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露锋芒:诞生与起步
长虹能源
的故事始于 2006 年,在长虹控股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它如一颗新星在新能源领域冉冉升起。成立之初,长虹能源专注于碱性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凭借长虹集团多年积累的技术底蕴、品牌影响力和丰富资源,迅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在碱性电池领域,长虹能源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决心和实力。公司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优化生产工艺,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长虹能源的碱性电池在性能上逐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恒功率、大电流等电性能指标上表现出色,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凭借着可靠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品牌口碑,长虹能源与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远销世界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长之路:扩张与突破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公司实力的增强,长虹能源并不满足于碱性电池领域的成绩,开始积极寻求业务的扩张与突破 。2016 年,长虹能源以 6046 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浙江飞狮电器工业有限公司 80% 的股权。浙江飞狮在电池生产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和市场基础,这次收购不仅扩大了长虹能源的产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碱性电池的需求,还帮助长虹能源拓展了长三角地区的客户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通过整合浙江飞狮的资源,长虹能源优化了生产布局,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碱性电池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2017 年 10 月,长虹能源再次做出重大战略决策,以 2.71 亿元的总成本收购了江苏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 51% 的股权,并将其更名为长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这次收购是长虹能源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锂离子电池领域。江苏三杰在锂电池研发、生产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在高倍率锂离子电池领域表现突出。通过此次并购,长虹能源成功实现了业务的多元化,形成了 “碱电 + 锂电” 的双主业格局。这一布局不仅降低了公司对单一产品的依赖,还为公司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打开了新的增长曲线。
在完成对江苏三杰的收购后,长虹能源对锂电业务的发展高度重视,持续加大在锂电领域的投入。2019 - 2020 年,公司投资 19.58 亿元建设绵阳锂电项目,该项目于 2021 年 10 月 28 日正式投产,建成了当时中国西部最大的 “高倍率圆柱锂电池” 生产基地 。绵阳锂电项目的投产,使得长虹能源的锂电池生产线从 4 条提升为 8 条,日产量由 70 万增加到 150 - 170 万只,年产能突破 5 亿只,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吸尘器、园林工具等高倍率细分市场,实现了高倍率圆柱电池产能国内第一。这一成果极大地提升了长虹能源在锂电领域的竞争力,使其在锂离子电池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积极拓展业务的同时,长虹能源也在资本市场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2016 年 3 月,长虹能源成功登陆新三板,募集资金 7021 万元。借助新三板这个资本平台,长虹能源获得了更多的发展资源和资金支持,为公司的后续扩张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新三板挂牌期间,长虹能源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积极与投资者沟通交流,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公司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交所上市:新的里程碑
pay_read_line 当前卡片暂时不支持哦
2021 年 11 月 15 日,是长虹能源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长虹能源成功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之一 。登陆北交所,为长虹能源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使其站在了更高的发展平台上,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资源。借助北交所的资本力量,长虹能源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上市后,长虹能源在经营业绩上取得了显着的成绩。2021 - 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达到 30.71 亿元、32.06 亿元和 28.47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3 亿元、1.12 亿元和 - 4.19 亿元 。虽然在 2023 年,由于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出现了亏损,但长虹能源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成本控制、拓展市场渠道等方式,努力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 2024 年,长虹能源的努力取得了显着成效,公司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2024 年前三季度,长虹能源实现营业收入 26.69 亿元,同比增长 39.11%;归母净利润 1.43 亿元,同比增长 171.20% 。这样出色的业绩表现,不仅展现了长虹能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也让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在 2025 年 1 月 17 日,长虹能源发布 2024 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85 亿元至 2.05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再次证明了公司在市场中的强劲复苏和增长态势。
长虹能源能够在市场中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与其独特的 “碱电 + 锂电” 双产品体系密不可分。在碱性电池领域,长虹能源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公司自主研发的 k 处理钢带技术解决了行业的 “卡脖子” 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 “装备自动化及智能化制造技术” 完成了 750 只 \/ 分钟碱锰电池高速生产线的自制及投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对碱锰电池高端装备的技术垄断 。在锂电池领域,长虹能源同样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在充放电倍率、高倍率温升控制、循环寿命及一致性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低温电池技术更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适用于为极寒气候及特种领域的电动工具提供电力 。在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和高性能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技术方面也取得重要突破,小试放大实验显示产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这种双产品体系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体现在市场和客户层面。在市场方面,碱性电池和锂电池分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使得长虹能源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市场,降低市场风险。在客户方面,长虹能源凭借其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与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在碱性电池领域,公司是劲量、金霸王、东芝、三菱等品牌的供应商之一;在锂电池领域,公司成功进入国际一线吸尘器品牌 ShARK、飞利浦的供应链,并顺利通过国际一线电动工具品牌百得的审厂 。这些合作不仅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现状与挑战:市场中的角逐
如今,长虹能源在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方面成果显着。在技术研发上,公司持续投入,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在碱电领域,其 k 处理钢带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高速生产线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锂电领域,在充放电倍率、低温电池技术、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和高性能钛酸锂负极材料制备技术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在市场拓展方面,长虹能源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锂电业务中,其产品成功进入国际一线吸尘器品牌 ShARK、飞利浦的供应链,并顺利通过国际一线电动工具品牌百得的审厂 。此外,长虹能源还在新兴领域积极布局,与宇树科技在动力电池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为其提供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用于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满足其对续航、功率和稳定性的严苛要求 。其成功研发的 21Ncm35 半固态锂离子电池组,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具备高能量密度、优异低温性能、长循环寿命以及高安全性等特点,已被用于某机器人产业基地的项目中,预计年产值超过 20 亿元,还入选 “2024 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优质企业” 。长虹能源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多个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碱锰电池和锂电池产品在海外市场销量不断增加,出口额大幅增长 。
然而,长虹能源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新能源电池行业吸引了众多企业入局,不仅有传统电池制造商不断加大投入,新兴互联网公司和科技企业也纷纷涉足,试图在锂电池行业抢占份额,这给长虹能源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原材料价格波动也是一大难题,锂电原材料价格如过山车般震动,虽近期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长远看有利于减少采购成本和流动资金压力,但前期库存产品却面临降价压力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市场需求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对长虹能源的销售和业绩增长产生了影响。
未来展望:机遇与梦想
展望未来,长虹能源充满机遇与潜力。在新兴领域布局上,长虹能源展现出了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长虹能源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果 。公司成功研发出 21Ncm35 机器人用半固体锂离子电池组,这款电池组系统重量仅为 10.55 千克,系统能量密度却可达 250 瓦时每千克,在零下 40 摄氏度的低温下,仍能实现 15 安放电,放电容量效率达 90% 以上,满足了人形机器人对电池高能量密度、低温性能等方面的严苛要求 。长虹能源还为 AI 产业链客户提供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功率、高密度和智能化一站式电池解决方案,促进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应用发展,并凭借在人形机器人电池产品布局和市场表现上的成功,成功入选 “2024 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优质企业” 名单 。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预计到 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5708 亿美元,长虹能源有望在这个广阔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业绩和市场地位。
在储能领域,长虹能源也积极进行研发储备和业务拓展 。公司更多关注符合自身战略、与圆柱锂电池比较契合的便携式储能等领域 。目前在家用储能方面已有业务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长虹三杰推出的 IFR - 4.3E、IFR - 4.5E 两款圆柱磷酸铁锂电池产品以及 INaR - 3.3E 钠离子电池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已向 ttI、美国 b 公司、安克、德兰明海等十多家国内外一线客户送样 。据国内锂电头部企业 b 公司测试报告反馈,送样产品的综合性能目前领跑国内市场 。这些产品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阻抗、满足多场景应用需求等优势,能够满足储能市场对电池性能的要求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储能市场规模也在迅速扩大,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家庭储能新增装机量达到 52.6Gwh,到 2030 年新增装机量达到 172.7Gwh,长虹能源有望在储能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为公司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国际化战略也是长虹能源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长虹能源在泰国设厂,是其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泰国工厂计划投资 2.46 亿元,预计于 2025 年底投入生产,届时将具备每分钟 750 只电池的生产能力 。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满足海外市场对碱性电池不断增长的需求,还能利用泰国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在泰国设厂,长虹能源可以更好地实现本地化经营,安排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尽早入驻泰国,加速本土团队的建立,提升工厂的运营效率 。未来,长虹能源还计划在中国西部、沿海以及其他国家形成合力,进一步拓展国际版图,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 。
长虹能源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国际化战略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规划和布局,未来有望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当然,在发展过程中,长虹能源也需要不断应对市场竞争、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挑战,持续创新和优化自身的经营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长虹能源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全球新能源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