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这是《大秦法治报》刊登的法家韩非子的言论,还用白话文又重新详细的叙述了一遍,还加了一段评论,启示:“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让法治成为共同价值和信念,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这段话更是秦皇所说的“王在法下!的根基”,此文一经登报立即改变了法家声誉,法家一直被别有用心的污蔑,在民间把法家一直描述成始皇帝的走狗鹰犬,连秦朝灭亡也归责于法家律法,还创造出了成语“作茧自缚”用来抹黑法家商鞅变法。
以前法家没有发声的渠道,舆论渠道都被濡家,或者是六国余孽、世家、门阀等统治者掌控,现在有了报纸,而且识字阅读的人数越来越多,大秦打破了知识垄断。
法家经过漫长的等待与努力,终于迎来了能够堂堂正正阐述自身观点的时刻,让天下人知道规矩的好处。他们将律法比作一把锋利无比的刀,替天下人主持公道、公平正义,而法家则如同技艺精湛的铁匠,负责精心打造这件强大的兵器。
然而,如果有人拿起这把武器去杀人行凶,岂能怪罪铁匠是罪魁祸首呢?
法家所打的这个比方是否恰当暂且不论,但它成功地赢得了众多读者的认同,律法是个好东西,能避免无秩序的混乱状态,避免人变成野兽,像野兽那样,谁强谁就生存下来。
不仅如此,法家还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大秦律法。
他们提出仅仅要求君王在法律之下行事远远不够,应当追求律法面前人人平等,确保律法公正无私。令人欣喜的是,秦皇对于法家的这番言论表示高度认可,还开始身体力行,让法家真正的实现理想。
正因如此,秦皇和法家在民间迅速树立起了崇高的威望。可就在此时,各种负面消息却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报纸上铺天盖地地宣传着大秦暴虐无道、律法繁多苛刻而且残害民众等不实之词。甚至民间还流传着“大秦无后,二世而亡”这样充满诅咒意味的箴言。
恰在这时,法家的一篇名为《韩非子·有度》的文章横空出世,瞬间成为全新的舆论焦点,引发广大读者热烈讨论。但与此同时,报纸的发行状况异常混乱不堪。
只要拥有巨额财富,任何人都能轻而易举地创办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更糟糕的是,许多这类报纸竟然都是在南梁的势力范围内开办的。
好在大部分读者,却是大秦工厂里培训出来的,这些工人天然上更亲近大秦,将大秦帝国取得的成就,当成自己的成就。
大秦与南梁的关系还算可以,而且南梁已经成了大秦工业品倾销地,大秦政事堂也不愿意立即打击南梁,南梁有钱人还是非常多的,财富积累了数百年,不像北方,北方早让五胡摧毁了,财富被洗劫一空,文明被焚毁。
毕竟南梁早已成为大秦志在必得的囊中之物,但由于南梁境内绝大多数民众皆为汉人,与大秦可谓同文同种、血脉相连。正因如此,大秦政事堂并不愿意立刻向南梁痛下杀手,可以先争取能争取的,最后才开始统一。
于是,南梁的报纸产业犹如春雨过后的竹笋一般,迅速地遍地开花。
大秦方面,除了至关重要的军功技术之外,对于南梁汉人的防备几乎微乎其微。再者说,两地不仅文化相同、种族一致,更是紧紧相邻,想要彻底封锁南梁无疑难上加难,人为制造敌对不可取。
也正是凭借着这些有利条件,南梁得以兴建起众多规模超大的造纸厂,从而拥有了源源不断的纸张供应。有了充足的纸张资源作为保障,印刷报纸自然也就不再是什么难事,只是整体成本、效率上差大秦许多,门阀对这点不在乎,他们有的是部曲、佃农、奴仆。
面对此情此景,新儒家知道贸然行动可能会破坏整个大战略布局,故而向政事堂提出请求,希望能够提前围剿南梁的老儒家势力。
随后,政事堂众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应对之策:究竟该如何在避免动武的情况下,有效地遏制并打击南梁日益猖獗的报纸产业呢?
毕竟任由南梁的报纸继续肆意抹黑大秦,势必会给大秦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铄金,毋翼而飞。不能让谣言满天飞!
就在众人苦思冥想之际,大秦商业部的王启年灵光一闪,想出了一条妙计——既然当下法家风头正劲,那么完全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地位。
要想从侧面彻底斩断南梁报纸发行的根基并非易事,但大秦王朝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谋划后,毅然决然地推出了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律——《大秦环境资源法》。
这部律法的出台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大秦方面则宣称,这部律法实乃古法传承而来,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圣明天子所颁布的《伐崇令》。
《伐崇令》作为古代律法中的经典之作,早已深入人心。如今大秦将其重新挖掘并加以改进完善,使之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律法,这无疑是对律法的一次伟大创新与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大秦环境资源法》被视为祖宗之法的延续,承载着先辈们对于后世子孙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国家长远发展的高瞻远瞩。
大秦之所以如此重视这部律法,并耗费大量精力去制定它,正是因为知道了自然资源对于一个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至关重要性。
只有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保护,才能确保子孙后代依然能够拥有充足、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因此,可以说这部律法不仅是当下治国理政的有力工具,更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商业部部长郭奎文面色凝重地对着,在座的其他几位部长详细解释着当前面临的困境:
“诸位同仁啊!咱们都知道,要想印刷出一份份精美的报纸,那就得需要海量的纸张供应才行呐!可你们想想看,制造这么多的纸张又需要些什么呢?
那可得消耗掉大量的树皮以及充足的水资源啊!”他顿了顿,接着说道:
“原本吧,像树皮和水源这类东西,咱们南梁从来都是不缺的。但为了能够顺利开办起他们自己的报纸事业,那帮人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啊!
他们到处疯狂地砍伐树木,导致大片森林遭到破坏。而且更为过分的是,他们竟然就在离咱们工厂,不远的地方兴建起了大批造纸厂。”说到这里,郭奎文不禁摇了摇头,显得十分无奈。
“等这些造纸厂把纸张生产出来以后,立马就能直接运往附近的印刷厂用于印制各种报纸、传单等等。如此一来,无论是时间还是成本方面,人家都比咱们有着巨大的优势啊!
再看看咱们这边,由于国内原材料供应不足,咱们造纸厂所需要的大部分原料,都不得不依赖于从遥远的海外进口而来。这样一来,运输成本大幅增加,自然也就拉高了整个生产成本。
所以说呀,在这种情况下,咱们的报纸印刷业务,怎么可能熬得过人家南梁呢?”
郭奎文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继续分析道: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就是咱们对于纸张的消耗量本身就相当之大。如果没有纸币厂在背后,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恐怕咱们的报纸在市场销售环节,根本就无法与那些南梁世家门阀相抗衡。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啦,如果咱们大秦能够及时确立这部环境资源法,那可就完全不同喽!
到时候,咱们不但有理可循、有据可依,更是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我相信,以南梁朝廷一贯的作风来看,他们应该会积极配合执行咱们的秦法。
虽说咱们大秦没办法直接管束,南梁世家门阀中那些肆意砍伐树木的行为,但至少可以抓住他们过度使用水源这个把柄,名正言顺地向南梁朝廷发难问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