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知悉兵事者,无不感叹火车的强悍。

博迪醉醺醺喝着酒,然后看着坐在身边的俺答神情很紧张,不由得哈哈一笑:“你看你,害怕什么?你不是已经决定留在大明了吗?要担心和害怕的,是吉囊才对。”

俺答抿着唇,不疾不徐说:“不是谁都跟你一样,能做到这般……”

“时间久了,你也就习惯了。”博迪朝着身后靠,真皮沙发,柔软贴身,让他很舒服:“打仗的方式变了。骑兵在战场的优势,会因为铁路而衰弱很多,但远还没达到能被完全替代的地步。

大明现在还在满世界找可以练兵的地方,想要磨合出适合的战术。

但毕竟大明才刚刚起步。一切都还有时间。

如果我是你,一定不会劝吉囊不跟大明打一仗,相反,这一仗一定要打。

大明不会灭了吉囊,因为你我这些蒙古王公需要吉囊被打跑,然后产生畏惧,放弃外藩王、公的位置,甚至改换姓氏。

吉囊跑了,大明更强了,二皇子的位置,对于所有蒙人王公而言,就越发的重要。”

“可是……皇位对于……”

“谋一代难,那就谋两代,谋三代,甚至谋皇长子的第四代乃至第五代。大华夏族身份摆着,如果我们能融进来,有几代姑娘嫁了皇室,一样能获得彼此的好感。所以,你得安排,选一些蒙人将官,不用高门大户,小门小户就行。给他们培养子弟和后代闺女。

然后按照大明的游戏规则,积极融入。

我观察过,先帝弘治爷,娶的太后,便是秀才家庭出生。

这背后,是大明的士绅团队操纵的结果。

而这一代,大明的夏皇后的父亲,也是读书人出身,不过好在于正德十年病逝。

所以,按照大明现在国内的争斗激烈程度,夏皇后那边,应该会有很多残余的读书人会出手。最近听闻,夏氏的哥哥夏臣,请了自家夫人入朝,希望皇后帮忙,给他哥哥谋个未来。

同时呢,也有官员,对皇长子开蒙的事情,提出异议。

不希望皇长子的开蒙由皇帝带着,而是想要走老路,联合后宫,影响后嗣培养。

另外,你那外甥土壕儿,现在被张太后箍着管着,接触的都是文人。

你猜,这符不符合皇帝的利益?”

博迪看似醉眼朦胧,但这话却让俺答脊背生寒:“你是说,文臣想要通过干涉继承人的选择,从而影响未来的朝局?”

“嗯……我这段时间接触了不少读书人,有些郁郁不得志的跑到承德,成为我的门客。他们与我分析大明朝局,结果越分析,越清楚。从宪宗开始,文官彻底压不住了。宪宗当年想要换了弘治爷,但文官倾力反对,最后不了了之。

而伴随着弘治爷被立为嗣后娶了读书人出身的太后,宪宗一病之后,就被抓紧时间弄没了。

虽然大逆不道,但咱们是蒙人,可以说这话。

知道现在为什么文臣不敢直接更迭陛下吗?核心就在这里,皇次子是蒙人,关外是镇国府在管,当朝群臣的利益,已经被替换到了北地。

所以,谁能守住北方,谁能安抚蒙人不祸害他们的利益,谁就是下一个君主。

因此,下一个皇帝,必须有军队的支持。

但文官们还是不想就此放弃他们的特权,皇帝也需要文官和军队斗而不破,才能更好平衡朝局。

总之,人心都是不足的,吃了这么多,就想要更多。

于是,他们就想着,继续走老路。

文臣跟后宫合流,干涉下一个君主的培养,从而继续把控权力。

而现在,皇帝就面临这个问题,他需要一个帮助他平衡各方利益的人。”

博迪看向俺答:“你小子这段时间一直办诗会,到处招揽人才,这种行为,文官已经弹劾你不知多少次了。但你屁事没有,知道原因吗?”

俺答张了张嘴,随后点了点头。

他能没事,必然是皇帝留中不发。

但更重要的是,皇帝认为他可以成为平衡朝局的棋子。

毕竟他是皇次子的舅舅,并且还是蒙人,还是个读书写字都跟汉人无异的蒙人,只要未来能在朝堂崭露头角,或许……

“皇长子、皇次子,不管谁即位,都绕不开一点,那就是皇帝究竟能集权到什么程度。

现下时局:武将势力虽然重新得到了伸张,但还是不够强。文臣实力虽然被陛下重创,但还是不够弱。

所以,大明朝堂的牌局,已经进入了第二轮的争斗。

陛下要用西征,彻底将武将的地位拉到与文臣齐平。

文臣不会坐以待毙,但又害怕北方出问题,影响他们未来的利益,所以他们那群斗心眼的老不修,已经选择将宝压在皇长子开蒙身上。

但陛下,已经在后宫定了基调。

所有皇子的教育,将采用平民化教育,未来还要从军,必须进行文武双全式的培养。”

“可是……这种宝会不会……”

“还有秘密立储。”博迪打断了俺答的胡思乱想,“没人敢去赌那个位置,最后会是谁坐。至少皇帝用第一张圣旨,已经告诉了所有朝臣,别以为干掉他就能扭转更迭朝政。

毕竟第一张写的是郕王,谁知道这一张是不是写郕王?一式两份,一份在左右,一份在乾清宫匾额下。

这个赌,不到走投无路,没人犯傻。

不然,你难道不怕为了谁做嫁衣?”

俺答没话说了。

秘密立储的威慑力就在这里,更何况赌不起。

皇帝太狠了!

“因此呢,整个大明的朝堂,都陷入了默契,大家努力干活,皇帝给他们名利恩赏。这几年的发展势头,就说明皇帝已经做到了能将力气往一处去了。

但还是不够,皇帝所图甚大,他未来想要开疆拓土,想要封藩四方,这一切都需要集权。

而且,他还定了蓝本,定了计划,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的愿景,你都能看到和接触的。

活着、温饱、小康、大同。

他在更迭大明儒生浑浑噩噩的空谈,他要用他的哲思,引领整个国家走出历史的怪圈。

他,想要当千古一帝,比肩周成秦皇,媲美汉武唐宗。

而想要做成这一切,就要彻底更新整个社会对于国家的组成认知。

这一步很凶险,一步走错就会被反噬,所以需要引入外来力量。

但这个外来力量,必须是靠拢大明和皇室的被征服者。

你、我、阿赤赖、女真人、吐蕃人、羌人、苗人、壮人等等非传统汉人势力。

我们的加入,是平衡汉人的砝码,同时也是新鲜血液。

我们会被汉化,会在时间的推移之下,一步步与他们变成一个真正的族群。

而在此之前,我们只有少数几个能身居高位,成为靶子。

但换来的将会是无尽的利益。

我们要融入大明,就需要成为皇帝的筹码,只有这样,才能用最短时间不被排斥,成为牌桌上的一员。至于融入的方式。”

博迪看了一眼俺答:“你年纪也到了,过几天请皇帝给你请门婚事。我的建议是,娶宗室女。”

“宗室女?”俺答一愣,“这……皇帝左右也没姐妹……”

“谁让你盯着公主去的?娶旁系,县主、县君都可以。

关键要的是个态度。现在时局不一样了,以前你娶宗室女,可能还会被盯着,但现在你娶个宗室女,正好可以提请放弃自己绥靖公身份,以驸马少尉的身份入朝为官。

皇帝不会这么折辱你,他会将你的土地转移到海外,留给你儿孙去安排。

当然,皇帝有可能会帮你娶个县主,驸马中尉的身份,起点也更高,也更符合你郡公的身份。”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医道风云志我执天下我是王富贵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风起荆南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大秦:九皇子生崽成瘾,赵姬乐了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这些列强,欺朕太甚长安新火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历史奇人传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一品悍臣轮回井:渣男劫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三国之青龙镇世未知天命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再续蜀汉的浪漫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敕封一品公侯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山河鉴:隋鼎中国古代奇闻录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考古学家在秦朝宋韵流年李狗蛋异界升官记两宋风云之中兴四将带着DeepSeek闯大明资治通鉴白话版大秦风骨:王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