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考虑四爷不会现在就说,反正弘时着脚也要养一段时间。
张氏这回算是肠子都悔青了,可四爷是说一不二的人,她也没本事能让他改主意,只能认命了。
这样一来,她也只能争取一下物质方面:“那既然定下婚约了,弘时的爵位......”
现在孩子里除了弘晖,其他都是光头阿哥,什么都没有封。
而且按照康熙朝的惯例,就算成亲出宫建府了,也不会直接给封爵位。
毕竟总得做出点什么成就来,再给点甜头。
这张氏倒是贪心的,现在就张嘴开始讨要了。
不过四爷跟康熙爷也不一样,他是真的爱孩子的,爵位给就给了吧。
考虑到几个大的儿子都要定下婚事了,他直接一口气封了三个贝勒,弘昀、弘昐和弘时都有。
不过弘昀和弘昐给了封号,而弘时没有。
张氏也算是喜不自胜了,刚想美美的谢恩,林茗烟开口打断了:
“万岁爷,这次裹脚事件,虽然弘时也付出了代价。”
“可是那些个受到波及的女子,也不能就这样置之不理了。”
四爷闻言,点点头:“皇后是有什么主意?”
茶茶一般很少干涉他管教不是她生的孩子,这回能开口,肯定是有想法了。
林茗烟道:“既然刚裹的脚可以医治,那也该给这些女子一个治疗的机会。”
“而且要不是从小就裹脚的话,放足对她们也是有利的。”
“这样一来,还是要官府出面的。”
四爷觉得有道理,总不能这些受害的女孩子,就倒霉的认命了。
“也对,这也算是为弘时赎罪了,”四爷点点头,又想了起来,“只是这银钱......”
国库现在虽然丰了,可他节省惯了,还真有些肉疼。
而林茗烟可不是无缘无故的当着张氏的面提出这件事的,她可没说过自己是个纯粹的好人!
张氏不是觉得她坏嘛,那她总不能白担了这个罪名,该把“坏”落实了嘛。
“这银钱当然是赎罪的人要出了,弘时封了爵位也就是大人了,”林茗烟勾了勾嘴角,“这每月的俸禄,用来给这些可怜的女子医治,没问题吧?”
她说的声音温和,但是在弘时和张氏的耳朵里,无异于是恶鬼的声音啊!
尤其是那个勾唇一下,怎么都能从中看出恶意满满。
张氏当时就瞪大了眼睛:“皇后娘娘,这怎么能行呢?”
“别说弘时现在才封贝勒,一年能有多少俸禄?”
“就算是封了多年,那他不养活一家子了?”
张氏气的嘴巴都在抖,亏她以前还觉得在皇后娘娘手底下日子好过。
原来当初对他们那么宽容,银钱都给的丰厚,都是装的!
偏偏万岁爷就吃她这一套,被她哄骗了这么久。
现在孩子们大了,她干脆就不装了。
没拦着不封爵位,倒是把弘时的俸禄找理由给撸走了。
实惠没了,那光要一个爵位名头有什么用?
狠还是皇后狠啊!
四爷却跟张氏想的不一样,他的疑惑在于:“贝勒的俸禄一年也没多少钱,要是算起来恐怕要十年俸禄才堪堪够用吧?”
这些钱都是当下就要用的,也不能等弘时十年啊。
四爷和林茗烟完全就没把张氏的话当回事,两人自顾自的就说起了弘时的俸禄。
林茗烟提出了贷款:“毕竟弘时也是个贝勒了,每月的俸禄都是按时发放的。”
“内务府可以计算一定利息,先把钱贷给他,用于拯救这些可怜的女子。”
“而这笔钱就由弘时分月偿还,直到还完为止。”
“当然了,他要是有钱了,也可以提前还款,这样也能相应的少点利息。”
你不是不着调吗?
这贷款的大山给你压上,至少能安分一段时间吧。
四爷听完直呼妙啊。
他总觉得这一点伤痛,不足以警示弘时。
那这样的罚款,可真的是直击痛处了。
张氏和弘时都听傻了:不是吧?那他以后可怎么活啊?
弘时连脚痛都顾不得了,急忙道:“皇阿玛,那儿臣还要娶妻生子,一家子喝西北风去啊?!”
四爷呵斥道:“你皇阿玛皇额娘又不是狠心的人,自然会给你留一点足够生活的禄米的。”
“至于富贵生活,还有逛青楼画舫的钱,那就不要想了!”
“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这几天朕会让内务府定好利息的。”
“弘时,不要再让朕失望,知道吗?”
弘时也没蠢的那么厉害,从一双脚掌被断开始,他就知道皇阿玛就是说一不二的人。
他要是讨价还价,那这点保障他生活的银钱可能都留不下。
那到时候他总不能吃福晋的嫁妆过日子吧?
只能点点头表示认命:“儿臣遵旨!”
而张氏呢,她接受不了啊:“万岁爷,弘时都已经知道错了,求您饶了他这一回吧!”
四爷难得给了她一句话:“既然你觉得不忍,那就替他出点钱?”
这么多年,茶茶对这些个妾室都很大方,月例和赏赐都不少,应该也存下不少钱来吧?
张氏一听,合着这还看上她的荷包了,一下子把嘴巴闭上了。
那可是她的养老钱,在她手里那就是自己用的,给出去那可就没了!
更别说她也养了两个侍卫,她给不了权,总要用银钱给点甜头吧?
不然人家凭什么跟着她,把她伺候的舒舒服服的呢?
这钱,万万不能给啊!
可是弘时却把目光对准了她:“额娘,你帮帮儿子啊,儿子不想还十年的债啊!”
十年啊,他现在也才十五岁,十年是他的大半辈子了!
张氏目光躲闪了一下,安慰道:“儿子不怕,十年一下子就过去了,背点债省的你胡闹。”
好嘛。
这下弘时是彻底没有指望了,只能躺在榻上绝望的闭上眼睛。
四爷正想叫他们散了,外头有小太监急急忙忙的过来跟苏培盛耳语了几句。
苏培盛的脸色霎时间就凝重起来,上前禀告:“启禀万岁爷,三福晋董鄂氏敲响了闻登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