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辽东地方官府对于此事是比较消极的,他们以王府修建工程浩大,辽东地域寒冷,工程进度缓慢为由,请求暂缓移藩,对于地方的这个说辞,朱载坖并不认同。
工程浩大确实是真的,亲王府下天子一等,亲王府的周长是三里三百零九步五分。城高二丈九尺,下宽六丈,上宽二丈。其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四周同样围绕高大的城垣和四个城门,城楼上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门饰以丹漆金涂铜钉,俨然是皇都南京应天府紫禁城的缩影。王府四城的正门,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东曰体仁,西曰遵义。
进入城中有基高六尺九寸三组正殿,依次是承运殿、圜殿和存心殿。朱元璋反复告诫亲王们能睹名思义,承担起藩屏帝室的任务。前殿承运殿最高大,阔达七间,是整个王府建筑的主体,紧接着是圜殿和存心殿。整个格局与紫禁城皇极、建极、中极三殿一致,是亲王举行庆典和行使权力的场所。
所有宫殿都是窠拱攒顶,中画蟠螭,饰以金边,画八吉祥花。殿中的座位用红漆金蟠螭,挂帐用红销金蟠螭,座后壁则用画蟠螭彩云。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饰以青绿点金。殿门庑及城门楼皆覆以青色琉璃瓦。亲王宫得饰朱红、大青、绿,其他居室只饰丹碧。
承运殿两庑为是左右二殿。自存心、承运,周回两庑至承运门,为屋百三十八间。殿后为前、中、后三宫,各九间。宫门两厢等室九十九间。凡为宫殿室屋八百间有奇。廊房饰以青黛。此外还有顶门楼、庭、厢、厨、库、米仓等共数十间。社稷、山川坛位于王城内的西南,宗庙位于东南,位置与南京紫禁城相同。
而且不但是要为周、沈二王营建王府,还有周、沈二王下面的郡王们,也要给他们修建郡王府,虽然郡王府的规模要比亲王府小多了,但是数量很多,也需要征调不少的劳动力,虽然王府的营建是朝廷拨银,但是毕竟是地方和工部共同负责的项目,对于地方来说,肯定是不欢迎这些藩王们的。
朱载坖对此并不认可,要求地方官员加快进度,务必要完成周、沈二王王府的建设。保证朝廷移藩大政的施行。朱载坖在广宁视察完了之后,从广宁继续向北,到辽东都司所在地辽阳,视察辽东的兵备、军储事宜,辽阳和沈阳是辽东官军重要的给养中心。
经由山海关和登州海运而来的粮秣军器、弹药等,都主要储存于辽阳和沈阳,大明驻守辽东的官军也都依靠这些物资生存,朱载坖亲自去仓库查看了这些物资的存放,除了军器粮秣之外,朱载坖最关心的都是被服了,辽东苦寒,对于驻守在此的官军来说,冬天的御寒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除了棉衣之外,朱载坖很清楚皮裘才是御寒最好的衣服,但是朱载坖现在没办法给所有官军都配齐皮裘,但是棉衣胖袄还是要保证的。
朱载坖仔细检查了这些官军的被服,同时和官军的的将领们商量有关后勤的问题,现在辽东官军的后勤保障还算是的得力的,但是对于一些细节还是有商榷的,胖袄在靠北的地方还是不够御寒,还是要皮裘能够御寒,除此之外就是辽东有很长时间的阴雨时间,各种雨具还是要有所准备。
朱载坖听取这些军官们意见之后,从辽阳启程南下,经海州卫、盖州卫、复州卫抵达金州卫,也就是大连府,朱载坖圣驾抵达大连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视察大连造船厂,虽然大连造船厂是朱载坖即位之后设立的,对于朱载坖来说,对于大连造船厂还是给予了厚望的,因为大连可以利用辽东丰富的木材资源,使之成为大明重要的造船厂。
朱载坖亲自视察大连造船厂,就是要实地看看现状,还有就是弄明白大连造船厂难以承担制造大型战舰的原因,从大连造船厂坚城以来,确实为朝廷制造的大量的船只,尤其是各种运输船只,大连造船厂承造的各种运输船不仅在军中服役,就是地方的海商也经常购买,物美价廉。
但是对于大连造船厂制造的战舰,尤其是大型战舰,各水师都不愿接收,甚至上疏朝廷,认为大连造船厂不应该知道战船的,称他们所制造的战船质量不好,难以在海战中使用。
朱载坖这次亲自抵达大连,就是想要搞清楚其中的原因,朱载坖详细询问原因,就是水师为什么不愿意接收大连造船厂所制造的军舰,经过这些提举船厂的解释,朱载坖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材料的,南京龙江船厂、广州船厂、天津船厂在制造两千料以上的大型战舰的时候,多使用从缅甸运来的柚木,这种木材确实是制造战舰的好材料,官军也愿意接收由柚木制造的军舰。
但是辽东并不出产柚木,辽东所出产的是杉木、松木居多,大连造船厂也多用这些木料制造船只,大连船厂的官员们认为,松木质地轻便、柔韧,适合用于制作小型的船只,其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加工容易,易于塑形。此外松木的密度较小,比较耐水,也比较容易涂漆,因此具有一定的耐久性。最主要的就是价格便宜。
但是水师军官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松木密度小,因此材质比较轻,并且抗风能力较差、断裂强度不高,不能够承受较大的张力。松木木材含有树脂,有些树种的木材含树脂多,难以粘合,耐霉腐性能不足,常见海洋动物寄生或造成腐败现象,不能适应远洋作战,所以拒绝接受由松木、杉木制造的战船,水师军官们认为,要制造战船,必须要用硬木,所以他们不接收大连船厂所制造的战舰。
正好朱载坖也要召见北洋水师提督陈璘,也要听取水师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