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将临潭世家的子弟们编入辅兵队伍之中,并向他们郑重承诺:一旦胡服骑射部队出现职位空缺,这些世家子弟将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名额绝对不会低于三分之一!
这个消息对于那些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世家子弟来说,无疑是一道曙光。他们看到了晋升的希望,终于有了努力的动力。于是,这些原本有些懒散的世家子弟们开始纷纷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为南凉军攻打临洮出谋划策。
与此同时,秦子玉并没有过多地干涉李牧的计划。他巧妙地利用宿营的机会,对陌刀军进行了一次强化训练,以提升他们的战斗力。
当十万辅兵如潮水般抵达临洮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展开了四面合围的战术。一时间,临洮城被围得水泄不通。
站在城头之上,郭子仪远远地望着那个将自己从石壁通道招募出来的年轻试炼者商棣,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忍不住高声喊道:“主公,您可别忘了,咱们的对手同样也是试炼者啊!按照君子之约,您必须要约战对方,并且战胜他,才能真正获得我的效忠!”
商棣听到郭子仪的提醒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奈之情。然而,为了安抚这位对自己至关重要的得力战将,他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回应道:“子仪,你放心吧!我这就立刻着手准备发起试炼者专属战,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让你清楚地看到跟着我是绝对不会吃亏的!”
郭子仪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豪爽地笑道:“主公如此豪气干云,子仪在此静候佳音啦!”
商棣见状,也不再犹豫,当机立断地发起了试炼者专属擂战。不仅如此,他还特意增加了招募人才虚影加持和不得中途投降这两个条件,以显示自己的决心和实力。
秦子玉在收到商棣的挑战后,试图拒绝这场比试。然而,系统却无情地告诉他,一旦拒绝,他将会被直接淘汰出局。面对这样的局面,秦子玉感到十分无奈,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只能硬着头皮接受这场战斗。
当秦子玉踏入专属擂台时,商棣顿时傻眼了。原来,由于法正不幸被俘,商棣的背后只剩下郭子仪这一个孤零零的人才虚影。相比之下,秦子玉的背后则是由众多人才虚影组成的一个庞大方阵,而在方阵的最中心,竟然有十几个人才虚影!
这惊人的差距让商棣惊恐万分,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汗。眼看着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商棣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几乎想要立刻投降认输,以避免遭受更大的耻辱和损失。
令人惋惜的是,由于提前加持了死战属性,商棣已经没有投降的可能,他别无选择,只能拼死一战,直到被秦子玉用强大的武力击败淘汰。
随着倒计时的结束,商棣深知时间紧迫,于是毫不犹豫地抢先对秦子玉发动攻击,希望能在一开始就占据主动。
然而,秦子玉显然对此早有预料,只见他手持虎头枪,迅速展开了一场大范围的覆盖式打击。这一招式犹如狂风暴雨般凶猛,让人避无可避。
关键时刻,郭子仪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替商棣挡住了这一记致命的大招。他用自己的身体承受了秦子玉的全力一击,虽然身受重伤,但成功地为商棣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主公,臣已经尽力了!”郭子仪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高声喊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无尽的疲惫和无奈。
商棣见状,心中虽有不忍,但还是故作镇定地喊道:“子仪不必愧疚,是我小瞧了秦子玉的实力。你安心休息吧,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处理。”
然而,秦子玉并不想给商棣太多喘息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地再次举起虎头枪,如闪电般朝着商棣刺去。
面对秦子玉如此凌厉的攻势,商棣毫不退缩,毅然决然地迎上前去,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抵挡住这一枪。
可惜,商棣的实力终究与秦子玉相差甚远,尽管他拼尽全力,却仍然无法抵挡住秦子玉的这一枪。只听得一声巨响,商棣的身体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倒飞出去,重重地摔落在地上。
随着商棣的倒地,他的身影逐渐变得模糊,最终化作点点星光,彻底消失在了这片空间之中。
秦子玉在试炼者专属擂台战中取得了胜利,这意味着他成功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成为了这场试炼的最终胜利者。而商棣则不幸成为了第一个被淘汰的县令。
临洮战役终于落下帷幕,秦子玉按照之前的约定,率领着他的军队进入了城中,准备接收这座城市。
当秦子玉进城后,他见到了一位名叫郭子仪的人。郭子仪在看完了秘境活动专属的文书之后,毫不犹豫地主动向秦子玉行礼,并说道:“臣郭子仪,拜见主公!”
秦子玉见状,心中大喜,他立刻回应道:“吾得子仪,如鱼得水!”这句话表达了他对郭子仪的高度赞赏和认可。
郭子仪听到秦子玉的话后,感激涕零,他对秦子玉的忠诚度瞬间直线上升。
与此同时,李牧也带领着他的部队进入了临洮。一进城,李牧便立刻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计划开始招募士兵,扩充南凉军的规模。
由于郭子仪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南凉军的扩编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士兵们纷纷响应号召,踊跃加入军队,使得南凉军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这忙碌的过程中,秦子玉却显得有些清闲。他在城中漫步,偶然间注意到了商棣之前所做的布局和应对措施。尽管商棣在擂台战中失败了,但他的一些策略和安排还是引起了秦子玉的兴趣,于是秦子玉便开始仔细欣赏起这些布局和应对措施来。
就在秦子玉成功拿下临洮之际,负责走水路进攻渭源的白起和王翦终于抵达了战场。这两位将领都是秦国的名将,他们的到来让秦军士气大振。
白起观察了一下渭源的地形,发现这里地势较低,周围有许多河流和湖泊。他心中一动,想出了一个水淹渭源的计划。于是,他主动向王翦提出了这个想法。
然而,王翦却对白起的计划提出了异议。他认为水淹计划虽然有很大的胜算,但耗费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容易出现意外情况。他建议让凤凰骑兵出战,凭借他们的机动性和攻击力,肯定可以轻松拿下渭源。
白起对白起的提议并不认同。他认为凤凰骑兵是秦国唯一的飞行兵种,其存在必须要严格保密,不能轻易暴露。如果让凤凰骑兵出战,一旦被敌人发现,后果将不堪设想。
王翦见白起态度坚决,也不好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得配合白起的行动。
接下来的三天里,白起指挥士兵们日夜不停地挖掘渠道,将周围的河水引入渭源城中。与此同时,他还安排士兵们在城外筑起了高高的堤坝,以防止河水倒灌。
三天之后,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这场暴雨来得如此之快,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不过,白起却心中暗喜,因为这场暴雨正好可以帮助他完成水淹渭源的计划。
由于白起的蓄水工作提前三天完成,当暴雨来临时,渭源城中的水位迅速上升。城中的百姓和守军惊恐万分,纷纷逃往高处。
白起见时机已到,毫不犹豫地命令主力部队登上高地,准备对渭源发起最后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