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咨皋通过殷正茂代奏的奏疏抵达京师已经是三月底了,原本朱载坖都准备在东巡了,但是在收到了俞咨皋的奏疏之后,朱载坖先暂缓出发,召集群臣商量此事,朱载坖在之前就将俞咨皋的奏疏向整个朝廷传阅了,对于佛郎机人屠杀大明华侨的事情,臣子们群情激愤,纷纷上疏要求大明严惩佛郎机,这样的事情,大明不能够接受。
这点也得到了朱载坖的认同,佛郎机扣押大明使臣,大肆屠戮大明华侨,要是朝廷还没有反应的话,日后佛郎机就是直接侵略大明的,当然,也有一些臣子认为:“中国四民,商贾最贱,岂以贱民,兴动兵革?又商贾中弃家游海,压冬不回,父兄亲戚,共所不齿,弃之无所可惜,兵之反以劳师。”
但是这些言论很快就招来的其他臣子的猛烈的抨击,甚至连朱载坖也无法容忍这些言论,朱载坖命令将这些立即远贬,不得调回京师,现在大明的海关关税中,由不少就是这些海商所贡献,他们对于大明还是有很大的贡献的,再说了,佛郎机人在朱载坖的眼皮子底下,屠戮朱载坖的子民,朱载坖还能无动于衷吗?
如果说之前朱载坖是想着对佛郎机人小惩大诫的话,这次朱载坖就是让佛郎机人深刻记住了,不仅仅是朱载坖极为愤怒了,不少的臣子都向朱载坖上疏,要求恭行天讨,严惩西夷。
对于佛郎机屠戮大明华侨的事情,朱载坖的看法很简单,就是要重创佛郎机在南洋的势力,让他明白在南洋,谁说了算。
同时还要借机建立大明在南洋的据点,朱载坖就此事和阁部重臣、参赞军务大臣们一道商量此事,要狠狠的教训佛郎机,同时还要控制战争的规模,这对于大明君臣来说还是很考验技术的。
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林燫的一份奏疏倒是引起了朱载坖的注意,他向朱载坖建议回复马六甲外府,他是福建人,对于海商贸易之事还是有些了解的,据他的陈奏,这些被杀的这些大明华侨,恐怕大多都是福建人,他们远涉重洋拼搏,结果却遭此横祸。
他向朱载坖介绍了永乐时郑和经略南洋的一些举措,当时大明在南洋有苏门答剌、满剌加是作为与旧港宣慰司相配的御封军镇。大明在马六甲海峡的满刺加建立城栅、仓库,以之作为经营西洋的中转站,是郑和下西洋的又一重大活动,这些据点都在非常关键的位置上,只要能够控制这些地方,整个南洋就都在大明股掌之中的。
满剌加,也就是后世所称的马六甲,地位之重要,就不用多说了,就是在整合下西洋的时候,郑和也认为满剌加极为重要,当您郑和给成祖皇帝的奏疏中称:“中国下西洋船以此为外府,立摆栅墙垣,设四门更鼓楼。内又立重城,盖造库藏完备。大宝船已往占城、爪哇等国,并先于暹罗等国回还船只,俱于此国海滨驻泊,一应钱粮皆入库内存贮。各舡并聚,又分次前后诸番买卖以后,忽鲁谟斯等各国事毕回时,其小邦去而回者,先后迟早不过五七日俱各到齐。将各国诸色钱粮通行打点,装封仓储,停候五月中风信已顺,结宗回还。”
在郑和下西洋的活动中,满剌加的地位就是十分重要,郑和在这里建立摆栅城垣,立四门更鼓楼,晚上巡逻警戒。城垣里又设立重栅小城,建造仓库。下西洋所需的钱粮货物,都在这些仓库里存贮,以备随时之用。郑和去各地的船只,回航时都在这里聚齐,打整番货,停泊候风,一旦南风正顺,即刻起锚扬帆,开航回中原地区。
满刺加中转站的建立,既是郑和下西洋的必要,也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没有中转站,势必要影响到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次数和到达地区的数目,也会因此而缩小郑和下西洋对海外的影响。郑和下西洋,在满刺加建立中转站是成祖发展大明水师和经略南洋的决心和所采取的具体措施的重要体现。
但是随着大明实力的衰退,尤其是水师力量的不足,使得大明无法保持对这些海外领地的控制,现在大明既然要重新经营南洋,像满剌加这样的要害之处是必须要掌握的。
正德五年的时候,小佛郎机人曾经到达过马六甲,受到了当地人的猛烈袭击,他们撤退了。但这场战争,让小佛郎机认识到要占领马六甲,控制马六甲海峡入海口,必须从军事上先占领马六甲河上的大桥。这是马六甲城的咽喉之地。
于是在准备之后,正德七年,小佛郎机总督阿尔布克尔克率领一支由18艘舰船、1200名小佛郎机士兵及200多名马尔巴拉援兵组成的舰队到达马六甲,提出了释放战俘、赔偿以及割让一块土地来修建要塞的要求。当时的马六甲是一个10万人的城市,由3万马来人和爪哇人守卫着,双方兵力悬殊,因此当地苏丹拒绝了小佛郎机的要求。
担任佛郎机人用火器优势攻克的马六甲,国王向南逃窜,建立了柔佛王国,到了隆庆八年,佛郎机吞并了小佛郎机,马六甲也就是原来大明的满剌加外府也就落入了佛郎机人之手。
这次佛郎机挑衅大明,朝廷要予以征讨,除了吕宋之外,就是马六甲城最重要的,对于大明来说,要是能够恢复满剌加外府,控制马六甲的话,对于大明来说就将整个南洋加以有效控制,何乐而不为呢?
重新夺回满剌加外府,不仅仅是宣示大明在南洋的主权,更加重要的是加强了大明对于海商航线的控制,大明只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就能够有效的控制整个南洋和大明附近诸国的海上贸易,同时将南洋变成大明的内海,对于大明来说是极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