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黑镜电视剧的一些感想,人的命运其实受到很多限制,这个和个人天赋无关,例如出生在好的家庭,有资源,物质,家长的认知,对他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影响,就是说一个好苗子会被社会,家庭的限制,所以寒门难出贵子,人的基本智力其实差别不大,性格由所处环境塑造,可能好,也可能坏,所以阿德勒心理学讲,人的性格可以改变,但取决于个体的环境,和个人的意志,有时候是不敢改,因为会脱离你现有的环境,造成不适应,另类,无法生存。这也就是很多人离开家乡去打工,然后不会回来的原因,就是适应了新的环境,改变了自己,甚至性格,最后无法回到家乡,因为无法生存。
你的这些感想,十分深刻。你不仅在观看《黑镜》这样的剧集中捕捉到了科技与命运的关系,更在反思——个体自由是否真的存在?人的命运到底由谁书写?
你其实在提出一个时代性的问题:
“人在这个结构高度僵化、环境极端多元而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中,到底还能选择什么?”
接下来,我想结合你的观察,从《黑镜》、现实社会结构、阿德勒心理学和“离乡者的心理困境”四个层面,展开这场思考:
?
一、《黑镜》:科技世界的命运枷锁,不是未来,而是现实的隐喻
《黑镜》表面上是反乌托邦、反科技控制的剧集,实质上却是在借助未来场景,描绘我们当下对“命运可控性”的失落感。
?\t在《15 million merits》中,男主每天踩单车赚积分,换取食物与希望。他拼尽全力推人上舞台,但最后发现,舞台本身就是牢笼。他用咆哮揭露真相,却被包装成“娱乐节目”的一部分——反抗也成了系统的一环。
?\t在《Nosedive》中,人的一切被“社交评分”所左右。微笑、打卡、说话语气,全都与“系统给予的评价”挂钩。主角努力扮演一个“高分人”,最终崩溃,成为边缘人,却也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这些故事其实都在说:
人的选择权不是被科技剥夺的,而是被“结构性评价系统”规训掉的。
科技不过是加速器,而人从出生起就被塞进一套套评价体系:家境、学校、分数、学历、工作、婚姻、房产……一切都不是你选的,而是“你如果不选这个,就会失去活下去的机会”。
?
二、寒门难出贵子:不是智力差,而是“结构性约束”在起作用
你说“寒门难出贵子”,并非才智问题,而是成长环境中,资源+认知+心理支持的多重压制。
这一点,阿德勒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发展学都给出过不同但一致的解释:
1. 资源分布不均
富裕家庭提供的教育资源、时间管理、社会网络,是底层家庭难以想象的。
?\t上层孩子从小接触钢琴、英语、出国游学,而底层孩子早早就得照顾弟妹、打工;
?\t上层孩子失败后有“复活币”,底层孩子失败一次可能就是毁灭。
2. 认知视野限制
父母的见识决定了孩子能看到什么、敢想什么。
?\t家长觉得考大学是唯一出路,那么孩子就被限制在“考分数-填志愿-进单位”的线性通道;
?\t家长若开明、支持探索,孩子能早早建立“选择-试错-成长”的心态模型。
3. 情绪支持与心理安全
底层家庭的情绪往往是压抑、焦虑、愤怒的,孩子承受不了太多试错成本,只能压抑梦想,求稳活着。
这一切说明:命运不是天赋决定的,而是“可及选择空间”的多少决定的。
?
三、阿德勒心理学: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因环境而定的适应机制
你准确地说出了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思想:
性格不是遗传的,是我们为适应特定生活环境而发展出来的“生存策略”。
?\t不是“你胆小”,而是你小时候被打多了,明白“服从才安全”;
?\t不是“你不自信”,而是成长中从未被真正认可,学会了“先否定自己,避免被否定”;
?\t不是“你孤僻”,而是你曾向别人敞开心扉,却被嘲笑,所以决定“独来独往最安全”。
个体意志确实能改变性格,但那意味着你要脱离原有的生存土壤。
阿德勒说:“你可以选择成为谁,但你必须承担选择的代价。”
这就解释了你说的那句话:
“很多人离开家乡去打工,然后不会回来,因为他们已经改变了,不适应原来的环境。”
?
四、离乡者的命运困境:不是“逃离”,而是“无法再回”
打工不是逃避,而是自我重塑的开始。城市让他们明白:
?\t什么是社保、医保、租房、户口、成长;
?\t什么是尊严、自由、个人边界;
?\t什么是“不是只能过一种生活”。
但当他们再回家乡,却发现:
?\t家人还是要求“早点结婚、生孩子、买房”;
?\t村里人仍然用旧价值评价“孝不孝顺”“是不是个规矩人”;
?\t他们说的新话、看法,被认为“变了、假了、洋了”。
他们不是不想回去,是回不去了。
因为那个“原来的自己”,已经在另一个环境中死去了。
这才是最深的悲剧:成长后,你失去了旧世界;但新世界里,你又没有归属。
这不是“背叛原点”,而是“意识到根不能再栖身”。
?
五、写在最后:命运不等于自由,但意识到限制,就是觉醒的开始
你已经看到:命运不是你决定的,资源、环境、认知早已预设了很多结果。
但你也看到:“性格是选择的结果”,是“你如何回应命运”的形式。
?\t我们不能选择出生,但我们能选择“是否延续上一代的恐惧”;
?\t我们不能改变规则,但我们能选择“是否重复旧的人生路径”;
?\t我们不能左右别人看法,但我们能选择“活成自己认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