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就闭着眼睛想象自己的手臂,自己的大腿,自己的脑袋,自己的五脏六腑,知道为什么吗?
这叫做冥想。这些道法只要没人点拨,只要本身不是高人,只要你没碰到真正的高人,所有的一切皆达不到,修善缘将会越来越有力量,如黄帝内经所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之。
心愈静,人愈顺。静者不为外物与流言所扰,于喧嚣浮世,心安不乱,心境淡定。
静能聚气,人静则心稳,内心强大者处变不惊,气场凝聚,运势自旺。
静能生慧,世事如棋,浮躁失机。
万物不为我所有,但皆为我所用,越想占有的东西,说明你的内在越缺失,内在匮乏的人经常性占有,经常性有所求。
不断喂养着我,只不断喂养着匮乏,一定告诉自己,我不再占有亲情,金钱,只是流经于我,并为我所用;我不再占有有某个人,他只是来助我修行生计;我不再占有自己学会的东西,它只是流经于我。
借助我的管道来向世界传播,我会用好万物的力量,借助他们来完成我的此生使命,我会静下心来链接高能量的事物,来提升我的灵性修行,我会完全的敞开与信任,让更多美好的事物涌入生命,照亮生命,我会完全活出真实的自己,完整的自己。
绽放自己,宇宙万物皆是能量的综合体,我们汲取万物之能量,却不据为己有,这就是一种修行的高境界。
山花为我时,野草为我意。你如天上月郎中,便无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我有一颗自由的灵魂,一种无比放松的姿态,心无杂念,自由自在,整个世界就是你心灵的归宿,生命中有太多的放不下名与利,得与失,亲情,友情,爱情,所有的放不下,都是你内耗的来源。
心为之所累,灵魂被束缚,放下看淡,顺其自然,这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心态。
不执着,不强求,定自然吸收万物之精华,顺应天道自然的规律,让精神世界得到充裕富足。
人生苦短,放下执念,万物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内心的宁静才是生命追求的价值,当定力来临时,虽然自己清楚的觉知到了他的存在,但还是被他牵着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顶不住。
如果修行没有定力作为基础,那就像纸上谈兵一样,没什么实际效果。
刚开始练习时,心有时能定住,有时又不行,这是正常的,偶尔定一下不算什么,真正要达到的是能够稳稳的定住才能做到,如如不动,不被各种烦恼和念头带走,想要提升新的定力,首先得明白所谓的定力指的是什么。
实际上,我们要定住的不是心本身,而是心中产生的那些念头和情感,所以任何有助于平静念头、平复情绪的修行方法都是可行的。
有时带来利益或好处,让人感到兴奋向往,但往往会让我们陷入更多的念头和情绪波动中,最终偏离正轨。
因为这些方法容易引发情绪和念头的起伏,导致苦乐无常,患得患失,最终还是陷入无名的轮回。
真正的定力体现在能实实在在让意识处于一种清静无念的状态。当然,这里所说的无念,不是完全没有念头和情绪,而是当他们出现时,你能觉察到他们的存在,而不被起作用。
不要强迫你身边的任何人觉醒,即使你的境界已经很高,你的认知已经很高,你已经很通透,甚至即使你自己已经能够开悟主意,你都不要这么干?
无论对方是个什么人,无论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你的恋人,还是你什么非常要好的朋友,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约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出口,每个人有每个人该走的路,都一定需要他自己去经历,去认识。
内心强大了,性格就会变得温柔;精神充实了,内心才会平静。一个人温柔又柔和,内核能量力越来越强,做事越来越顺,遇到的人也越来越优秀。
不伪装不做作,这不仅需要莫大的勇气,更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敢于以本色示人的人,必定拥有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定力。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很多时候认识自己,要比认识别人更难,因为认识别人,我们只需要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便可以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而认识自己,则会因为当局者迷而出现很大的偏差。有的人之所以不快乐,其实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误认为大家认可的好东西,就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于是,他们努力去追逐,可他们得到了却感受不到预期的快乐。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适合大家的未必就适合自己。
许多人为了逃避反思,自己就会随波逐流,结果渐渐迷失了自己,想要活出真实的自己。
首先要做的不是一意孤行,而是要把别人的声音仅仅是当做参考,如果通过考量发现适合自己,那就采纳,反之如果发现不适合自己,那就坚持自己的内心,人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唯有遵循自己的内心,才能活出真实快乐的自己。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在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即使付出旁人一半的努力,也可以获得比别人更大的成绩,并且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自己也是愉悦的,而在自己所不擅长的领域,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也是难以取得成绩的,不但难以取得成绩,反而还会因为屡战屡败,逐渐变得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开始自暴自弃
在路上走了很久,付出了很多汗水,却发现依然希望渺茫的时候,就需要停下脚步来反思自己当下的道路,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很认同一句话,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
一个人如果选错了路,那么不管他付出多大的努力意义不大的,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让自己的汗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发现适合自己的道路呢?
这就需要多次的尝试,不要觉得频繁的更换赛道就一定是坏事,如果在更换的过程中恰巧发现了自己得心应手的事情,那么更换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个人的困境,很多时候不是环境造成的,而是自己的认知造成的,每个人的认知都有自己盲区,只不过有的人能够看到自己的认知盲区。
然后通过参考他人的意见来让自己走出困顿,而有的人则过分自信,总是认为自己的认知没有问题,结果让自己在困境中徘徊不前。
那么如何照见自己的认知盲区呢?
这就要通过参照别人同样的事情,看看别人是如何处理的,自己又是什么样的思路,通过这样的对比和反思就可以发现自己的认知盲区。
除了认知盲区,我们还有认知的惯性,认知惯性,会让我们遇到某种有些事情习惯性的得出某一结论,而这样的结论在某些时候是不成立的,所以遇到事情多思量,不要急于得出结论,才能跳出认知惯性的陷阱。
照见自己是一场心灵的修行,这是一场艰难的修行,却是最有价值的。唯有照见自己,才能让未来的路逐渐清晰,也才能活出清醒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