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甯被孙家婶子拉着唠嗑,杭书珩见她们一时半会怕是唠不完,便带着孩子们去了旁边的水生家。
出发进京之前,他有些事情还需要交代一下家里的几个小伙子。
刚进院子,见他们哥几个正在院子里说话,多半是其他几个人在调侃水生的话。
见杭书珩到了,几人连忙搬凳子的搬凳子,端茶倒水的端茶倒水。
杭书珩坐下后,第一句话便也是调侃水生,“听说你好事将近。”
水生一个劲地嘿嘿傻笑,他今天一整天都是在别人的调侃与玩笑中度过的,这会儿再被调侃,他已经完全能够坦然面对了。
杭书珩等他乐了好一会儿,便做了一个让他更加乐呵的决定。
“这两天,你把手里的活交接一下,到时候,随我进京。”
此话一出,其他几个人羡慕的目光便齐刷刷地投到了水生的身上。
水生有些不敢相信,他的反应和方才老族长家的杭书云差不多,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叔,您是说,我可以跟着您一块去京城?”
杭书珩点头,其实让水生随行,也是他临时决定的。
在这老杭家,水生兄弟俩对于杭书珩来说,就像是自家孩子一样,他们在杭书珩心里的份量,甚至比老族长还要高上一些。
水生的手艺本来就不差,再加上如今有江老的亲自指点,便更加炉火纯青了。
此次进京,要在京城待上大半年的时间,把水生带出去,除了让他见见世面,杭书珩还打算让他进京城的大作坊,同那些老匠师们多学些技巧。
京城的大作坊,杭书珩的手中也持有分红契约,往作坊里塞个学徒,应该不难。
况且,把水生送进去,到时候谁教谁还不好说呢!毕竟这许多东西,屏阳县有的,京城还不一定有,即便有,那几乎都是水生做过的。
因此,水生进了大作坊,既是学徒,亦是师傅。
木墩在听到自己大哥都能跟着去京城,而他自己只能留在家里,心里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水生认为,今日他定是被上天眷顾的,仿佛所有的好事都发生在他身上了。
接下来,杭书珩便不理会此刻心情激动的水生了,而是对其他几个人交代一些事情。一直到天色全黑了,事情也刚好说完了。
孙家那边,宋甯听孙家婶子说了明日要去县城看小外孙的事情,她便与她相约好明儿早晨一起去。
她本就打算在临走前,去看望看望孙宝妹,顺便给那孩子送个礼物的,连要送的礼物,她都已经让杭书珩从县城买回来了,是一个白玉平安扣。
与孙家婶子约定好后,看着天色已晚,宋甯便打算告辞了。
这才起身,正好外边大门外就传来了扬扬脆生生的喊声,“娘亲,天黑了,我和爹爹来接你回家了。”
孙家婶子把宋甯送出门外,捏了一把扬扬的小脸蛋,笑道:“哎哟!你这孩子可真贴心,是担心你娘亲怕黑是不是?”
扬扬冲着她咧嘴咯咯笑,随后便跟着爹爹娘亲回家去了。
次日清早,宋甯刚吃过早饭,孙家婶子便来与她汇合了。
她简单收拾一下,带了一篮子从后山上捡回来的初生鸡蛋出来,等青霜套好马车,便上车跟在孙家的驴车后面往县城出发。
到了县城,孙家婶子便去了趟集市,打算给闺女和女婿家买些食材过去,也省得女婿再出来购买。
宋甯则去了小鱼胡同附近的那家糕点铺买了几包点心,等孙家婶子买好了东西过来,才一起往小鱼胡同里去。
刚到王家小院外,就碰到了从里面出来正打算出门采买的王进。
见到他们,王进很惊喜,“爹、娘、宋夫子,你们怎么来了?”
“今儿个没事,想着好些天没见小外孙了,怪想念的,趁着来县城置办些家用,就过来看看。”
宋甯在一旁附和道:“知道婶子要来,我就也跟着过来看望一下宝妹。”
“欢迎欢迎,快进来吧!”王进将人往家里请,接着便直接带她们去了孙宝妹坐月子的屋里,“宝妹,快看谁来了。”
孙大叔不好进去闺女的屋子,便自觉地在院子里找个凳子坐着了。
屋里,孙宝妹刚奶完孩子,见到来人,惊喜万分。
“娘,嫂子,你们怎么来了。”她小声地说着,生怕吵醒怀里刚睡着的小家伙。
宋甯和孙家婶子见状,也自觉地轻声细语问候她。
“孩子睡着了?”
“是呀!刚吃饱就睡了。”
孙宝妹点头,轻轻地将孩子放在柔软的小被褥上。
宋甯走近看了一眼白白嫩嫩的小宝宝,真想上手去摸摸,又怕把孩子给弄醒了,便压下了这个冲动。
“长的可真好。”
孙家婶子看着熟睡的小外孙,亦是满心满眼的慈爱,“我瞧着这小家伙比前些天又长大了不少呢!”
“是吗?”
孙宝妹打量着熟睡的小家伙,她天天抱在手里,倒是没看出来有多大的变化。
“可不是呢!你就是天天和孩子待在一块,所以没看出来。”
孙家婶子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她们讲了许多照顾孩子的经验和细节,无论是宋甯,还是孙宝妹,都虚心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