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杞国,是个古老的邦国,其公室为姒姓,据说是夏代大禹的直系后代,即便是商汤灭夏,杞也作为一个小方国延续下来。殷周易代时,周武王为了体现周人的“存灭继绝”,便选择了小小杞邦,将其君主东楼公奉为上宾,作为“二王三恪”之一,供奉夏后氏的祭祀。

然而杞国的命运多舛,他们重新立国的这六百年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迁徙流亡的历史。

最初时,杞国的封地在中原腹地,也就是后世的河南杞县,然而随着周室的衰微,西方的周人贵族纷纷向东逃窜,这些西土之人强占了不少东方小国的地盘,杞国也深受其害。不得已,也只能在这场迁徙浪潮中挪一挪社稷,迁到了鲁国以北的泰山附近。

然而这里依然不安全,杞国曾先后受到宋国、鲁国等势力的攻打和觊觎,无法在诸夏立足,只得搬到东夷之地去,他们把姜姓的淳于君赶走,雀占鸠巢,这才算安顿下来。但好景不长,过了一百多年,在淮夷和莒国的进犯下,杞国再度含着泪搬到西面百里外的缘陵邑,直到到五十多年前,在外甥晋平公的支持下,杞文公才重新夺回了淳于,光复旧土。

但是迁徙耗尽了杞国的精力和民力,文化典籍也几经流散,几乎完全丧失,连孔子也遗憾地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夏朝的后代杞国却不足以证明我的话……”

杞国的爵位也一降再降,周武王时封杞,拜为列国,待为上公,礼遇极隆。杞国东迁之后,夏礼丧失,反倒深受夷礼影响,于是经常被鲁国轻贱,时而被称为“杞候”,时而被称为“杞子”。杞国自己也自愧形秽,在篆刻的青铜铭文上也自称“杞伯”。

偏僻和闭塞也有好处,时值千年变局,赵国横扫中原,击败吴国,然而作为齐的属国,杞国的都城淳于位于齐长城内侧,所以暂时没有受到波及。

因为和最近的齐国城邑也有百里的距离,双方基本上老死不相往来,商贾也很少从这里经过,所以杞人甚至都不知道,今年入夏时,赵国和齐国已经开始了一场殊死搏杀。

他们依然过着与往常不同的生活,唯一的差异,就是换了一位国君。

杞伯维,是杞国自东楼公后第十六代国君,他的父亲是杞釐公,去年刚刚死去,如今孝期已满一年,按照夷礼,已经可以除服听政了。

说起这位国君,杞人还有一件事津津乐道,那就是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在一场梦后陷入莫名的恐慌:

他竟然担心,有一天天会塌,地会陷!

……

“若是天塌地陷,余与众百姓都将没有容身之处。”当时还是太子的杞维深深为此感到忧虑,甚至已经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程度,就这样过去了数年,这种焦虑症一直没有好转,不管是医者还是巫祝,都没法让太子心安,他父亲杞釐公也头疼不已。

眼看自己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这样的太子,怎么继承夏后氏的祭祀,怎么治理国家?无计可施之下,杞釐公甚至想要把这个太子换掉,让庶子来继位。

然而这件事最终还是解决了,去年春天,有一位深衣翩翩的齐国游士来到了偏僻的杞国,进入淳于城,恰巧听说太子有妄想之疾,他便主动请求,与太子见个面,聊一聊。

本着死马当作活马医,杞釐公同意了这位游士之请,随即让他入宫室,见到了太子。

“太子的担心,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见面后,“齐国游士”先是闲聊了一阵齐国的风光人情,吸引了杞维的注意,随后才试探性地问起他的焦虑缘由。

杞维说道:“不瞒先生,小子当时正在学习杞国的过往,却见鄙国在三百年之内,迁徙竟有四次之多,不由心生惶恐。杞国小国寡民,国运皆托付于大邦,故而不知道下一次被迫迁徙将在何时发生,进一步想到,非但是国都和国运不可靠,连这人身处的天地,也不见得可靠。杞国虽然迁徙无常,但只要社稷留存,天地间总有吾等容身的地方,可若是有一日,天忽然掉了下来,若是有一日,大地突然塌陷下去,那该如何是好呢?到时候,杞国岂不是避无可避,只能等死了么?”

这位太子杞维的性格与普通杞人一样朴实,却因为看得远,想得深,所以才会有如此“无谓”的担忧,齐国游士沉默了片刻,倒是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觉得这是庸人自扰之,思考,往往是人类烦恼的根源,但比起从不思考的人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于是他笑了笑,反问道:“太子,你想知道,这天与地到底是何物么?”

杞维点头,齐国游士便侃侃道来了。

“所谓的天,看似广大无垠,实际上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这就是空气,杞国、青州、整个九州,乃至于外九州和东南西北四海,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这就是说,太子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太子看到那天上的云朵了么?云也是气,只不过是水蒸腾而成的水蒸气,水蒸气凝结为雨可以降落,但空气的本质就是气体,素来是在半空中漂浮的,怎么可能会塌下来?”

杞国穷乡僻壤,何曾有过这样的说法,杞维听得目瞪口呆,但细细想来又觉得不对味,追问道:“不对啊,先生,既然你说天是气体构成的,那天上日、月、星、辰就不会掉下来吗?”

齐国游士神秘一笑:“太子问得好,这就要涉及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吾等还是先从地说起吧……这大地,其实是圆的……”

……

“什么!地是圆的!?”杞维感觉,自己之前所认知的一切都被毁灭了,而始作俑者就是这个齐国游士。

“鲁国人不是说天圆地平,中国居中么?”

齐国游士似乎对杞维的震惊司空见惯,当年他进入临漳学宫就学时,也曾被这种“地圆说”毁掉了三观,但也让他彻底睁开眼睛,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游士笑道:“那是谬误,地就是圆的,比如在大海上,水中高而地四垂,可见地并不平;鄙人有一些同学的士人,曾经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向西到了泾渭之交,向东走到了琅琊海滨,向北走到了燕代胡貉,向南走到了楚国方城。他们发现,越往北走,北极星越高;越往南走,北极星越低,且在南方可以看到一些在北方看不到的新的星星。同时东方和西方日出的时间并不一样,由此可以推断,地,就是圆的,吾等称之为地球。”

杞维已经目瞪口呆,只能任由士人说下去。

“当然了,要最终证实这一点,还必须有大无畏者绕着这大地走上一圈,迈过高山,越过大海,若是真的能回到原来的位置,那就能最终证明这一观点。但吾等暂且认为,地球就如蛋黄,而天如蛋壳,各自可转。也就是说,吾等目光所及的天,是有尽头的,空气从地表向上弥漫,直至九万九千丈之外,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而太子所担忧的日月星辰,还在这层大气之外。”

杞维咽了下口水,他已经差不多忘记自己的担忧了,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了齐国游士所说的天地奥妙上,他下拜顿首:“小子愚钝,还望先生为我解惑!”

他不耻下问,齐国游士自然不吝教导,毕竟在临漳学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他们的一贯准则,和之前的泮宫贵族教育不同,学宫吸纳了孔门“有教无类”的传统,只要一心求问,这些知识,不需要当做敝帚自珍,而是要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接受。

于是那一天,齐国游士又和杞维说了许多关于地球之外“宇宙”的一些理论,诸如“宇宙是真空的”“什么是真空”“太阳和月亮、星辰如何发光”“他们运转的方式是什么”“什么是万有引力”……

以上种种,如地圆说,是直接在春秋时期华夏人的天文认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有一些,则是被某位喜欢提出新理论骇人听闻的大国诸侯直接抛出的新东西,为了证明这些匪夷所思的理论,可没少让学宫士人呕心沥血。

二人这一聊就是一天,当天色入夜时,他们已经聊到了宇宙的诞生……

“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当气、形、质三者未曾分开的时候,就是浑沌,宇宙,就是从一片浑沌中诞生的……”

“原来如此……”虽然杞维依然很不懂,对游士的很多说法也不敢尽信,但今天的谈话已经大大拓宽了他的视野,那对于天塌地陷的担忧,竟不知不觉间淡下去了。

见太子恢复了先前的精神,飨食还吃了整整一簋的米饭,杞釐公可高兴坏了。虽然杞维还想与齐国游士彻夜交谈,但天色实在太晚,杞釐公担心儿子的身体,齐国游士也露出了一丝疲倦之色,杞维只能悻悻作罢。

这之后几天,他都在与齐国游士的闲谈中渡过,几乎成了莫逆之交,在被问起名字时,齐国游士说他叫“夏子”。

除了一些天文地理外,夏子还教会了杞维等“周髀数字”,以及竖式的运算法则,比起杞国依然在用的算筹高明了许多。

作为一个喜欢思考的年轻人,杞维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只是受限于条件,难以有更深入的了解。虽然有心将夏子留下拜为太傅,但他也知道杞国这蕞尔小邦,只怕留不下这位大才,更会耽误他的前程,只能忍痛送别。

当最终分别的时候,杞维给予了夏子可以在杞国几个城邑随意进出,并且有专车接送的极高待遇。

而夏子则送了杞维一卷手抄的长诗……

纸张在杞国尚属奢侈品,看着这么长一卷纸,杞维更是觉得这位游士身份非同一般,只怕不是卿大夫贵族之后,就是齐国的某位公子王孙。

展卷一看后,他更是惊呆了。

只见他长卷上开篇是这么写的: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白天光明夜日屯黑暗,究竞它是如何安排?

阴阳参合而生万物,何为本源何为演变?

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

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造?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列陈究竟何如?

人言:太阳早上从汤谷出来,夜晚在蒙汜栖息。

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几里?

全诗373句1560字读下来,杞维已经被这些冠绝古今、天地的发问震撼得说不出话来,只能不断地重复:‘先生大才,先生大才。”

“不然,真正的大才不是我,而是写了这一篇《天问》的那位。”

“他也是齐国人么?”

“不是。”夏子眨了眨眼,笑道:“他不是齐人,而是赵人,而且身份地位很高,其胸襟囊括四海,其智慧超乎古今,他创办的学宫规模巨大,里面有无数像我一样的学子,笔耕不辍,只为探究天地奥秘,宇宙真理。”

杞维心生向往,但又叹了口气:“小子身居偏僻小国,国土被齐国所包围,更有长城之限,也不知何时何日才能见到那位大能,去到先生所说的学宫看看。”

“或许用不了多久,太子的愿望便能实现。”夏子最后神秘一笑,辞别杞维,离开了淳于城,向杞国其他两个小邑走去,他自称要走遍杞国山川……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很快,一年时间过去了,杞维在杞釐公去世后,顺利继承了国君之位,他的精力已经完全被《天问》吸引,不再做杞人忧天的无谓担心。

然而让杞维没有料到的是,就在他继位元年的夏六月下旬,杞国的天,当真塌下来了!

本来应该被齐国长城好好防御着的杞国南境,突然有一支大军开来,人数万余,似乎对杞国的山川形势十分了解,直接就兵临淳于城下。

看着外面甲胄鲜明的大军,杞维脸色煞白,杞国太小了,整个淳于城连一千兵卒都凑不齐,甲胄兵器也极为陈旧,根本无从抵抗。

就在他心生绝望时,城下有一辆车驶来,车上有一位深衣纶巾的士人,隔着矮矮的墙垣,对城头的杞维说道:“杞君,许久不见!”

“夏子,怎么是你?”杞维定睛一看,不是那位齐国游士夏子还能是谁?但看着他身后的大军,杞维似乎又明白了什么……

那游士同样满脸惭愧,在车上施礼道:“外臣先前有所隐瞒,其实,我名为卜商,字子夏,出身临漳学宫,乃是赵国君侯之臣,今赵侯奉天子之命伐齐,特派我来向杞君借道!”

ps:新泰等地出土的杞国青铜器铭文上有”杞伯每亡“的标记,可以证明杞国爵位曾为伯。此外“地圆说”在中国很早就被提及,但大多数人的认识依然是天圆地方。(未完待续。)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抗日之兵魂传说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男儿行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盛唐日月始皇帝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马前卒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三国之蛮王传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之刘辩再造大汉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魏武世子之偷香窃玉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贞观俗人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空间狂炫肉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盛世第一妾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曹操那些事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探唐:书荒自己写,与众共赏之逸云:一场探寻世界真相的小故事大魏第一武卒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吃鸡靠给古代大佬剧透,我逆袭了!三国: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唐末从军行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水浒:我,绿林盟主,白衣秀士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穿越1644不做替身后,被长公主截胡赐婚大树将军冯异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唐末,开局就被软禁东汉之乱世黄巾我和赵匡胤称兄道弟那些年生存技能点满,边境打猎养全家忆宋:顶级权谋对决【北宋篇】重生为质子,竟然称帝了?大明帝国一六一六秒懂三国全史记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开局瘫痪农夫,我带儿女青云直上我在大秦当兵王,开局被始皇认亲大明第一相我在北宋吃软饭清妖入关?莫怕,有我上帝之子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强召唤:屠尽皇城后,女帝跪求我原谅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乱世军户:从鲤鱼换老婆开始!让你冒充世子替婚,你调教出绝世女帝?单手举起千斤鼎,你说他是状元郎?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我来现代当明星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三国:云大怒,你惹我干啥现代文三国演义【白话文】三国大反派三国开局忽悠吕布跟我结义造反嫁给女帝后,我成了千古奸臣穿越女频反派:手握十万大军的我笑疯了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百万铁骑踏皇城,你说这是痴傻世子?穿越三国之大汉逍遥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