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分钟前,曼施坦因还面带笑容的看着手上的报告,上面清晰的列出清晰的番号与预估人数,一丝难得的,紧绷后的松弛感掠过他的眉梢。
“第103步兵师..第302步兵师...还有补充营和工兵营,一共一万三千人。”他低声念叨着确认着报告上的编队,最高统帅部这次的动作出乎意料的快,这次确实是雪中送炭,即便无法扭转乾坤,也可以让他暂时稳住梅什科瓦河防线那摇摇欲坠的缺口。
为了组建更强大的解围拳头争取宝贵时间,博克元帅这份条理清晰,详细可靠的情报汇总,让他感到一丝久违的安心,至少后方工作暂时无忧。
他的目光向下移动,掠过人员数字,落在至关重要的装备补充一栏,脸上原本渐渐露出的笑容就好似春水遇到寒冬,瞬间凝固。
报告上白纸黑字的写着。
坦克增援无,突击炮增援无,重炮(105mm及以上)总共12门,从10月13日开始会陆续补充。
反坦克火炮(pak40 75mm)总共送到十八门,预计从10月14日开始陆续到达,卡车以及半履带车补充总共150辆,各车状态都参差不齐,状态不好。
油料仅仅只能满足新到部队的初始机动需求,节约用可以使用三天左右。
弹药,步兵轻武器的弹药数量充足,重武器弹药极度短缺。
“最高统帅部是在跟我开玩笑吗?”曼施坦因情不自禁的出声,在安静的指挥部中显得格外刺耳,他猛地将报告拍在桌上,纸张发出沉闷的响声。
这难不成是在耍他吗?!曼施坦因头一次心中有如此的怒气。
抬起头,曼施坦因看向静立在一旁的博克元帅,眼中燃烧着难以压抑的怒火和难以置信的荒谬感:“一万三千人…元帅,您看到了吗?他们居然给我只拿着步枪的一万三千名士兵!却不肯给我一辆突击炮!没有坦克 没有突击炮!连提供的反坦克炮和重炮都像是施舍乞丐!”
“他们难道指望我用士兵的血肉之躯去撞碎瓦列里所设置的钢铁封锁线吗!?”
“埃里希。”博克的声音冷静沉着,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我猜最高统帅部现在没办法抽调出有生力量来支援顿河集团军,所以他们只能先调来这群没有重武器的士兵…”
“要知道东线现在处处告急,中央集团军群再勒热夫被速进咬的死死地,A集团军群则陷入了高加索的泥潭,像一把插入盾牌的匕首,现在自身难保。”
“所有的重装备,所有的油料都像是沙子一样从帝国的指缝中流走了,能给你在短短三天内凑出一万三千人,凯特尔和约德尔一定做了很大的努力…报告最后也说了,接下来一周陆陆续续都会有援军和重武器送过来武装顿河集团军。”
“而最高统帅部现在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稳住包围圈内的第六集团军,给他们一针强心针,坚持的更久一些,先指望着戈林的空军来援助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给顿河集团军的组建争取一些时间。”
“只是…”
博克下半句话没有说完,但曼施坦因明白他的意思。
戈林的空中生命通道不知道到底能坚持多长时间,要知道现在苏军还没有发动一次进攻呢,一旦苏军发动进攻,第六集团军的补给消耗就会迅速加快,戈林提供的那些微弱的补给可能连半天都撑不过去。
况且一旦苏军的防空网彻底大功告成,德军的飞机大概率很难突破苏军的防空网,到时候第六集团军可就真的凉透了。
曼施坦因缓缓吐出一口气:“谢谢你,老元帅。”
博克拍拍他的肩膀:“我会尽力帮助你处理好后方的事,最高统帅部那边由我来沟通,你专心指挥,我会尽量多申请一些增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我们现在的本职工作。”
“我知道了。”曼施坦因点点头,他要为最后的决战积蓄力量,按照最高统帅部目前的补给效率,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的力量肯定会很薄弱。
所以德军只有一次机会,只有一次机会用铁拳打破苏军的防线,将第六集团军给拉出来。
更何况第六集团军是一支铁军,曼施坦因相信即使暂时缺少补给,他们也能够坚持一段时间。
………
13日,下午,一声尖锐的呼啸声打破斯大林格勒城市上空的寂静,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无数声,苏军的炮兵阵地骤然苏醒。
光着膀子的苏军炮兵们卯足了力气填装一发又一发炮弹。
每个人的神色都很兴奋,这是将军特意喂给德军的晚餐。
“轰隆隆!轰隆隆!”
密集的炮火不再是之前那种小规模的精准炮击,反而是大规模的覆盖性射击,在平原上排列开来的喀秋莎部队也吐出一发明亮的‘流星’。
从马马耶夫岗到红十月炼钢厂再到南部的拖拉机厂,爆炸的火光源源不断。
疑似德军的指挥部,防御区中心,至关重要的机场周边全都被爆炸的火光给迅速吞噬,新的弹坑覆盖了旧的弹坑,
瓦列里站在前线指挥部,听着耳边传来的炮击声,透过炮兵镜观察着远方的德军战线。
如此大规模的炮击是他送给保卢斯第六集团军的晚餐,他希望保卢斯能够喜欢这个惊喜。
炮弹如同冰雹般不断砸在德军阵地上,昨天刚因为得到一丝补给,分发了一点可怜食物的德军士兵们瞬间被炸的人仰马翻。
防线被爆炸吞噬,一些来不及收拢的补给也消失在爆炸中。
“炮击!掩蔽!掩蔽!”凄厉的警报声与德军军官们的大喊声在爆炸的间隙中显的无比脆弱,躲在残骸当中的德军士兵们根本不敢探出身,生怕炮弹下一个炸的就是自己。
而这次猛烈的炮击并非是苏军总攻的信号,只是瓦列里给德军的晚餐而已,在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以及瓦列里的商榷下,苏军打算围而不击,然后持续施压,消耗德军,等待他们缺少补给时,发动全面进攻,让他们自行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