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郡王在公堂之上,又被官兵带走。
临走前他再一次看了一眼瘫在地上的董鄂氏,这才真真切切把她的痛苦放入眼中。
其实他原本想着,这算什么呢?
他还会再给董鄂氏一个孩子的,甚至连真心的安慰她都没有。
到了这时,才有点后悔,真心道:“是爷对你不起。”
董鄂氏抬头,眼里全是仇恨:“你当然对不起我!”
“你一辈子可以爱上一百个人,拥有几十个孩子。”
“而我是个女人,只能有你一个男人,只有两个孩子。”
“但是我的两个孩子,晴儿优秀、晟儿贴心,都是顶顶好的孩子。”
“可是因为你,他们俩都年少早夭!”
“你还有无数的孩子,你是那么多人的阿玛,可是我,什么都没有了!”
“我跟两个孩子,永远永远都不会原谅你!”
董鄂氏的话声声泣血,诠释的是一个后宅女子可悲的一生。
即使四爷已经在暗示推行一夫一妻制,可是没有明令禁止,很多人就当做不知道。
比如诚郡王,之前妾室就比较多,侧福晋、庶福晋都满了,还有无数的格格。
甚至格格身边的丫鬟他都收用了不少,只不过并没有全部给份位。
在这样的情况下,董鄂氏跟他哪怕之前有感情,现在也是一点点磨光了。
董鄂氏没有再看诚郡王,而是跪着超四爷和林茗烟磕了头:
“万岁爷、皇后娘娘,臣妾愿用自身血泪,提醒天下男子,一夫一妻才是家的模样。”
“夫妻同心,没有小妾、没有其他人掺和,才能家和万事兴!”
“臣妾斗胆,恳请万岁爷推行一夫一妻制!”
这个世上,她最最羡慕的就是皇后娘娘。
一个女人先不说地位如何,能得男子这样一心一意,还有那么多健康的孩子,就已经是最最幸运的事了。
万岁爷为她遣散后宫后,有不少人也跟着实行,那一阵正妻过了一段好日子。
董鄂氏知道她的痛苦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古往今来天底下还有千千万万的女人,都经历过、正在经历或是即将经历这样的痛苦。
所以她来敲响了闻登鼓,把她那颗血淋淋的心放在世人面前,让万岁爷和皇后娘娘下定决心推行一夫一妻制。
林茗烟这还是第一次认识到董鄂氏,不管她的性格如何,有这样的觉悟和勇气,又何尝不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女子呢?
四爷沉吟片刻,见林茗烟眼里的欣赏都快溢出来,这才下定决心借董鄂氏之机真正开始推行一夫一妻制。
董鄂氏听到这样的消息,才算是释怀的笑了。
她可能这辈子没有幸福的日子了,可是能为其他女人换来这样的时光,那也算是有些许安慰了。
礼部的官员开始感到压力,加班加点几乎成了常态。
不过好在皇后娘娘早就出台了加班费政策,节假日加班还有二三倍工资,那怨言还少了不少。
可是也有官员暗地里就在抱怨了:“干活还算了,就是这一夫一妻制,我家里也有两个妾室啊~”
其实说起来,还是两个妾室更得他的心。
真要遣散了,他的日子也不会舒心的。
现在在衙门天天活多的不得了,回去还要被妻子讽刺,两个小妾更是天天以泪洗面,叫人心忧啊。
边上听他吐槽的官员本身跟妻子琴瑟和鸣,没有小妾通房,冷眼看着他道:
“万岁爷不是说了嘛?不是非要压着夫妻两个一起过,真要不喜欢也是可以和离的。”
“赵兄您要是喜欢小妾,不如和尊夫人和离,娶了更得你心意的小妾?”
赵兴一听,那哪能行啊。
妻子出自官宦之家,家里父兄都在朝为官,跟他能相互扶持的。
小妾一个是民间村妇,另一个更是青楼瓦子里出来的,怎么能成为他的正妻?
这样一想,他只能把头摇成了拨浪鼓,借口道:“糟糠之妻不下堂,我也不是这样忘恩负义的人啊。”
唉,只能把两个妾室遣散了。
好在她们也各有儿子,算是直接把她们分出去跟儿子过好了。
这样的官员不在少数,之前都是装聋作哑,决口不提家事,保住了小妾。
但是现在婚嫁的律法都重新制定了,一夫一妻从明年正月初一开始正式施行,现在是想装聋作哑都不行了。
尤其是之后的婚嫁登记之后,如果男子再纳妾,那就是犯法了!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就是达官贵族男子过了三十膝下无儿无女,方可纳良妾传宗接代。
至于白身,一般来说三十无子,就会休妻。
现在律法也规定了,改成无子无女也只能和离,不能休妻。
林茗烟看着礼部上来的条例,虽然并不是很满意,但考虑到时代的局限性,知道也只能到这里了。
毕竟历史上并不缺少变革的帝王,但是如果真的动了贵族太多的利益,那还真会被这群人给反了。
她当然也不会太过冒进,不能把四爷和孩子们都给赔进去。
这样的政策虽然说动了贵族男子的利益,可是贵族也是有女子的,还真不会为了这样的事来造反。
至于平民百姓,这跟他们都没啥关系,因为他们本来就没资格纳妾,当然也不会被有心人煽动了。
甚至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还是有好处的,
因为这样一来,再也不会有漂亮女儿被员外郎给强纳了。
这个下半年,很多很多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但是老百姓们突然发现,日子真的越过越好了!
到了过年前夕,传来了大好消息——火车正式开始试运行了!
“经过几十次测试,从京城到天津卫,只要两个时辰!”
“而就算是骑最好的马,且路上完全不休息,也要三个时辰。”
“更别说火车一次性能带一百多个人,而一匹好马也只能带一个人!”
“如果大清各个要塞都能通上铁轨,那简直堪比神兵利器啊!”
在大朝上汇报的工部尚书李永绍,激动的胡子都抖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