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开启征程
2000 年,在时代的浪潮中,奔朗新材
踏上了征程。彼时,超硬材料制品行业在国内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场需求却在悄然增长。奔朗新材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在成立之初便专注于超硬材料制品的研发与生产,以金刚石工具为核心产品,开启了在超硬材料领域的探索之旅。
公司创始人凭借着对行业的深刻洞察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超硬材料领域迅速布局。他们深知技术创新是企业立足之本,因此在成立伊始,就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力求在产品性能和质量上取得突破。经过不懈努力,奔朗新材在超硬材料制品领域崭露头角,逐渐在行业中站稳脚跟,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历程:三阶段成长
在奔朗新材的发展进程中,可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承载着公司独特的发展印记与战略布局。
进口替代(2000 - 2003)
2000 年至 2003 年,奔朗新材以陶瓷加工工具作为切入点,将精力高度集中于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工具的研发与市场推广。在那个时期,国内相关领域对进口产品依赖度较高,奔朗新材决心打破这一局面 。研发团队日夜攻坚,深入研究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工具的配方与工艺,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在市场推广方面,公司积极参加各类行业展会,与国内的陶瓷生产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向他们展示产品的优势。凭借着高性价比的产品,奔朗新材迅速在国内市场打开局面,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营收规模也成功突破 5000 万,为后续发展积攒了资金与市场口碑。
国际化发展(2004 - 2017)
2004 年至 2017 年,奔朗新材开启了国际化发展的征程。公司进一步完善金刚石工具产品种类,涵盖了树脂结合剂金刚石工具、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工具以及精密加工金刚石工具等多个品类,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为了拓展国际市场,奔朗新材在香港设立了香港奔朗,作为拓展海外业务的桥头堡;在印度设立印度奔朗,深入挖掘印度及周边市场潜力;在欧洲设立欧洲奔朗,进一步打开欧洲市场。通过这些境外平台,公司不断完善海外销售和服务网络,积极参加国际知名的行业展会,如德国慕尼黑的国际建材展等,与全球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成功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产品竞争优势,外销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新业务拓展(2018 - 至今)
2018 年至今,奔朗新材加速新业务布局。公司敏锐地捕捉到稀土永磁材料市场的发展机遇,投入资源进行研发与生产,成功拓展了稀土永磁材料市场。其生产的稀土永磁元器件可应用于节能电机、电梯曳引机、3c 电器、新能源汽车、风电等多个行业 。同时,公司向精密研磨技术及设备、金刚石功能化应用、先进陶瓷材料等新业务领域进军。在精密研磨技术及设备方面,设立了专注研发、生产、销售高精密平面加工设备的控股子公司科瑞精密,不断完善精密加工设备产品序列,推出了高精密双端面研磨机床和金刚石砂轮系列产品,实现了加工设备和加工工具的协同优化。在金刚石功能化应用和先进陶瓷材料等领域,公司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发成果,业务矩阵不断完善。
重大事件:关键节点
pay_read_line 当前卡片暂时不支持哦
新三板挂牌与北交所上市
2016 年,奔朗新材成功在新三板挂牌,这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挂牌新三板为奔朗新材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使其能够更便捷地获取资金支持,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新三板平台,奔朗新材加强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资本基础。
2022 年 5 月,奔朗新材顺利进入创新层,这是对公司发展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进入创新层后,公司在市场关注度、融资渠道等方面都获得了显着提升,为冲刺北交所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同年 12 月 20 日,奔朗新材正式在北交所上市,这一时刻标志着公司踏上了新的发展征程。此次上市,奔朗新材募集资金总额为 3.18 亿元,这些资金将用于高性能金刚石工具智能制造新建项目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新建项目 。高性能金刚石工具智能制造新建项目将有助于公司扩大产能,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巩固其在金刚石工具领域的市场地位;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新建项目则将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更强大的支持,推动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保持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
技术创新成果
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奔朗新材成果斐然。公司主导或参与制定了 8 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体现了奔朗新材在行业内的技术引领地位,也为整个超硬材料制品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研发项目方面,奔朗新材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市级重点研发攻关项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公司与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攻克超硬材料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在省级研发项目中,针对本地产业需求,开展了超硬材料制品在陶瓷产业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研究,研发出的新型金刚石工具大幅提高了陶瓷加工的效率,降低了能耗。
截至目前,奔朗新材已取得 127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33 项、实用新型专利 94 项。这些专利涵盖了金刚石工具、稀土永磁元器件等多个产品领域,以及材料配方、生产工艺、产品结构设计等多个技术环节。公司的 “大规格金刚石工具等温热压烧结技术”,通过对烧结工艺的创新,使大规格金刚石工具的性能得到显着提升,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高度仿形树脂结合剂金刚石弹性磨块结构设计及配方工艺技术”,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和配方优化,使磨块在复杂形状的硬脆材料加工中表现出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际 \/ 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为公司的产品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状剖析:当下态势
业务与产品
如今的奔朗新材,业务范围广泛,产品种类丰富。公司产品涵盖了金刚石工具、稀土永磁元器件、碳化硅工具等多个领域。其中,金刚石工具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包含树脂结合剂金刚石工具、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工具以及精密加工金刚石工具等 。这些金刚石工具凭借锋利、耐用、稳定、性价比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在陶瓷、石材、混凝土、耐火材料等硬脆材料的磨削、抛光、切钻等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随着产品开发与应用的拓展,延伸至精密机械零部件、磁性材料、3c 电子产品等高精密加工领域。稀土永磁元器件可应用于节能电机、电梯曳引机、3c 电器、新能源汽车、风电等行业;碳化硅工具也在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在营收占比方面,金刚石工具占据了公司营业收入的较大份额,是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但随着稀土永磁元器件等新业务的不断发展,其营收占比也在逐步提升。
市场与客户
在市场布局上,奔朗新材成绩斐然。公司在全球陶瓷加工金刚石工具细分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份额排名前列。在国内,奔朗新材与蒙娜丽莎、欧派家居、华硕陶瓷等一批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国内建筑陶瓷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在国际市场上,公司产品远销巴西、印度、孟加拉等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香港奔朗、印度奔朗、欧洲奔朗三个境外平台,不断完善海外销售和服务网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已建立了成熟的代理商团队,搭建了服务全球市场的信息化系统。例如在巴西,尽管近年来巴西陶瓷砖销量、产量有所下降,对公司业务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奔朗新材凭借其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依然在当地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客户认可度。
财务状况
从财务数据来看,2019 - 2023 年期间,奔朗新材的营收和净利润呈现出一定的波动。2019 - 2021 年,公司营收稳步增长,从 5.98 亿元增长至 7.73 亿元,净利润也从 1898.78 万元大幅增长至 8712.58 万元 。然而在 2022 - 2023 年,公司业绩出现下滑。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74 亿元,同比下滑 19.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839.09 万元,同比下滑 36.69%。2023 年业绩承压主要是受到公司主要外销市场之一巴西陶瓷砖销量、产量下降的影响,下游客户对金刚石工具的采购需求减弱。尽管面临挑战,公司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如加大对海外高毛利市场及空白市场的开拓力度,坚持国内国外市场并重,推动产品技术创新,提高运营管理效率等,努力保持生产经营的稳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未来展望:前景预测
展望未来,奔朗新材在超硬材料制品行业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研发团队将深入研究超硬材料的性能优化、新型结合剂的开发以及产品结构的创新设计,致力于推出更多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在金刚石工具领域,研发更锋利、更耐用且环保的产品,以满足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在稀土永磁元器件方面,提高产品的磁性能和稳定性,拓展其在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高端领域的应用。
市场拓展上,奔朗新材将坚持国内国外市场并重的策略。在国内,随着建筑陶瓷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公司将加强与国内大型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巩固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拓展在精密机械加工、3c 电子等新兴领域的市场份额。在国际市场,公司将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提升在中东、非洲、欧洲等战略重点市场的布局,培育新的海外市场增长点。通过在土耳其建立生产型子公司 “土耳其奔朗”,进一步深化金刚石工具产品的国际化布局,结合当地市场需求,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降低因局部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
在多元化布局方面,奔朗新材将持续深耕稀土永磁元器件和高精度超硬精密加工技术及设备领域。在稀土永磁元器件业务上,不断优化产品性能,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在高精度超硬精密加工技术及设备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形成 “加工设备、加工工具、加工工艺三结合” 的新模式,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 ,通过不断优化的产品矩阵,在未来市场中形成更强大的竞争优势。
综合来看,奔朗新材凭借其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多元化布局等方面的积极举措,有望在超硬材料制品行业持续稳健发展,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实现新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