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所有人都休息好,第二天起来,一个个都精神饱满的,吃过早饭便出发了。
才出城门没多远,倒是遇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便是知府大人赵坤深。
骑着马走在最前面的周银率先看到人,立即勒住了马缰,随即扬手示意队伍停止前进。
马车停下,里面的人不清楚状况,纷纷挑开帘子询问。
“掌柜的,是知府大人。”周银道。
话音刚落,等在对面不远处的赵坤深哈哈笑着转过身,语气有些许埋怨地说道:“我说周掌柜的,你这在府城逗留一天,不来看望看望我这个老伙计就算了,到头来还得我自己亲自前来,过分了啊!”
周桓下了马车,无所谓地道:“若每次经过府城都得去叨扰赵大人,只怕赵大人你早就烦透了周某人了。”
“此言差矣,常言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周掌柜的太见外了。”
两人说话间,后面的马车里的人都纷纷出来了,毕竟来人是知府大人,众人不得不下车行礼。
倒是赵坤深直接大手一挥,说道:“赵某今日未着官服,不必行那些虚礼,都免了吧!”
众人闻言,只好顺势而为。
赵坤深越过周桓,走到杭书珩面前,眼神难掩热切。
“我记得你,你就是当初敢与万家抗衡的那名学子,亦是本次科举的亚元,杭书珩。”
杭书珩连忙拱了拱手:“学生不才,劳大人记挂了。”
赵大人从周桓那里了解到不少有关系杭书珩的信息,上塘村的作坊里做出来不少利国利民的东西,他也曾亲自下乡体察过民情,对这位学子的兴趣便更加浓厚。
当初科举放榜后,他便想设宴邀请前三甲过府一叙,主要是冲着亚元杭书珩,其次才是解元谢玉溪,而另外一位只是捎带。
只不过,当他打发家丁去客栈请人时,早已人去楼空,一打听,才知道家丁去迟了一步,人家看完榜单回来便直接出城了。
名列第三的举人倒是还留在府城,只是这解元、亚元都已经离开,这宴便没什么意思了,最终他还是打消了宴请的念头。
这会儿得知杭书珩一家与周桓等人同行进京,只在府城逗留一晚,赵坤深大清早便出城在此等候了。
见杭书珩一如当初他第一次见他时那般不卑不亢,赵坤深赞赏地点点头,“你很不错,好样的,本官看好你,此番进京,你代表的不仅仅是你自身,不要忘了,你是从潭州府走出去的学子,在外人眼中,你代表的,是潭州府。”
“多谢大人教诲,学生自当谨记于心。”杭书珩低头颔首,一副虚心受教的谦卑模样。
他能理解这位知府大人话里的含义,无论他愿与不愿,只要出了潭州府,到了京城,进了考场,他的身上便打上了潭州府的烙印,旁人谈及他时,亦会自动带上潭州府。
接下来,知府大人又与杭书珩说了好半晌的话,完全已经把周桓这位老伙计给抛之脑后了。
周桓看他这个样子,哪里还不明白,他这压根就是冲着杭书珩来的。
叹了一口气,看向另一边同样是举人的刘夫子,心中感慨,同样是举人,这待遇却大不相同啊!
恐怕这知府大人压根就没留意到刘夫子吧!更别说知道他同样也是一位举人了。
眼看赵坤深缠着杭书珩叙话,没有一点要停下的意思,周桓不得不出声提醒。
“赵大人,差不多得了,我们得出发了,再不走,怕是要赶不到下一个城池落脚,只能露宿荒野了。”
赵坤深有一瞬间的尴尬,这聊着聊着,咋就忘了时辰了呢!
时间不等人,最后又说了一番鼓励的话,赵坤深只能无奈的让他们的队伍出发了。
然而,因为知府大人的这一耽误,出发的队伍紧赶慢赶的,最终还是没能赶上下一个城池落脚。
并且途中还遭遇了一场大雨,为了安全着想,众人只能就近找了一个避雨的地方,是一座废弃的破庙。
破庙很破,屋顶上有不少的漏洞,不断地往下滴着雨水,可谓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好在宋甯准备出行用具时,想到了各种可能性,行囊里都备着防雨棚呢!
不用她吩咐,水生便自觉地从马车里把装备搬下来,找了稍微干爽一点的地方,开始忙活了起来。
零零散散的一堆东西,在他灵活的双手的搭建下,三两下便搭起了一个小棚子。
周府众人,上到主子,下到护卫和家丁,全都目瞪口呆,他们经常外出,露宿野外也是常有的事情,哪一次他们不是将就将就,一晚便过去了。
可到现在,他们可算是长了见识,原来就算不得已露宿野外,也可以不用将就。
看水生搭好第一个棚子,再搭下一个,众人倒是想搭把手,却插不上手,那家伙动作娴熟且迅速,没等他们上前帮忙,便已经全搭好了。
“棚子搭好了,大家快进来吧!”
条件有限,统共也就两个棚子,只能是紧着主子们使用的。
“啧啧啧!宋姐姐,你们的马车里到底都装了些啥呀?这你都能想得到。”周茹走到棚子底下,嘴上不断地啧啧称奇。
没想到,这看起来不算小的一个棚子,不用的时候,竟然是能拆下来装在马车上带走的。
这边棚子刚搭好,杭书云便开始从马车里把折叠桌子和小凳子搬出来,摆放好,接着又出去马车里继续往外搬。
一会能用到的东西搬出来,炉子、汤锅、碗筷,凡是能想得到的物品,一应俱全。
其次,便是一些食材和干粮了,挂面、方便面、风干的肉干菜干,以及一些瓶瓶罐罐的各种罐头和各种酱。
这下,周府的家丁和护卫们总算找到搭手的机会了,从马车上搬了一些干柴下来,开始生火搭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