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将夫子庙的飞檐染成琥珀色,张震望着老鬼倚在金纸轩斑驳的朱漆门框上,枣木拐杖轻轻叩击青石板,发出规律的声响。
能招揽这样一位身手莫测的高手,无疑是如虎添翼,对方的暗器功夫与实战经验,正是自己急需补足的短板。
他抬手松了松领带,露出一个真诚的笑容:\"老先生若是不嫌弃,往后就与我们同路。\"
老鬼挑眉扫了眼张震身后的众人,浑浊的眼珠里闪过一丝玩味,枯枝般的手指摩挲着腰间皮囊。
\"小子,你就不怕我这老骨头拖累?\"
\"求之不得!\"
张震向前半步,夕阳的余晖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形,“路上还盼着您多指点些真功夫。\"
他转头看向齐老,笑道:”正好让老先生和您作伴,路上也能解解闷。\"
齐老抚须轻笑,老鬼则哼了一声,却也没拒绝。
敲定此事后,张震立刻拨通君姐的电话,背对着众人踱步到街边梧桐树下。
暮色渐浓,他的声音沉稳有力:\"金纸轩的事交给你全权处理,资金明天到账。记得挑几个信得过的伙计,把收古董的渠道先铺开来。\"
挂断电话时,天边最后一抹晚霞正将匾额上\"金纸轩\"三个鎏金大字染得发亮。
齐老拄着拐杖,指了指街角飘出阵阵香气的去处:\"走,带你们尝尝蓝京独一份的桂花糖芋苗,再配上刚出锅的梅花糕,管保你们吃得熨帖。\"
一踏入餐馆,雕花木门便撞出清脆铜铃声。
八仙桌上铺着蓝白粗布,墙面上贴着泛黄的老照片,蒸笼里腾起的白雾裹着桂花甜香,混着油锅滋啦作响的声音,将市井烟火气渲染得淋漓尽致。
伙计端来乌木托盘,碗里的糖芋苗裹着琥珀色的糖汁,撒着星星点点的干桂花,旁边的梅花糕上嵌着红绿丝与白芝麻,松软的糕体还冒着热气。
老鬼用铜勺舀起一块软糯的芋艿,突然开口:\"这甜滋滋的玩意儿,倒让我想起在后方养伤时,老乡塞给我的糖炒栗子。\"
他的喉结滚动着咽下糖水,布满老茧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碗沿。
张震咬了口梅花糕,温热的豆沙馅烫得他舌尖发麻,却又忍不住再咬一口。
他望向对面慢条斯理吃糖芋苗的叶秋莹,突然转头问老鬼:“您当年在战场上,有没有用暗器干过什么漂亮仗?\"
齐老笑着用筷子敲了敲张震的碗:”急什么?等你吃完这碗,让老鬼给你讲他用袖箭取鬼子指挥官首级的故事。\"
老鬼闻言嗤笑一声,往嘴里丢了颗芋艿,却也没反驳,昏黄的灯光下,他眼角的皱纹里都浸着笑意。
桂花糖芋苗的甜香还萦绕在齿间,张震便抬手招来几辆黄包车。
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里,他扬声笑道:\"小吃垫垫肚子,正餐才见真章!\"
这些东西都是小吃,不撑时候,一会儿肯定饿,所以还是去正经酒楼吃一顿才能保证大家下午不饿。
车队很快停在\"云锦楼\"门前,鎏金匾额下,身着对襟马褂的侍者躬身迎客,红木雕花门推开时,扑面而来的是陈年花雕与烤乳猪的香气。
包厢里,紫檀圆桌摆满金陵名菜。
金陵盐水鸭泛着玉色光泽,松鼠鳜鱼浇着琥珀色的糖醋汁,明炉炭火上的烤鸭滋滋冒油。
老鬼捏着鸭腿大快朵颐,油渍顺着胡须滴落也浑然不觉。
叶秋莹则小口抿着梅子酒,脸颊泛起红晕。
张震举起酒杯:“这杯敬诸位!大家一路辛苦了!\"
碰杯声清脆,黄酒入喉,将白日的疲惫都化作了豪情。
酒足饭饱时,斜阳已为蓝京城墙镀上金边。
齐老拄着拐杖起身,袖口扫过桌面上狼藉的蟹壳:”该去蓝大了。我那几个老伙计,研究水产养殖可是一绝。\"
车队驶出闹市,梧桐树影在车窗上斑驳摇晃,远处蓝大校门的飞檐翘角,渐渐清晰起来。
望着车窗外奔流的江水,张震的思绪回到不久前。
那日他站在江堤上,目睹渔民从网中倒出奄奄一息的江豚幼崽,鳞片残缺的中华鲟在浅滩挣扎。
从那时起,他便暗下决心:要通过人工养殖,减轻野生种群的生存压力,让这些珍贵生灵不再濒临绝境。
踏入蓝大校园,青砖灰瓦的教学楼间,蝉鸣与读书声交织。
齐老熟门熟路地拐进水产研究院,长廊两侧的玻璃水箱里,锦鲤与龙虾正悠然游动。\"老周!老钱!\"
齐老的喊声惊飞了廊下的宿鸟,实验室木门应声而开,两位鬓角斑白的教授戴着护目镜冲出来,手中还握着记录本。
\"老齐!你可算来了!\"
戴圆框眼镜的周教授抓住齐老的手直晃,“快看看我们新培育的珍珠蚌!\"
他领着众人来到恒温实验室,水箱里悬浮着半人高的蚌壳,幽蓝灯光下,珍珠母贝泛着温润的光晕。
钱教授掀开培养皿,里面游动着透明的幼体:”这是改良后的中华绒螯蟹苗,抗病性提高了三成!\"
张震盯着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如果用古法养殖结合现代技术,既能扩大人工种群,又能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他向教授们详细阐述着自己的想法,希望通过商业运作推动珍稀鱼类的人工繁育。
老鬼凑到水箱前,枯瘦的手指敲了敲玻璃:\"养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有当年河里摸的野鱼鲜?\"
这话惹得众人哄笑,实验室里的气氛愈发热烈。
暮色渐浓时,张震望着教授们赠送的育苗资料,心中已有盘算。
校园路灯次第亮起,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齐老拍着他的肩膀:\"怎么样?这些老伙计没让你失望吧?\"
张震回头望向灯火通明的实验室,嘴角扬起笑意——或许,古董之外的新商机,正藏在这些游动的鱼苗里。
而他守护江里珍稀鱼类的愿望,也将随着这些科研成果,一步步照进现实。
夜风掀起实验室的窗帘,将月光揉碎在培养皿的水波里。
张震指尖摩挲着中华绒螯蟹苗的培育数据,耳边还回响着钱教授的话:“人工繁育最难突破的,就是幼苗存活率...”
他突然抬头,目光扫过满墙的实验报告:“两位教授,我想注资扩建实验室,专门研究珍稀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