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将:即斩杀敌方将领。在古代战争中,将领是军队的核心和灵魂,他们的指挥能力和战斗经验对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斩杀敌方将领不仅能极大地削弱敌人的战斗力,还能打击敌方的士气,为己方取得胜利创造有利条件。这需要士兵具备深入敌阵执行“斩首行动”的勇气和实力
夺旗:指在战斗中夺取敌方的军旗。军旗是军队的灵魂标志,代表指挥权与士气。夺旗等同于宣告敌军“精神死亡”,因为它可以使敌军失去指挥信号,陷入混乱,同时极大提振己方士气。夺旗者需突破敌方的中军,这是敌方最重要的防御目标,这既需要个人的速度和敏捷,又需要团队的配合
而这几个军功对于韩信来说,基本上都是遥不可及的。因为其中任何一项都与武力值紧密相连,无法分割。也正因如此,它们被称为“为将者的四大军功”,而非“为帅者的军功”。
韩信这种略显冒险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自然就是身负重伤。然而,他能够坚持到现在,已经实属不易。在此之前,韩信绝对不能倒下,甚至连倒下的念头都不敢有。因为在这个关键时刻,韩信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更是整个军队的军心。所以,他一直咬牙硬撑着,直到大军都去追击敌人时,他才终于支撑不住,颓然倒下。
幸运的是,韩信身上的伤势虽然严重,但并未致命。主要的问题还是失血过多,对身体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不过,韩信的大军中配备了大量随军的军医和充足的药品。有了这些医疗资源的支持,只要韩信能够安心静养,相信用不了多久,他的身体就能迅速恢复。此外,韩信出征前,高要还特意为他准备了许多上等的良药。就是为了避免突发事件的出现,现在也算是刚好用上了,
就在这时,赵硕这边毫不犹豫地撤退到了他们原来驻扎的脏郫县。南境军的军纪之严明,那可是出了名的。按照韩信的命令,他们仅仅追击了五里路,便不再继续前进。
与此同时,另一边前去进攻魏军右翼大军的杨茂,情况却并不乐观。他虽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击溃魏军的左翼大军,但这其中其实包含了诸多因素。首先,这场胜利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此外,魏军完全没有预料到南境军会在自身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不仅不采取保守策略,反而选择主动进攻,而且还是在毫无偷袭条件的情况下突然发动袭击。
右翼大军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们早就收到了相关消息,早已严阵以待。这些可都是魏豹的精锐部队,实力自然不容小觑。杨茂所率领的骑兵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还来不及喘息,便紧接着马不停蹄地奔赴另一场战斗。
体力和精神上的消耗已经无需多言,而这一次更是没有了上一次那种特殊地形的助力,杨茂想要取得好成绩自然是难上加难。尽管骑兵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魏军也绝非等闲之辈,强行进攻所带来的损失同样不可小觑。
在这种情况下,杨茂只能依靠骑兵的机动性,不断地对右翼大军进行骚扰。说白了,就是杨茂这边的骑兵死缠烂打,让右翼大军无法脱身,被迫困守原地。这其实也是韩信之前下达的命令——歼灭右翼大军,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黑甲骑虽然精锐,但他们终究也是人,而非无坚不摧的战争机器。
因此,对于右翼大军的处置,本身就是以能够拖住对方的行动为主要目标。所以,杨茂在发起了两次试探性的进攻之后,便一直徘徊在右翼大军附近,时隐时现,让右翼大军始终无法安心地向韩信的大营发起进攻,从而为正面主战场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经过漫长的等待,赵硕终于完成了撤退行动。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第一时间便开始计算这场惨烈战斗所带来的损失。然而,当结果摆在面前时,赵硕的心情却如同被千斤重担压着一般,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光是统计伤亡人数,就耗费了整整三天的时间!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原本浩浩荡荡的十万大军,如今只剩下六万余人,这意味着有将近四万人在这场激战中失去了生命。
左翼大军的情况最为糟糕,他们遭受了敌人的猛烈攻击,最终被击溃。这场溃败导致了近八千名士兵的伤亡,这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相比之下,右翼大军的损失相对较小,大约只有千余人。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数字,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让人痛心。
而杨茂所率领的骑兵,原本被寄予厚望,却也未能在这场战斗中取得明显优势。他们同样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虽然具体的伤亡数字没有明确提及,但可以想象,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最令人痛心的还是正面战场上的损失。这里是战斗最为激烈的地方,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地方。这一战几乎是损失了接近一万五千人,
当然这些死亡的士兵并非全部都是在激烈的拼杀中丧生的。在撤军的过程中,由于敌人的追击,许多士兵不幸被追上并惨遭杀害。毕竟,在撤退时,军队的行动会受到诸多限制,难以像进攻时那样灵活应对。而对于敌人来说,追击撤退的一方无疑是获取军功的绝佳机会。
这还没有结束,紧跟着传来的便是派遣出去偷袭韩信粮草的部队也受到了伏击,最终只剩下一半的人数成功的逃回来,一个接一个的打击直接让赵硕一蹶不振,甚至直接上书跟魏豹请罪,
在了解到所有情况之后,赵硕如醍醐灌顶般恍然大悟,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从一开始就掉进了韩信精心布置的陷阱里。这个认知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他的心头,让他瞬间明白过来,这才是导致他彻底一蹶不振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