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呼——

呼——

诺大的太极宫内,只有寒风扫过宫阁的轻微呼声。与外城的禁卫军云集相比,太极宫的游廊御道空空如也不见半个人影。

许不令自长乐宫潜入这里之后,并没有掉以轻心,反而把谨慎拉到了顶点。据他的了解,天子身边至少都有百余名高手,他虽然身处太极宫的角落,距离御书房尚有三千步的距离,也不可能一个人都没有。现在看到不活人,那只能说此处的护卫藏在暗处,他都难以发现。

从长乐宫走过来,步步为营之下用了半个多时辰,此时找不到暗处的护卫,反而被限制住了不敢贸然行进。

踏踏——

时间一点点过去,许不令在阴暗处等待许久,直至夜间添灯的小太监,提着蜡烛走过游廊,检查一个个灯笼。

清脆的脚步声传出很远,自然也引起了周围人的警觉。

许不令目光如夜鹰,总算在一栋建筑的飞檐下发现了个黑影动了下,应该是转头查看情况。

知晓了暗哨的位置后,许不令暗暗谋划路线,卡着暗桩的视野死角,朝着太极宫深处的御书房行进。

只可惜,许不令还是太小看了天子身边的护卫严密程度。

从古至今从未有人能接近天子千步,许不令本以为能走的近一些,却没想到道刚走出十来步,夜猫跑动的沙沙声便由远及近。

声音很轻微,但在幽静夜色中可以用刺耳来形容,明显是有人朝着他过来了。

许不令脸色骤变,才刚跨入太极宫便被发现,他有一百条命也不可能走到皇帝跟前,前路已断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折身便跑。

“贼子休走!”

带着几分尖锐的呵斥声自上方响起,身着道袍的中年男子跃出飞檐,整个人如腾空白鹤般落下,手中长剑已然出鞘。

添灯的小太监大惊失色,手中一捆红烛掉在地上,发出叮叮咚咚的闷响,摔成了碎块。

周边建筑之间,两道黑影被惊动,同时飞身而起朝这边冲了过来。其余暗哨原地待命,防止调虎离山。

许不令已经被发现,没有再隐匿行踪的必要,奔袭如风跑向宫墙,两把漆黑匕首倒持在手中。抬眼看向空中落下来的道士,眉头不由一皱。

虽然没见过这名道士,但这手‘白鹤亮翅’绝非寻常牛鼻子能使出来的。自大玥入驻长安前,便有无数世家门阀投靠,而附庸的江湖上势力也不再少数。

道教自前朝起便地位很高,武当、龙虎山等名门在宋氏平定天下时出了不少力,大玥定都长安后,彼此关系融洽,每年也会派高人驻守皇城担任天子亲卫。

眼前这个道士看穿着明显出自武当,武当山现在有六位师叔,按照顺序推算,今年在京城的应该是老三陈道平。

根据江湖上的传闻,陈道平在武当山上武艺仅次于武当杀神陈道子,名气虽然没有陈道子那么大,但武艺和张翔比起来也在伯仲之间。

随着陈道平的露面,左右两方的黑影也显出身形。左侧是手持九环刀的铁塔壮汉,江湖上用九环刀的就千仞门一家,门主司徒岳烬是天南武林第一人,在场这个怕是司徒岳烬的弟弟司徒岳明。

右侧则是个女人,四十岁往上,使用的九节鞭。许不令虽没见过面貌,但‘九节娘娘’的名声如雷贯耳,先帝的妃子之一,当年在长安揍过他爹许悠。

仅仅扫了一眼,许不令便心中暗惊。

知道天子身边护卫森严,不曾想离御书房还有两里多地,便能撞上三个在江湖上名气颇大的高手。

许不令单打独斗放翻一人有把握,但中毒的情况下一挑三根本没有胜算。若是被拖住等其他高手赶来,都不用贾公公露面,这群鹰犬都能把他啃得骨头都不剩。

“呀——”

千钧系与一发,根本没有考虑的时间。

许不令闷喝一声,手腕小腿上的贴身黑衣猛然被撑的撕裂,整个人鹰击长空般跃起,眨眼间便来到了正在落下的陈道平身前。

“当心!”

数声呵斥从宫城各处响起,显然都在旁观这边的动静。

道袍猎猎作响的陈道平,手持雪刃长剑,眼中明显闪过一丝错愕,在许不令发力之时已经察觉不妙,刹那间转攻势为守势,一剑横削劈退来敌,左手回掏直接扣住了飞檐下的横梁。

叮叮叮——

数声脆响,火星四溅。

不过刹那之间,许不令手中两把匕首游移如风,三刀便弹开了剑刃,继而直取中门刺向陈道平的咽喉与心口。

两人都是腾空,这一下的迅猛超出了常人想象,哪怕陈道平五指刺入梁木之中,全力将身体拉回去也有点来不及。

许不令本想先杀一人,只可惜左右两名秘卫绝非庸手。

宫装女子身如鬼魅已经到了下方,手中九节鞭扔出直接缠在了许不令脚踝上,娇斥一声便往下猛拉,硬生生把许不令砸向了地面。

陈道平乘机脱离险境,回身踩在横梁上屈膝猛弹,竟然跟着下坠的许不令一起落了下来,手中剑锋直至许不令咽喉。

形势眨眼逆转。

苍茫夜色之下,巍峨宫城之中。

三名高人以必杀之势,堵死了几乎所有的退路。刀光剑影似乎让天空的月色都暗淡了几分。

太极宫顶端,贾公公佝偻着身躯,看向极远处的四个小点接敌,微微点头:

“老乙,这个客人,有点意思,持匕首,用的却是娥眉刺的手法,恐怕是蜀地某个报仇的晚辈,死这里可惜了。”

贾公公的旁边,从头到脚都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眼睛的男人,腰后横着三把直刀,怀抱双臂淡然道:

“这么多年了,还改不掉惜才的毛病。世间俊才数不胜数,到头来能活到最后的才能叫俊才,半途夭折的,和废材无异……”

说话之间,死士乙忽然双眼微眯,露出几分意外。

只见远方那身陷必死之局的刺客,在刀剑包夹之下,竟然强行收腿,借着腿上九节鞭的下拉之力,猛地往地面冲去,不顾近在咫尺的刀锋,一腿踢向九节娘娘的脑门。

九节娘娘拼尽全力下拉,本想把腾空的刺客摔在地上,可这下却变成了把刺客拉到身前。

两人合力之下,刺客速度快到了只剩下残影,等九节娘娘察觉不妙,一记鞭腿已经来到了脑袋跟前。

“龙摆尾!好魄力……”

贾公公在出招前便看出了几分,弹腿门的杀招之一龙摆尾,踢掉个把脑袋实在轻松,九节娘娘猝不及防,不可能挡住。

而司徒岳明的九环刀已经到刺客腰间,刺客即便踢死九节娘娘,也必然被刀剑合力击杀。

看似是一命换一命的拼死反扑,贾公公却看出了几分用意。九节娘娘是先帝的妃子,当今圣上的的姨娘,刺客笃定了在场的两人不敢让九节娘娘死。

果不其然,刺客一脚踢出,近在咫尺的司徒岳明便脸色微变,出刀没法制止刺客杀人的情况下,毫不犹豫便转为一记贴山靠,撞在了刺客交叉格挡的双臂之上。

刺客顺势便往外横飞了出去,在空中转了一圈稳当落地,行云流水般的跃上宫墙,眨眼便消失在了宫墙顶端。

直至此时,陈道平凌空一剑才落地,挽了个剑花惊道:

“好快的身法!”

“追!”

九节娘娘脸色发白,带着几分恼火,率先冲了出去,九节鞭勾住飞檐,两次腾挪便跃上了三丈余高的宫墙。

司徒岳明抱着九环刀,眼中带着几分谨慎:“破招拆招之快,世间罕见,而且了解我等根底,我们三人难以擒住。”

陈道平自是晓得对方怎么破的三人剿杀,若是不知道九节娘娘妃子的身份,不可能用以命换命的招式。

“可能是藩王或敌国派来的人,定要擒住。”

话落,陈道平看向极远处的太极宫之殿。

贾公公抬了抬大红袖袍,霎时间十余道黑影从宫城各处跃出,以惊人的速度朝长乐宫方向追了过去……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三国帝图七十年代那场战争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大唐房二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人在三国也修真贤王传大宋说书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湛湛露斯卿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盛世第一妾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战国野心家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浪子列国历险记万界之我是演员秦时韩公子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岭南宗师那年,那雪,那个执戟书生!我于历史中长生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大唐房二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人在三国也修真贤王传大宋说书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湛湛露斯卿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盛世第一妾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战国野心家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浪子列国历险记万界之我是演员秦时韩公子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岭南宗师那年,那雪,那个执戟书生!我于历史中长生特种兵之一夫当关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我在外星球成为国王大明好王爷乱说天国唐贺时空搅屎棍当官哪有种地香楚汉战争五代:这个小国太能打大唐:天道太子李承乾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太子监国:我的权利比皇帝大!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大顺宝藏明末之开局攻下菲律宾红楼:重生贾环文武双全大明无敌电商诸天万界:我在影视世界的人生开局发老婆,乱世收留万千美人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寒门潜龙三国:我有无限锐士,可复辟大秦盛唐华章三国:三分天下我被王莽拉着穿越我在洪武开商铺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开局送老婆,她是宰相千金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古代小村长的上进日常盘点历史:朕的老赢家去哪了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地主想躺平,系统请我在末世开荒李隆基:逆子,你敢弑父?千户万界召唤之最强神朝枌榆草木长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重生之明朝朱瞻基夙志在下朱雄英:认钱不认人大唐小说家楚汉群英传三国:星火燎原,平民崛起!从一座城开始的争霸之路乱世小土匪三国:刘备接错人,卧龙误入曹营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谍海英雄三国之大汉再起西凉