日前在城西悦来客栈密会北疆细作,随行带着六箱西域香料。”影一的声音像是从地底传来,“属下追踪至城外乱葬岗,发现香料夹层里藏着兽皮信笺。”
东方婉儿指尖抚过舆图上蜿蜒的边境线,那里还残留着昔日战火灼烧的焦痕。她忽然想起三年前北疆铁骑南下时,王崇礼曾在朝堂上高呼“女子掌兵不祥”,如今看来,那些义正言辞的弹劾,不过是精心编织的罗网。
“传我命令,今夜子时突袭王崇礼私宅。”她将狼毫狠狠插进笔洗,墨汁溅在“北疆”二字上,晕染成一片乌色的云,“记住,要活口。”
与此同时,金銮殿内的博弈已进入白热化。摄政王将弹劾奏折狠狠摔在蟠龙柱下,青玉地砖被砸出细小的裂纹:“诸位大人口口声声谋反,可证据何在?若仅凭臆测便随意构陷功臣,本王倒要问问,这朝堂还有何纲纪可言!”他腰间的螭纹玉佩随着动作剧烈晃动,撞在鎏金案几上发出清脆声响,惊得阶下文官纷纷后退半步。
三日后的清晨,东方婉儿踏入皇宫时,晨雾尚未散尽。她怀中的檀木匣沉甸甸的,里面装着暗卫连夜查获的密信,信纸边缘还沾着未干的血迹——那是王崇礼试图烧毁证据时,被暗卫当场擒获的铁证。
“陛下请看。”东方婉儿将兽皮信笺铺展在御案上,上面歪扭的字迹赫然写着:“先除东方,再乱京城,事成之后裂土封王”。年幼的皇帝攥着龙袍的手指微微发白,案头镇纸下的朱砂印泥被碰翻,在黄绸圣旨上洇出狰狞的血色。
“逆臣!”皇帝突然拍案而起,龙冠上的珠串哗啦作响,“将王崇礼满门抄斩!其余附逆者,一律革职查办!”随着他的怒吼,侍卫如潮水般涌入,将瘫倒在地的王崇礼拖出殿外。那些曾附和弹劾的官员们面如土色,官服下的双腿止不住地颤抖。
东方婉儿望着阶下混乱的场景,忽然想起出征北疆时,在战场上见过的尸山血海。此刻的朝堂,又何尝不是另一片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她上前半步,声音清朗如晨钟:“陛下,北疆余孽未除,京城防务空虚。臣愿领三千玄甲军,在城郊设十二道防线,同时清剿边境流寇。”
摄政王赞许地看向她,玄色衣摆扫过满地奏折:“臣附议。东方将军此计,可保京城十年太平。”
当东方婉儿走出皇宫时,正午的阳光正好刺破云层。她望着远处巍峨的城墙,那里曾无数次抵御外敌入侵,如今却要防备来自内部的暗箭。风掠过她耳畔,带着些许血腥气,提醒着这场胜利不过是暂时的。在权力的漩涡中,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