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不知道啊!”
当后胜带着民间已有巨大怨气、以及军中正有雪片般的家书往国内传来的消息来到王宫时,齐王建正在观看歌舞。
只要这次能打败赵国,寡人就可以借胜利之威在国内开展下一步了。
可这个时候你告诉我,军中乱了?
“大王,各地皆有妇人被官吏捉拿,严重者甚至遭到凌辱。”后胜一脸不解:“大王是否表达过对女子不喜的态度?为何朝廷会有这种事?”
齐王建顿时将所有乐者和舞女全部赶了出去。
“寡人没干过!眼下对赵战事才是重点,寡人怎会去管一帮妇人之意?”
“定是国中有贼子作祟,故意损害寡人名声!”
后胜面上焦急,心里轻声说了句抱歉……
……
秦王宫。
嬴政看着玄衣卫的报告,那个回国的使者在齐、魏、韩三国不断借‘秦国允许妇女上工’一事大搞民间舆论,让他很是欣慰。
又一个适合暗地里搞事的人才!
听李缘说,这个叫……颜色革命?
不错!
原来以往被忽视的女子也是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的!
“你叫我来,就是看你笑?”
被喊来的李缘看着一个人傻乐的嬴政,有些怀疑政哥是不是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
以前他可不是这样的,严肃得一批。
“你先看看这个。”
嬴政将情报递给他,并且给他说了一遍。
“重视女子这件事,何时开始的?你那后世?”
李缘点了点头。
“准确来说,在我那时代之前,奴隶、地主、皇权、男尊女卑的礼教等这些但凡压迫百姓的东西都在。”
“是自他之后,百姓、也包括你说的女子,才有了地位。”
“在他那个时期,妇女能顶半边天,那是女子地位最高、社会最平和的时候,没有之一。”
嬴政脸上的喜色收敛了一些。
李缘就是这样,但凡提到他心里的第一人物,这货的崇敬之情就表露出来了,一时让嬴政觉得自己在李缘心里好像跟那位一比什么都不算……
“寡人要把女子也加入到国家发展计划中来,甚至有些时候需要她们出力,可行吗?”
“斗争嘛,当然可以。”
李缘说:“有句话叫,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以前是你忽视了女子的作用,现在你既然看到了,重视自然也合理。”
团结大多数……
嬴政回味着这句话,感觉这句话实在是太高明了,直指斗争的本质!
“这话谁说的?”
“具体人物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是你刚才提起过的那个人他所带领的那一个团队。”
嬴政陷入了沉默,他在思考一个问题。
既然以前忽视了的女子能有这么大的威力,那是不是还有很多没有注意到的方面,其实也可以作为一份力量?
他忽然站起来,朝着外面走去。
“你去哪?”
“还有一个群体寡人也差点忘了,他们也可以利用上!”
还有一个……
一个时辰后。
嬴政和李缘微服私访,来到了城外的一个村子里。
由于靠近道路,这个村子对外来者没太多惊讶,只是小孩子多看了两眼而已。
锦陇带着护卫留在了村外,只有李缘和嬴政两人走进了村子。
村里有一个村长,是由村中此时最年长的老人担任的。
这几乎是这个时代的特色——由于人均寿命短的缘故,一个人但凡能活到五六十岁的老年,都可以在当地有一定声望;如果他能活到七十多,那简直就是人瑞,当地官员都得客气点;如果能上八十,那你在郡守面前都可以大点声说话;要是上了九十……
恭喜你,君王为了彰显仁慈而给民间赏赐东西时,你都是第一批享受的。
嬴政就曾许多次赏赐民间老者肉食,但他的赏赐都是由当地官府之人亲自送上门去的,而不是和后来某位皇帝一样,说着要给老人开宴会、实际却送走了许多老人……
而且由于华夏族一直以来都有尊老的习惯,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只要品行上没有什么太大的过失,几乎都是当地村长级别的人物。
秦国也不例外。
大部分村子的村长都是由当地的年长者担任。
如果一个村子的村长不是老人,那只能证明这个村子在许多年前发生过极其惨烈的战争,以至于那个年龄段的人都没了。
这个村子的村长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
但在李缘眼里,他的苍老程度和后世七八十岁的老人相比也毫不逊色,这是营养不良和劳累所造成的。
嬴政找到了村长,说他们是城中大家族的子弟,想要找一个商机证明自己,询问老者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帮助他们的。
村长看了看他们。
两人化了妆,村长没认出他们的身份,但看出了这两个年轻人身上的贵气、为首者最为尊贵。
“老朽活到这个岁数了,还有什么需要的?”
“您孩子呢?”
“女儿出嫁,两个儿子一个以前战死了,一个病死了,那时候朝廷还没开医馆,看不起病。”
嬴政一时沉默。
李缘出现之前,秦国人的生活是比六国好,但也依旧苦累。
“村中六十以上者,还有几人?”
“算上老夫,四人。”
“你们都没什么需要的吗?”
村长想了想,又摇了摇头:“除了三娃子外,我们另外三个都没孩子了,孙辈有自己的日子,现在朝廷不断减免税赋,我们互相帮着能过下去,没什么期望的。”
嬴政皱了皱眉。
他想起李缘曾给他说过的一些历史中的情况。
年长者确实可以免税赋,还能时不时得些君王给的好处;但那是建立在你能活到那个时候的。
比如汉武帝时期,国家对百姓压榨过甚。
那时候的百姓,只有幸运活到老年才能迎来轻松些的日子——只是相对轻松些,因为你自己是轻松了,可你也老了,干不动了,养活自己也算劳累,关键是你的家人此时未必还在,很可能活到老年的只有你自己。
比如眼前这个村里。
四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只有一个还有家人,其他三位都是独居。
也别问为什么其后代没有赡养。
后代确实有赡养的义务,但只是道德上的义务,由于商君改革的缘故,秦国律法中,到达一定年岁的人必须要独立出去立户——哪怕这有政治上的考量是为了防止宗族势力作大,但它依旧有一些冷血的方面。
这三位老人还活着,就说明他们至少过得还不错,其后代也还有良心。
可这依旧让嬴政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