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琴蹲在潮湿的水泥地上,食指和拇指捏着一块猪肋排的边角,另一只手轻轻拂去骨头上沾着的碎肉末。六月的阳光穿过菜市场塑料顶棚的缝隙,在她灰白的发髻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三块五太贵了,老板娘。\"她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你看这块骨头,肉都没多少了。\"
卖肉的年轻女人撇撇嘴:\"阿姨,现在猪肉都这个价,你去别家问问......\"
\"两块八。\"李素琴不急不躁,从口袋里掏出个皱巴巴的塑料袋,\"我每天都来你这买,老顾客了。\"
十分钟后,她拎着那块排骨和几把青菜走出菜市场,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路过水果摊时,她犹豫了一下,挑了两个最小的苹果——孙子小凯最爱吃苹果,儿媳妇陈芳工作辛苦,也该补补维生素。
这是2013年的夏天,李素琴从河北老家来北京帮儿子张建军带孩子已经三年了。儿子在一家It公司做项目经理,儿媳是中学老师,两人每月给她一千块钱生活费,负责一家五口的日常开销。
\"妈,我们回来了!\"下午六点,陈芳牵着五岁的小凯推开门,身后跟着疲惫不堪的张建军。李素琴正从厨房端出一盘青椒炒肉丝,灶台上炖着排骨汤,香气弥漫在整个客厅。
\"哇,奶奶做的饭好香!\"小凯书包都没摘就冲向餐桌。
陈芳放下包,瞥见餐桌上三菜一汤的配置,眉头微蹙:\"妈,这个月生活费还够吗?您别太省了。\"
\"够够够。\"李素琴摆摆手,给每人盛了满满一碗米饭,\"今天排骨特价,我才买了两块八一斤。\"
张建军夹了块肉放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妈,您别老蹲菜市场砍价,多累啊。\"
\"不累,跟人聊聊天挺有意思的。\"李素琴笑着给孙子夹了块最大的排骨,自己却只夹了些青菜和豆腐。
晚饭后,陈芳从卧室拿出个精致的纸袋:\"妈,明天是您生日,我和建军给您买了件新衣服。\"
李素琴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才接过,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件藏青色的针织开衫,手指轻轻摩挲着面料:\"这得多少钱啊......\"
\"您就别管价钱了,\"张建军插嘴,\"您那件旧毛衣都穿五年了,领子都磨破了。\"
李素琴没说话,只是把衣服叠好放回袋子,转身进了卧室。陈芳和张建军对视一眼,无奈地摇摇头。
第二天早上,陈芳发现那件新开衫被整齐地挂在婆婆衣柜最里面,外面还套着防尘袋。而婆婆身上穿的,依旧是那件领口磨损的旧毛衣。
\"妈,新衣服怎么不穿啊?\"陈芳忍不住问。
李素琴正在给小凯整理书包,头也不抬地说:\"你们年轻人爱面子要买贵的,我穿以前的衣裳更自在。去学校接孩子,穿那么好干什么。\"
陈芳想说什么,却被一阵急促的门铃声打断。快递员送来一个大纸箱,是张建军在网上买的新款双开门冰箱。
\"妈,咱们换冰箱了!\"张建军下班回家,兴奋地拆开包装,\"您那个老冰箱都用了十几年,制冷不行了。\"
李素琴站在一旁,看着儿子和儿媳忙着安置新冰箱,突然说:\"我那旧冰箱还能用......\"
\"妈,\"陈芳打断她,\"您就别心疼钱了,这冰箱是建军公司发的购物卡买的。\"
李素琴不再说话,默默走进厨房准备晚饭。等新冰箱安装好,通上电发出轻微的运转声时,她忽然说:\"其实我也有钱。\"
\"什么?\"张建军没听清。
\"没什么。\"李素琴摇摇头,继续切菜。
一周后的周末,张建军出差了,陈芳在家整理房间。她打开婆婆的床头柜找针线盒时,一个红色的小本子从一叠整齐的手帕下面滑了出来。是婆婆的存折。
陈芳犹豫了一下,还是翻开了。第一页显示开户时间是2010年8月,正是婆婆刚来北京的那个月。随后她惊讶地发现,每个月1号都有一笔1000元的存入记录——正是他们给婆婆的生活费。而逢年过节给的大额红包,也原封不动地存在里面。
最后一页的余额让陈芳倒吸一口冷气:六万八千四百元。这些年给婆婆的钱,她几乎一分没花。
\"妈!\"陈芳拿着存折冲进厨房,\"这怎么回事?您为什么不花我们给您的钱?\"
李素琴正在和面,手上沾满了面粉。她看了一眼存折,表情平静:\"我在家吃住,花不了什么钱。\"
\"那您每天买菜的钱哪来的?\"陈芳突然想起什么,\"您...您用自己的退休金?\"
李素琴点点头,继续揉面:\"我退休金一个月两千多,买菜够了。你们给的,我存着。\"
\"那新冰箱......\"
\"用你们给的红包钱买的。\"李素琴轻声说,\"我看你们总说旧冰箱不好用。\"
陈芳眼眶突然发热。她想起婆婆每天第一个起床做早饭,最后一个睡觉;想起她蹲在菜市场砍价的背影;想起她总把最好的菜夹给孙子,自己却只吃些咸菜下饭。
\"妈,您这是何苦呢......\"陈芳声音哽咽。
李素琴终于停下手中的活,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我和你爸那会儿,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现在你们赚钱不容易,房贷车贷压力大,我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尽量省着点。\"
那天晚上,陈芳把存折的事告诉了刚出差回来的张建军。出乎意料的是,丈夫并没有感动,反而皱起眉头。
\"妈这是什么意思?\"张建军压低声音,\"她是不是觉得我们给的钱不够?还是......\"他停顿了一下,\"她存着钱准备回老家?\"
\"你怎么这么想?\"陈芳惊讶地看着丈夫,\"妈明明是舍不得花我们的钱。\"
张建军摇摇头:\"你不懂。我妈那人特别要强,她肯定觉得在北京住不惯,又不好意思说。\"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难怪她总把新衣服收起来,这是随时准备打包走人啊。\"
陈芳想反驳,却听见客厅传来冰箱运转的嗡嗡声。那声音比平时更响了,像是在抗议什么。
第二天早饭时,张建军突然对母亲说:\"妈,您要是想回老家就直说,不用这样。\"
李素琴正在盛粥的手一抖,几滴热粥溅在桌面上:\"什么?\"
\"我和陈芳看了您的存折。\"张建军直视母亲,\"您把钱都存着不花,是不是打算回老家?\"
厨房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冰箱的压缩机发出沉闷的响声。李素琴慢慢放下碗,手指微微发抖:\"我......\"
\"妈,我们没别的意思。\"陈芳赶紧打圆场,\"就是担心您太省了,委屈自己。\"
李素琴深吸一口气:\"我存钱......是为了应急。你们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万一有个什么事......\"
\"我们能有什么事?\"张建军打断她,\"我和陈芳收入稳定,您操这心干什么?\"
李素琴不再说话,默默收拾碗筷进了厨房。陈芳瞪了丈夫一眼,跟进去帮忙,却发现婆婆背对着她,肩膀微微颤抖。
\"妈......\"
\"我没事。\"李素琴声音沙哑,\"你去上班吧,别迟到了。\"
那天之后,家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李素琴依然每天做饭、接送孩子,但话少了很多。张建军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说话太重,却拉不下脸道歉。
一个月后的傍晚,一场更大的冲突爆发了。李素琴发现小凯作业没写完就在玩平板电脑,便说了他几句。张建军正好下班回家,看见儿子在哭,不问青红皂白就冲母亲发火。
\"妈,您能不能别老用您那套方法管孩子?现在教育方式跟以前不一样了!\"
李素琴站在客厅中央,手里还拿着孙子的作业本:\"我......我只是......\"
\"您知道现在小孩心理多脆弱吗?您这样会给他留下阴影的!\"张建军越说越激动,\"怪不得您一直存钱,是不是早就打算好要走了?\"
李素琴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放下作业本,转身进了卧室。半小时后,她拎着个旧行李箱出来,箱子明显没装多少东西,但她瘦小的身躯被压得有些佝偻。
\"妈!您干什么?\"陈芳从沙发上跳起来。
\"我回老家。\"李素琴声音平静得可怕,\"这些年...打扰你们了。\"
张建军愣住了,显然没想到母亲会这样反应:\"妈,我不是那个意思......\"
李素琴已经走到门口,她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冰箱的钱,是我用你们给的红包买的。存折在床头柜里,密码是小凯生日。\"她顿了顿,\"照顾好自己。\"
门关上的声音很轻,却像一记重锤砸在陈芳心上。她冲进卧室打开床头柜,那个红色存折静静地躺在那里,旁边是一叠整整齐齐的钞票——那是婆婆这一个月的生活费,她一分没动。
客厅里,新买的冰箱突然发出巨大的嗡嗡声,像是老人压抑已久的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