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我刚刚夸你不是离不开男人的,咋这么不禁夸呢?”赵桂云都没眼看了。
韩秀芝,“他要是考上了,我还是得卖工作,他要是考不上肯定要在县里找工作,我还是要卖工作。
不然就得两地分居,我一个人带好几个孩子怎么办?”
赵桂云竟然无言以对,“你这事我可做不了主,你还是跟你男人商量吧!
我做饭去了。”
自己的儿子她敢做主,儿媳妇儿她可不敢乱做主,万一做主做错了将来落埋怨。
吃完中饭,韩秀芝把自己的想法说了,韩星河捂着心口,“你别吓唬我?”
韩秀芝都无语了 ,“我实话实说,真没吓唬你。
再说了,我要是不上班了,能回家给你们做饭。
小妹那边也要考大学,还要带两个孩子,肯定忙不过来。
妈就可以到小妹那边去帮忙了。”
嗯?这个可以有啊!
赵桂云,“你现在都懂拿捏我七寸了。”
韩秀芝感觉冤枉,她实话实说,咋就没人信呢?
最后还是赵桂云大手一挥,“等着,等你们爸回来再说。”
韩秀芝下午带着儿子走了。
韩云深一到家就接到这么一个消息,“……就连卖工作也跟风?”
赵桂云,“我觉得老大媳妇说的还挺有道理的。
老大考上考不上都不会回镇上去工作了,最差也得在县里。
两口子年纪轻轻的,两地分居不好。
看见韩爱党没有?那家伙,家里媳妇儿给他照顾老娘,在外面他还养个寡妇。
最后咋样了?鸡飞蛋打。
所以说两口子长期分居,不是啥好事儿。”
韩云深思索一会儿才说,“要不我明天打电话问一下咱闺女?
别看咱闺女年纪轻,但她的见解很独到。”
赵桂云,“还真是,秀芝有句话说对了,他要是不工作了,回来能在家里做做饭 ,我就能抽身去咱闺女那儿。
咱闺女一个人带俩娃,还要复习,那能复习的好吗?”
韩云深点头,“这还真是。”
第二天他就跑到邮局给韩清韵打了电话,有些话在办公室不好说,邮局的电话是个小亭子,门一关外面听不见。
至于接线员啥的,他不提高考那俩字不就行了。
他闺女最是聪明,不会听不懂。
果然,“爸,我大哥工作卖了?挺好,这样就有时间了。”
韩云深,“问题是你大嫂不愿意跟你大哥两地分居,也要卖工作……”
巴拉巴拉,他还把韩秀芝的原话隐晦的给说了一遍。
韩清韵,“那就卖啊!不用犹豫,我大嫂说的也挺有道理的。”
韩星河要是考上大学,最好是韩秀芝带着孩子跟过去。
她大哥长得不错,年纪又不太大,进了学校,万一被哪个离婚考上大学的女知青给盯上呢?
这事儿不一定发生,但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
再说之后就改革开放了,她大嫂做饭的手艺开个饭店不成问题。
就她妈买的那路边的房子,推倒了重建,妥妥一个小饭店。
所以上不上这半年的班,好像影响不大。
韩云深,“……啊!知道了。”
爷俩又说了几句话,然后韩云深才放下电话。
晚上下班的时候,全家都知道了韩清韵的态度。
赵桂云,“那就这么办吧!秀芝说的也有道理。”
就这样,半个月之内,二儿子和大儿媳妇的工作又都卖了。
韩秀芝拖家带口的进了县里,两个闺女借读 ,跟俩虎一个学校了。
有了韩秀芝帮忙,韩家兄弟能踏实心来好好复习。
家里面的草莓大丰收,每天早上一家子,天蒙蒙亮就起来摘草莓。
每天都能卖个百十斤,草莓还涨价了,卖到了两毛钱一斤。
赵桂云给韩清韵打了电话问韩清韵是不是忙不过来,要是忙不过来她就过去帮忙。
韩清韵表示,两个娃好带,她带俩娃很轻松。
过两三个月两只鹅就能帮着带娃了。
赵桂云这才放心,倒是不怀疑闺女忽悠她,因为她闺女享受惯了,从来不苦自己,要是受不了了,会主动跟她说的。
这一晃几个月过去,秋天来了。
两个小团子已经会喊爸爸,是的,只会喊爸爸,因为妈妈的发音比较难,俩宝不会。
但是俩宝都会坐了。
韩清韵给坐了两个小坐椅,把小坐椅绑在大壮和二壮身上,然后把两个小团子放在小坐椅上。
俩宝抓着把手,翘着两只小脚丫,坐在鹅背上。
大壮和二壮带着俩娃屋里屋外的溜达。
韩清韵在厨房里做饭的时候,南边的门和北边的门都是敞开的,两只鹅能带着两个娃前后院的窜。
莫从之下班回来,趴在婴儿床上没看见俩宝。
媳妇儿在厨房里做饭,“媳妇儿,孩子呢?”
韩清韵,“现在大概在后面吧,你去看看大壮和二壮,它们带宝宝呢!”
莫从之傻眼 ,他媳妇儿心可真大,让两只鹅带孩子?
迈开大长腿,三步两步的跨进了后院儿。
就见一双儿女坐在鹅身上,两只鹅驮着俩宝在院子里溜达晒太阳。
莫从之到嗓子眼儿的心这才放下一半儿。
以前看到过大壮背着小拴住到处跑,但那时候小拴住已经大了。
他俩宝才七个月,能不怕吗?
莫从之站在墙根下叉着腰,看着两只鹅是咋带宝宝的?
后来干脆拿了一个小凳子坐在屋檐下看着。
别说,还真别说,这两只鹅挺靠谱啊!
走路的时候稳稳当当,不跳不跑,两个宝宝坐在鹅身上笑得嘎嘎的。
莫从之后来又趴在门口偷偷的看了几回,评价是这两鹅不错。
莫从之放心了之后,一家四口就经常出去溜达了。
哦!不是一家六口。
部队大院里的人,经常看到晚饭后,莫家两口子带着两只鹅,鹅驮着两个宝宝在大院里散步。
简直就是一道风景线了。
谁不说这两口子心大?
接着就是高考的消息公布,这个消息像炸弹一样, 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报纸上,收音机里,电视机里。
在这个时代,有限的所有渠道都在宣布高考。
天已经上冬,离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
韩清韵的户口是帝京的,她得去帝京参加高考。
报名是已经报名了,本人没去,何朝阳给代办的。
这次进京,不光是考试,还有一拖再拖的孩子上户口的问题。
两个孩子都十个月了,户口还没上呢!
莫从之老出任务,所以一直未能成行。
去帝京考试,韩清韵犯了难,两个孩子放在家里肯定不行。
莫从之要工作,根本就带不了。
何况莫从之的工作是说走就走,来了任务就是军令如山。
韩清韵给赵桂云打了电话,没办法,这时候只能拉上亲妈带上两个宝,拖家带口的回帝京考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