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冥界通道的紫色雾气在身后渐渐闭合,惠岸一行人踏上返程。
阿璃望着人间袅袅炊烟,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灵心玉残片,轻声开口:“惠岸大人,你说我们守护的……究竟是冥界的规则,还是人间的人心?”
惠岸抬头望向星空,月光洒在他肩头的佛光印记上,泛着柔和的光。
他想起治水时百姓们手拉手筑堤的场景,想起盲眼老妇复明时眼中的光芒,忽然轻笑一声:“佛法无情人有情。你看那洪水,冲垮的是堤岸,冲不散的是人心。
我们守护的从来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众生愿意为彼此守望的心意。”
夜影站在队伍最后,幽影灵戒在忘川波光中忽明忽暗。
他望着水面倒影,脑海中闪过灵族女子的笑靥——那抹淡粉色的裙摆,曾是他漫长岁月里唯一的光。
“她的灵魂碎片……就在附近。”他低声呢喃,灵戒蓝光突然剧烈波动,指向忘川下游的雾霭深处。
轩宇注意到他的异样,伸手按住他的肩膀:“等回到冥界,我陪你找。”
阿璃转身,灵心玉残片与轩宇的阳面产生共鸣,碎片上的裂痕竟隐隐发光。
她突然想起某些碎片画面:轩宇为保护自己挡下魔兵攻击时的眼神,他们前世未能说出口的告白。
那些模糊的记忆突然清晰如昨,让她眼眶微热。
刚踏入冥界,孟婆便匆匆赶来,拐杖在青石板上敲出急促的声响:“惠岸大人!地藏王菩萨已在情感判官府衙前等候,说是有急事。”
众人不敢耽搁,随孟婆赶到府衙广场时,只见地藏王菩萨身披金光,脚下忘川水自动分开,露出底下流转的星光脉络。
菩萨目光扫过惠岸怀中的玉简,轻叹一声:“阿斯摩虽灭,但其留下的‘原罪之种’已埋入人间地脉。待怨念汇聚,必将卷土重来。”
惠岸双手合十:“弟子愿前往人间,彻底根除隐患。”
菩萨摇头:“不可。人间需靠众生自渡,外力强行介入反生因果。你看......”
菩萨抬手拂过水面,浮现出人间百姓焚香祈福的画面,“当他们学会守望相助,便是最好的屏障。”
惠岸顿悟,低头看向玉简微光融入古朴书卷,终于明白大禹父亲所言“人心为息壤”的真意。
菩萨转而望向阿璃三人,目光在灵心玉残片和夜影苍白的脸色上停留:“你们虽胜,却伤了根本。”
阿璃下意识护住胸前残片:“弟子等无碍,不影响日后履职。”
“胡闹!”菩萨指尖金光化作三道流光,分别注入灵心玉和幽影灵戒。
阿璃只觉脑海中一阵清明,那些被黑暗侵蚀的记忆碎片竟如拼图般重新合拢——她看见轩宇在战火中为自己挡箭,看见两人在奈何桥畔的约定。
“轩宇……”她轻声呼唤,泪水夺眶而出。
轩宇感受着灵心玉阳面传来的温暖,不再是从前断断续续的疼痛,而是与阿璃心意相通的温润。
他握紧她的手,向菩萨郑重行礼。
夜影则感到体内黑暗能量被佛光连根拔除,幽影灵戒蓝光更盛,竟隐隐浮现出灵族女子的灵力波动。“菩萨,这是……”
“她的碎片与灵戒产生共鸣。”菩萨解释,“待你勘破情劫,自会相见。”
三人齐齐跪下,叩谢菩萨赐福。
孟婆趁机上前,向菩萨福身:“启禀菩萨,惠岸大人与我筹划的‘无情咒加持孟婆汤’法会已准备妥当,报名魂魄已排至鬼门关外。”
菩萨颔首:“善哉。此法会可助亡魂超脱执念,正是契合‘无情咒’真谛。”
惠岸取出古朴书卷,翻至最新记录的法会流程,忽然想起治水时孩童模仿大禹的模样:“弟子愚见,法会可增设‘人间烟火’环节,让魂魄观世间温情,了却牵挂。”
菩萨微笑抚掌:“妙哉。就依你所言。待法会大成,可在忘川设‘心灯台’,以百姓愿力为引,照破幽冥迷雾。”
夜影望着菩萨身后逐渐成型的法会场地,忽然开口:“弟子愿为法会护法,确保无黑暗势力干扰。”
阿璃与轩宇对视一眼,同时说道:“我们也留下协助。”
惠岸看着三人,又望向远处重新焕发生机的冥界,心中一片清明。
他终于明白,这场治水之旅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当佛法与人心相连,当慈悲化为行动,黑暗终将在光明中消散。
法会开启前夜,惠岸独自站在忘川边,幽光令牌与人间玉珏共鸣,映出大禹在新河道旁巡查的身影。
百姓们安居乐业,孩童在堤岸奔跑,笑声随风飘向冥界。
“惠岸大人,”孟婆递来一碗特制孟婆汤,“这汤里加了百姓的感恩之气,你尝尝。”
汤液入口,惠岸竟尝到了人间麦香与烟火气息。
他望向星空,仿佛看见无数金色光点汇聚成网,笼罩人间与冥界。
“无情咒的最高境界,不是摒弃情感,而是承载众生之情。”他轻声自语,将玉简郑重收入书卷,“下一次危机来临时,我们早已种下希望。”
忘川水潺潺流动,带走前世今生的恩怨情仇,却带不走永恒的守望。
惠岸转身走向法会广场,身后星光与佛光交织,为三界照亮前路。
(2)
地藏王菩萨亲自加持的法会开始了。
地藏王菩萨抬手轻挥,忘川水面瞬间升起三座浮台。
中央主台以白玉雕成莲花状,每片花瓣都流淌着金色佛光;两侧副台则由透明琉璃砌成,台下忘川水化作浅蓝色烟雾,托着成千上万的透明灯笼缓缓上升。
孟婆站在主台中央,手中汤勺浸透佛光,锅中孟婆汤泛起七彩光晕,与惠岸的幽光令牌遥相呼应。
“菩萨您看,”孟婆指着排队的魂魄,“头排那书生攥着断簪,怕是等了五百年。”
菩萨点头:“执念越深,汤越难渡。惠岸,你持溯源珠助他回溯,我来引导解脱。”
惠岸取出晶莹剔透的溯源珠,珠身投射出书生的记忆:
明末清初,书生与爱人因战乱分离,断簪是最后信物。
画面中女子临终前将簪子沉入忘川,书生却误以为她负约。
“原来她从未变心……”书生望着光影,泪如雨下。
菩萨轻声道:“情执如锚,既系住过往,也困住来生。放下非遗忘,是懂她所求亦非你一人沉沦。”
书生凝视汤雾中女子的微笑,终于松开攥断簪的手。
孟婆一勺汤递去,他饮下时,断簪化作光点融入忘川。
夜影负责引导魂魄至副台,忽见一武将魂魄浑身血污,腰间配剑嗡嗡作响。
“末将战死沙场,不知妻儿安危,求大人准我回人间一探!”武将单膝跪地,铠甲缝隙渗出黑红色怨念。
夜影皱眉,幽影灵戒蓝光扫过其灵台:“你执念已化作厉气,强行回阳必成灾祸。”
武将握拳砸地,地面裂开细小缝隙:“我不信!若不能确认她们平安,我宁可堕入修罗道!”
惠岸见状赶来,施展情感洞察术。
武将记忆如潮水涌来:妻子抱着幼儿在战乱中颠沛,最终饿死在破庙。
惠岸轻叹,指尖凝聚书生的感恩之光,注入武将眉心:“看看吧,你守护的不是执念,是他们希望你解脱的心意。”
武将看见幻象中妻儿托梦,让他放下牵挂早登极乐。他颤抖着接过孟婆汤,剑鸣声渐渐平息。
当最后一缕夕阳沉入忘川,法会进入高潮。
地藏王菩萨升至半空,周身浮现二十四诸天法相,每道法相都手持不同法器,象征人间二十四节气的流转。
“众生谓我无情,却不知无情非冷漠,是不为个人悲欢所困;
而悲众生之悲,忧众生之忧。”菩萨声音如洪钟,震得忘川水泛起涟漪,“今以佛法加持孟婆汤,愿能渡诸君放下执妄,得见本心。”
话音未落,主台汤锅突然沸腾,七彩汤雾腾空而起,在空中凝成巨大光镜。
它映出人间百态:农夫在新河道旁耕作,孩童在禹王碑前嬉戏,老妇在灶台前为亡夫焚香……
“看这人间烟火,”孟婆轻轻搅动汤勺,“你们牵挂的人,终会在时光里好好生活。而你们的放下,才是对他们最大的慈悲。”
一位身着前朝华服的女子泣不成声:“原来我的孩儿已传至第十八代,家族昌盛……”她饮下汤时,华服化作素衣,眉间朱砂痣转为祥和的白光。
晨雾初起时,最后一位魂魄踏上轮回桥。
孟婆擦着额头细汗,望向菩萨:“许久未见这般盛景,上一次还是千年前的盂兰盆会。”
菩萨微笑:“此次法会以情感共鸣为引,倒是与惠岸的‘无情咒’相辅相成。”
惠岸望着逐渐散去的雾气,发现每颗灯笼都化作星星升入夜空:“弟子愚见,所谓佛法,不在庙堂高殿,而在众生舍得之间。”
夜影忽然指向忘川下游,只见幽影灵戒蓝光与一颗坠落的星星共鸣:“菩萨,那是……”
“是你要寻的灵族碎片。”菩萨点头,“待法会尘埃落定,你自可前往。记住,寻她不为执念,是为了让两份遗憾都得圆满。”
阿璃与轩宇并肩而立,灵心玉在晨光中发出清越鸣响。
她望着他眼中倒映的星河,终于说出前世未尽的话:“谢谢你,跨越生死来寻我。”
轩宇握紧她的手,灵心玉阴阳两面泛起同心圆光芒:“往后每一世,我都会在。”
忘川水再次恢复平静,仿佛昨夜的盛景只是一场幻梦。
但空中闪烁的“心灯”与百姓们新增的祈福声,都在诉说着这场法会带来的改变。
有些东西从未消逝,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永远守护着三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