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人非常欣赏德国人的严谨,虽然当时世界大乱,但是他本人在日耳曼尼亚确实着实过的不错。
他甚至还抽空飞回了美林顿,娶了一个漂亮的姑娘回来,并在这八年中,和她一起生了四个儿子。
生了儿子,当然要认真的教导。
由于他本人非常欣赏小胡子治下的日耳曼尼亚,于是,他找了一个纯日耳曼血统的女人作为儿子们的保姆和家庭教师。
这位女士是一个标准、狂热的NA萃份子,两人在育儿理念上一拍即合,
两人都认为,财阀家的子孙更需要严格管控,甚至连身体也不例外。
比如说,他们甚至会规定孩子早上上厕所的时间,不能早也不能晚,定时定点解决他们的生理问题。
如果拉不出来,就通过灌肠的手段在规定时间达成目标。
而这个时候,最大的大儿子才9岁。
当然,保姆也有温情的时刻,在睡前时,她也会给孩子们讲一些民俗故事,哄孩子们入睡,
比如“有一个孩子不听话,大人就切掉了他一根手指以作惩罚。
另一个孩子还不听话,大人们就把他扔到火里烧死了之类的。”
但是好景不长,日耳曼尼亚的在欧罗巴大陆的攻势非常顺利,保姆决心要更进一步报效元首,于是狠心辞别了东家。
纵然老科赫再是不舍也挽留不住。
于是,失去了志同道合的家庭教师,他只能抄起棍子亲自上阵,来教育自己的四个儿子。
据后来亲戚透露,他曾经见过老科赫拿着鞭子,抽狗一样抽身为双胞胎的老三和老四,画风极其残酷。
在20世纪50年代他们家族拍摄的家庭录像中,清晰记录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兄弟间的相处状况——每一个镜头里,都至少有一个孩子在遭受殴打。
时间进入到40年代,美林顿下场了。
为了能生产出更好石油以便让战机飞往日耳曼尼亚轰炸帝国第三炼油厂,也就是汉堡炼油厂,美林顿军方召回了老科赫,让他专心从事石油生产。
而在此期间,当年那44场诉讼在政府、军方有意无意的干涉下,最终以他获胜而告终。
老科赫终于在美林顿站稳了脚跟。并且开始积极投身政治。
在基联的日子虽然让他赚到了钱,但是那种时刻担惊受怕且不自由的经历让他深恨这个国家。
同时,让他对政府的监管深恶痛绝。
他开始试图让政府放弃对企业的监管,宣扬起了自己小政府的理念。
而他的四个儿子,也在亲爹的管教下“健康”的茁壮成长了起来。
老大继承了父亲的名字,也叫做弗雷德。可惜这个被老科赫寄予厚望的儿子和父亲完全不一样。
他不关心政治,也对家族产业不感兴趣,他只喜欢学习和随自己心意收藏艺术品。和父亲画风格格不入,和弟弟们的画风也格格不入。
老二查尔斯就不一样了。他简直就是老科赫的翻版。
不光强壮、蛮横,而且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的兴趣爱好——打儿子。
作为最小的老四比尔就惨了。
老二查尔斯从寄宿学校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处找比尔,把他抓住痛揍一顿过过瘾。
揍的时候,双胞胎中的老三大卫就在一旁给老二查尔斯放风,因为他是老二的小跟班,两人从小关系就很好。
老四比尔就在这种父兄之爱下茁壮成长了起来,最终长成了一个孤僻而渴望关注的孤独奇男子。
1967年,老科赫突发心脏病,留下了一家年收入2.5亿美元的公司,以及包括三亿美元在内的巨额家产,草率的离开了人世。
这个时候,老二查尔斯才刚接手公司不到两年时间。
大儿子无心家族经营,拿到了14%的股份。
剩下的三个儿子野心勃勃,则各分得20.7%的股份。公司的另一个股东掌握了百分之15的股份。剩下的少量股份则掌握在老科赫的亲友手中。
当时,老大明确的表示出对公司经营不感兴趣,拿到遗产后,他转身就去花钱去了,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了美林顿最着名的艺术收藏家及捐赠人。
而老三、老四此时都尚且年轻,暂时还没有进入家族企业。
刚开始,摄于老科赫余危,兄弟们尚且能保持面上的友善,在老大对经营没有丝毫兴趣的情况下,三兄弟陆续的进入了公司,在老二查尔斯的带领下,将公司的资产翻了三十倍。
但是,在那之后,由于老二查尔斯的经营理念是将所有公司利润都投入再生产,使利益最大化,以至于一直奢侈度日的老大和老四再也无法忍受他的专政。
他们迫切的希望能把账面上可观的盈利以分红的形式兑换出来,以供挥霍。
于是,一场兄弟间的争夺拉开了帷幕。
75岁的母亲玛丽为了让儿子们不要争斗,想了一个办法。她给自己找了一个四十岁的男朋友。
四十岁的男朋友虽然听起来年纪不小,但是比她最小的儿子还要年轻五岁。
于是,为了对抗这个外来者,兄弟们又不得不捏着鼻子聚到了一起。
不过在斗倒了这个外来者后,兄弟们最终还是走向了分裂。
最终,查尔斯带着他的跟班大卫,斗倒了自己的大哥和四弟,成功把他们的股份收购了回来,并且最终把公司发扬光大。
在2023年之后,科氏工业甚至一度超过了罗伊家的嘉吉公司,成为了美林顿规模最大,最赚钱的私人公司,年营收超过9000万美元的巨无霸。
并且,二代的查尔斯承袭了父亲对政治的狂热爱好,在他的带领下,他们的政治触角成功的深入了美林顿政府的方方面面,
利用金钱和人脉在其中结下了一张网络大部分政治人物的关系大网,像章鱼一样盘踞在政坛之上。人称科赫章鱼。
以至于在后期,美林顿政权职务排名第三的议长,总统、副总统之下万人之上的议长,都要老实的去科氏集团求见,看他们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