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陆绩不屑道:“汝不识机谋,不明道理,岂不是无学?”

曹操追问道:“你且说我哪几般不是处?”

陆绩掷袖说道:“汝无待贤之礼,吾何必要说?但有死而已。”

曹操眯着眼说道:“汝若说得有理,我自然敬服。”

陆绩解释说:“岂不闻‘背主作窃,不可定期’?倘今约定日期,急切下不得手,这里反来接应,事必泄漏。但可见机而行,岂可预期相订乎?汝不明此理,欲屈杀好人,真无学之辈也!”

曹操闻言,一改之前的傲慢之色,走下来而谢道:“某见事不明,误犯尊威,幸勿挂怀。”

陆绩坚定地说道:“吾与黄汉升倾心投降,如婴儿之望父母,岂有诈乎!”

曹操大喜道:“若你二人能建大功,他日受爵必在诸人之上。”

陆绩却说道:“某等非为爵禄而来,实不忍江东生灵涂炭,应天顺人耳。”

曹操取酒款待陆绩,过了一会儿,有人进了大帐,走到曹操身边附耳低语。

曹操对那人道:“将书呈来看。”

那人将密信呈上,曹操读完书信,脸色有些喜悦。陆绩暗自想到:“此必是曹军细作来报黄忠受刑消息,曹操故喜我投降之事为实也。”

曹操笑着对陆绩说道:“烦足下再回江东,与黄汉升约定,先通消息过江,吾以兵接应。”

陆绩却摆手说道:“某已离江东,不可复还。望丞相别遣机密人去。”

曹操坚决让陆绩去:“若他人去,事恐泄漏。”

陆绩再三推辞,他执拗不过曹操,只好说道:“若去则不敢久停,即刻当行矣。”

曹操赐给他金帛,陆绩坚辞不受。陆绩辞别曹操出营,再驾扁舟,重新回到江东大营,来见黄忠。

陆绩将先前曹操几度怀疑苦肉计之事对黄忠说了,黄忠叹道:“非公纪能辩,则忠徒受苦矣。”

且说曹操得知黄忠要来降,心下大喜,他召集众谋士商议。众人意见各不相同,董昭、王修等人都认为黄忠来降是真。

郭嘉却长笑一声,对曹操说道:“丞相,此必是黄忠之苦肉计。欲诈降丞相!”

曹操见郭嘉如此说,又怀疑了起来,曹操问道:“吾亦曾怀疑黄忠诈降,只是我军中细作探知黄忠确遭陈武毒打。其心中愤懑,欲降我以向陈武报仇也未必。”

郭嘉提醒道:“丞相,莫忘了那黄忠乃韩玄岳父。疏不间亲,黄忠在江东已然显贵,何以会降?”

王修说道:“某听闻韩玄妻仅为黄忠义女,且先前黄忠因韩玄休妻之事,领军兵谏,又毒打了韩玄一顿,此主臣之间已生嫌隙。陈武乃韩玄义弟,此次又为上将军,位在黄忠之上,今番公报私仇加刑黄忠。黄忠欲投丞相,未必不可信!”

曹操见王修分析得也很有道理,难道这次郭嘉真的判断失误了?曹操准备先静观其变。

张允被陈武所擒后,一直被收押在陈武帐下,陈武从他口中套出了不少曹军的情报。张允这时又说起了曹军中军士多生疾病之事:“很多军士口吐白沫、全身痉挛,不似晕船之症……”

陈武顿时来了精神,问道:“你说曹军非旦水土不服,反而染上了恶疾。依你所见,可是瘟疫?”

张允不敢肯定,只回道:“我居江表多年,未曾见过此等疫症。”

陈武当即大喜道:“好!你还有曹军情报可悉报来。”

张允却是摇了摇头,他不比蔡瑁。蔡瑁是襄阳士族,而且与曹操是故人,不然此次也不会让他为前部,蔡瑁居中军指挥。曹军核心军机张允是没机会接触的。

陈武说道:“张允,你今可愿降我江东,待我破曹之后,我必在楚侯面前保举你。”

张允犹豫道:“可我部下杀了苏飞,恐甘宁将军不能容。”

“此事汝不必担心,我自会保你。”陈武肯定地说道。

张允权宜之下只好先假意投降,至少先保住性命。张允于是得以入陈武帐下,每议事时他都被甘宁冷冷的眼神盯得心里直发毛,张允决心一定要找个机会逃回去,不然迟早会被甘宁所害。

这天军会完毕,张允见陆绩神色有些慌张,鬼鬼祟祟地往西寨而去,张允于是悄悄尾随了过去。

却见陆绩到了甘宁的军寨,甘宁四下瞅了瞅,随即接陆绩进了大帐。陆绩说道:“将军昨为救黄汉升,被陈武所辱,吾甚不平。”

甘宁笑而不答,正说话间,帐外人影闪动。陆绩对甘宁使了使眼色,甘宁知道了他的意思,于是愤慨道:“陈武只自恃其勇,全不以我等为念。我今欲杀张允,其百般阻拦,为救汉升吾又受此大辱,羞见江左诸人!”

甘宁说完咬牙切齿,拍案大叫。陆绩于是凑上前与甘宁耳边低语。甘宁低着头不说话,长叹了几声。

张允见他们都有反叛之意,进帐用话挑拨他们:“将军何故烦恼?先生有何不平?”

甘宁见了张允,急忙要拔剑斩杀他,陆绩连忙制止甘宁说:“甘将军,切不可冲动。你若杀了张允,被陈武问罪是小,只恐大事难济!”

陆绩死死按住甘宁的剑柄,甘宁方才松手,没好气地看着张允。却见张允说道:“苏飞之事,允亦是不得已而为之,两军交战,不是你死便是我活。今愿闻二位心中苦恼!”

陆绩斥道:“吾等腹中之苦,告汝何益!”

张允试问道:“莫非欲背江东投曹乎?”

陆绩大惊失色,甘宁拔剑而起:“吾事已为张允窥破,不可不杀之以灭口!”

张允慌忙说道:“二位勿忧。吾亦当以心腹之事相告。”

甘宁喝道:“可速言之!”

张允走上前低声说道:“吾目下不得已降陈武,江东军中多有曹丞相细作,吾欲寻机逃回。二位若有归顺之心,吾当引进。”

甘宁喝道:“汝言不可准信!”

张允叹道:“吾安敢欺甘将军!将军若愿投曹丞相,待破江东后,我张允愿凭将军发落。”

甘宁佯装大喜道:“若如此,是天赐其便也!”

张允又说道:“黄汉升与将军被辱之事,我军细作已报知丞相矣。”

陆绩也明说了前事:“吾已为黄汉升献书丞相,今特来见兴霸,相约同降耳。”

甘宁笑道:“大丈夫既遇明主,自当倾心相投。”

于是三人共饮,同论心事。张允立即写书,给曹军细作拿去密报曹操,说“甘宁与某同为内应”。陆绩另自己修书一封,派人密报给曹操,书中大概说:黄忠欲来,未得其便;但看船头插青牙旗而来者,即是也。

曹操连得两封书信,心中疑惑不定,聚众谋士商议说:“江左甘宁,被陈武所辱,愿为内应;黄忠受责,令陆绩来纳降,俱未可深信。如之奈何?”

众谋士都不敢再揣测了,郭嘉建议道:“可遣一人直入陈武寨中,探听实信。”

曹操问道:“何人可往?”

“非蒋干不可。”郭嘉又荐蒋干,蒋干无奈,只好应诺。

曹操大喜,即刻令蒋干上船。蒋干乘小船,径直到江南水寨边,便让守卫军士传报。诸葛亮此时在座上,听说蒋干又来,大喜道:“将军之成功,只在此人身上!”

陈武闻言问向诸葛亮道:“孔明何处此言?”

诸葛亮摇着羽扇笑答道:“亮有一友人姓庞名统字士元,曹操大军南下,其因避乱寓居江东。亮曾与其商议破曹之计,皆以为欲破曹兵,须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着火,余船四散。庞统献‘连环计’,言可教曹操将战船钉作一处,则功可成也。”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大唐房二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医道风云志我执天下我是王富贵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开局领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盛世第一妾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汉疆喋血风云录带着漫威回北宋历史中的酒馆大宋伏魔司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真理铁拳岂独无故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大周第一婿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冰临谷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大唐躺平王三藏还俗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