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此时此刻的南境军并非毫无弱点可言。随着第一线战场彻底陷入混乱,后续想要继续派遣士兵增援一线战场变得异常困难,更别提不分敌我的大规模弓箭射击了。这一情况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样的,于是战场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韩信的大营周围,并以半径的形式向两边扩散开来。如此一来,投入战场的人员越来越多,战斗的平面也越来越大。
这种局面对于兵力本就处于劣势的南境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此时的韩信,正端坐在战马上,特意选择了一个高处,以便能俯瞰整个战场。他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提升士气,鼓舞三军奋勇作战;二是可以随时观察整片战场的动态变化。
实际上,此时的韩信内心也有些许紧张。他的心态与赵硕颇为相似,赵硕并不想将自己的这点家底全部耗尽,否则回去后便无法向魏豹交代。
而韩信的心态也颇为相似,他同样不可能让第一军团在此地遭受重创。这不仅关乎到后续是否能够顺利攻克东胶郡,更关系到第一军团的完整性。毕竟,这次出征的机会实属难得,是经过一番艰难争取才得来的。而且,这第一军团本就是韩信的嫡系部队,若在此地损失惨重,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是多方面的。
尽管韩信内心十分担忧,但他在表面上却展现出了十足的气势,毫无退缩之意。他深知,此时此刻绝对不能流露出丝毫的示弱迹象。因为在这种关键时刻,他表现得越坚定,赵硕就会越快退缩。果然,正如韩信所预料的那样,仅仅过了一刻钟的时间,正在战场上观察局势的韩信便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异常之处。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魏军的进攻节奏突然发生了中断,而且这种中断异常明显。要知道,此时双方正处于激烈的厮杀阶段,几乎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这样的紧要关头,任何一方的进攻节奏被打乱,都可能导致战局的逆转。
果然,由于魏军增兵出现了延误,他们的战线立刻开始回推。这种情况如果只是在个别位置出现,还可以理解为偶然因素,但现在几乎整个战线都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就绝非偶然了。这只能说明,此时魏军的指挥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而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的韩信,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他心中暗喜,知道机会来了。只见他毫不犹豫地抽出腰间的长剑,高举过头,口中发出一声怒吼:“全军,进攻!”
这声怒吼如同惊雷一般,在战场上炸响。南境军的将士们听到这声命令,顿时士气大振。他们原本就憋着一股劲,此刻更是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奋勇向前。
韩信身先士卒,带领着身边的两百多亲兵,如同一支离弦之箭,直直地冲入了魏军的阵营之中。他们的速度极快,没有丝毫的迟疑和犹豫,仿佛完全不顾自身安危。
与此同时,原本作为后备的兵源也不再等待,他们像是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一窝蜂地冲向了魏军。这些士兵们眼中燃烧着怒火,手中的武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他们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此时此刻,韩信心中的思路异常清晰,他深知魏军目前的状况已经出现了问题。在这样的局面下,绝对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必须果断采取行动,给对方制造更大的混乱,才能顺利达成自己的目标。
否则,如果让对方回过神来,决定与己方决一死战,那么局势将会对己方极为不利。就在韩信下定决心的同时,他这边的情况也几乎是同步被传递到了赵硕的耳中。
赵硕原本就心中纠结万分,面对众多将领纷纷派遣兵丁前来询问情况,他的心情愈发焦急。然而,就在他焦头烂额之际,突然听到了韩信不仅亲自抵达一线指挥作战,更是直接下令全军进攻,甚至还亲自冲杀到了最前线。
这一消息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赵硕的内心愈发沉重。他意识到形势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当机立断做出决策。
“传令全军,后军变前军,立刻撤退!”赵硕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
“上将军……”
“上将军……”
将领们显然对这个命令感到惊愕和不解,但赵硕没有给他们丝毫解释的时间。
“这是军令,立刻传达!不得有误!”赵硕的声音严厉而决绝,他知道在这种关键时刻,任何迟疑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喏!”听到了赵硕严厉的命令之后,这些士卒也是立刻开始下令,同时开始利用特殊的鼓声传递军令,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战鼓的声音如雷贯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整个战场都震动起来。这隆隆的战鼓声,对于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魏军来说,既像是一种鼓舞,又像是一种警示。
听到这战鼓声,魏军士兵们的心中不禁涌起一丝迟疑。他们不知道这鼓声意味着什么,是继续进攻的信号,还是撤退的命令?在这一瞬间,他们的行动变得有些犹豫,原本凶猛的攻势也稍稍放缓了下来。
短暂的迟疑之后,魏军士兵们还是开始了大范围的撤退。他们转身向后,脚步匆匆,仿佛身后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追赶着他们。但是,这样的撤退并非没有代价。
由于两军最前方的位置已经拼杀到了一起,彼此之间纠缠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要在这种情况下顺利撤退谈何容易?魏军士兵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
与刚刚的拼杀不同,那时的战场上,士卒们源源不断地冲上前线,虽然危险,但总还有一线生机。而现在,他们被自己的同伴抛弃在了前线,面对的是南境军的猛烈攻击,几乎就是必死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